贛撫平原灌渠變身校園水利風景區 景觀提升助推水文化立心
中新網南昌2月22日電 題:贛撫平原灌渠變身校園水利風景區 景觀提升助推水文化立心
作者 薑濤 潘旭
初春時節,位於(yu) 南昌工程學院校園內(nei) 的親(qin) 水河畔,垂柳吐芽,花開芬芳。與(yu) 其相連接的桃李湖邊,成群錦鯉在水中自在暢遊,湖畔的涼亭內(nei) 與(yu) 小路間的靠椅上,學子們(men) 或專(zhuan) 注看書(shu) ,或輕鬆聊天。
親(qin) 水河,原為(wei) 六幹渠,係贛撫平原灌區的支渠,長期發揮灌溉、防洪、排澇、生態涵養(yang) 等功能。2003年,因南昌工程學院新校園建設需要而對其拓寬拓深,經過十餘(yu) 年水利景觀與(yu) 水文化的同步提升,華麗(li) 轉身為(wei) 一條校園景觀河流。
作為(wei) 一所由江西省政府與(yu) 中國水利部共建的水利特色院校,2021年11月,南昌工程學院瑤灣水利風景區獲批省級水利風景區,成為(wei) 全國首家校園水利風景區,景區規劃總麵積為(wei) 1.28平方公裏,其中水域麵積0.05平方公裏。
“以學校為(wei) 單位獨立申報創建水利風景區,在全國我們(men) 是第一所。”據南昌工程學院委員、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融媒體(ti) 中心主任洪恩強介紹,該景區依托贛撫平原灌區六幹渠水利工程和校園整體(ti) 環境創建,以弘揚水文化、宣教水科普為(wei) 特色,集文化教育、科普研學、觀光益智、休閑娛樂(le) 等功能於(yu) 一體(ti) 。
在洪恩強看來,有形的水利景觀所蘊含的水文化及生態文明理念,通過係統化、可視化有助於(yu) 學生乃至遊客從(cong) 入眼入耳到入腦入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校園裏麵怎麽(me) 體(ti) 現,我覺得在我們(men) 這些年景區的打造中,認識是有提升的,特別是在育人方麵發揮它的功能。”
在育人立心方麵,瑤灣水利風景區景區辦主任劉誌強有著同樣的理解。“在提升水利景觀和文化的同時,水文化更側(ce) 重於(yu) 如何把對水的理解融入到生活當中,對同學們(men) 更好地理解‘上善若水,水利萬(wan) 物而不爭(zheng) ’等思想我覺得是有幫助的。”
據劉誌強透露,獲批省級水利風景區之後,學校進一步發揮水利特色高校校園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科研設備、人才集聚等組合優(you) 勢,從(cong) 水利文化和環境育人的角度調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開展植物種植、動物放養(yang) 、豐(feng) 富科普標識以及培養(yang) 遴選大學生講解員等一係列提升舉(ju) 措,致力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水情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
作為(wei)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昌工程學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專(zhuan) 職副主任溫樂(le) 平告訴記者,學院所有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必修水文化課程,其中有一個(ge) 實踐環節就是參觀學校的水工建築、水文化景觀。“圍繞培養(yang) 學生愛水、護水、治水先進理念及現代生態文明意識,特別是水生態文明的意識,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