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寧夏蘇峪口瓷窯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發布時間:2023-02-23 16: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2月22日電(記者 於(yu) 晶)2月22日,記者從(cong)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寧夏賀蘭(lan) 山蘇峪口瓷窯址作為(wei) 中國6項重要考古成果之一,被評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又稱“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蘇峪口瓷窯址位於(yu) 寧夏賀蘭(lan) 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內(nei) 約10公裏處,占地約4萬(wan) 平方米,有窯爐13座。2021—2022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複旦大學進行了正式發掘,發掘麵積1000平方米,揭露了包括兩(liang) 座窯爐在內(nei) 的完整作坊遺跡,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細白瓷產(chan) 品和各類窯具,並在窯場周圍發現了開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製瓷原料與(yu) 燃料的礦坑。根據出土文物判斷,遺址為(wei) 西夏時期,始燒於(yu) 北宋中期(西夏早期偏晚),西夏滅亡後廢棄,具有西夏“官窯”性質。

  經過考古發掘和係統研究,目前取得了一係列重要成果。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ge) 新的窯業(ye) 類型—賀蘭(lan) 窯,根據出土文物判斷,蘇峪口瓷窯址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夏瓷窯遺址,主要生產(chan) 胎白釉潤、透光性超強的精細白瓷,質量上乘,以造型和釉色取勝,工藝采擷兩(liang) 宋南、北各窯之菁華,原料和燃料等均采自窯址區。考古人員揭露了保存完好、結構完整的古代製瓷作坊,首次發現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區大規模采用釉封匣缽口的裝燒技術,尤其是首次發現在製瓷中大量使用石英的製瓷技術,這在我國的窯業(ye) 技術上獨樹一幟。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蘇峪口瓷窯遺址考古挖掘項目領隊柴平平告訴記者,根據出土文物判斷,複雜的窯業(ye) 麵貌反映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的發展進程。作為(wei) 西夏瓷窯場,在北方傳(chuan) 統窯業(ye) 技術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南方湖田窯、越窯等先進窯業(ye) 技術,創造了別具一格的窯業(ye) 類型,反映出兩(liang) 宋時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

  “蘇峪口瓷窯址作為(wei) ‘考古中國’重要項目,此次獲評‘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既是對蘇峪口瓷窯址重大考古價(jia) 值和曆史價(jia) 值的肯定,也是對寧夏地區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認同。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有計劃地進行考古發掘,研究闡釋價(jia) 值內(nei) 涵,推動遺址保護利用。”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guan) 負責人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