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單GDR花落杭可科技 滬深交易所三大板塊GDR項目瑞交所聚首
記者 邢 萌
2月22日,首家科創板企業(ye) 杭可科技發行的GDR正式在瑞交所上市。至此,滬深交易所主板、創業(ye) 板、科創板均有公司發行的GDR登陸瑞交所。記者綜合梳理同花順iFinD數據及上市公司公告發現,自2022年2月11日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ye) 務新規發布以來,包括杭可科技在內(nei) 的10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GDR在瑞交所上市,累計募資總額達33.6億(yi) 美元。
“科創板的首單GDR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優(you) 質的科創公司逐漸獲得境外交易所及國際投資者的認可。”沙利文大中華區合夥(huo) 人兼董事總經理陸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將起到標杆示範作用,預計未來將會(hui) 有更多科創板企業(ye) 考慮通過境外發行GDR的方式籌措資金,進一步深化中歐證券市場互聯互通。
瑞交所成GDR熱門上市地
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ye) 務新規拓展了參與(yu) 業(ye) 務的境內(nei) 外證券交易所的範圍。境內(nei) 方麵,從(cong) 上交所拓展至深交所,符合條件的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可申請到證監會(hui) 認可的境外市場發行GDR。境外方麵,從(cong) 英國拓展至瑞士、德國市場。
“目前,A股上市公司赴境外發行GDR的政策指導和執行流程逐漸成熟,為(wei) 境內(nei) 資本市場連接了更為(wei) 多元化的境外資本市場;政策鼓勵更多境內(nei) 優(you) 質上市公司拓寬境外融資渠道,也為(wei) 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參與(yu) 境內(nei) 資本市場的新途徑,紮實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製度型開放。”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管朱正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後,瑞交所成為(wei) 熱門上市目的地,滬深交易所三大板塊——主板、創業(ye) 板、科創板GDR項目相繼落地。
具體(ti) 來看,2022年7月28日,科達製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國軒高科4家首批滬深交易所主板公司發行的GDR在瑞交所上市;時隔近兩(liang) 個(ge) 月後,9月21日,首家創業(ye) 板公司樂(le) 普醫療發行的GDR在瑞交所上市;今年2月22日,首家科創板公司杭可科技發行的GDR在瑞交所上市。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治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yu) 上市企業(ye) 來說,瑞交所具有高效、開放的金融環境,吸引了廣泛的全球投資者,我國企業(ye) 奔赴瑞交所上市有利於(yu) 加深國際市場對中國企業(ye) 的了解。同時,瑞交所具有成熟的監管體(ti) 係和技術平台,這意味著登陸瑞交所的中國企業(ye) 都是經過標準審核的,有助於(yu) 促進中國企業(ye) 的國際化和專(zhuan) 業(ye) 化發展,有利於(yu) 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鋰電池企業(ye) 融資需求迫切
數據顯示,上述10家公司通過發行GDR,累計募資規模達33.6億(yi) 美元。其中,東(dong) 方盛虹、國軒高科、欣旺達分別以7.18億(yi) 美元、6.85億(yi) 美元、4.4億(yi) 美元的募資規模居前。
陸景表示,GDR海外融資項目有著業(ye) 務拓展麵廣、融資金額用途靈活、審核流程更加平滑等特征,有利於(yu) 加速公司國際化進程,使得企業(ye) 在未來有更多機會(hui) 調動國內(nei) 外產(chan) 業(ye) 鏈,滿足發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鋰電池企業(ye) 成為(wei) 瑞交所上市的主要力量,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據悉,前述10家企業(ye) 中,欣旺達、國軒高科、杭可科技等6家來自鋰電池行業(ye) ,占比達60%。以欣旺達為(wei) 例,相關(guan) GDR項目獲得投資者的踴躍認購,並實現了較高的外資投資者獲配比例。
“鋰電池企業(ye) 融資需求迫切,同時迎合了海外投資者的投資需要,共同推動了相關(guan) 企業(ye) 競相通過GDR上市。”陳治衡分析稱,一方麵,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的快速發展,鋰電池作為(wei) 其重要的動力源,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鋰電池行業(ye) 發展空間廣闊,企業(ye) 融資需求迫切;另一方麵,隨著我國鋰電池行業(ye) 關(guan) 鍵技術屢獲新突破,海外市場也對中國的優(you) 質企業(ye) 關(guan) 注倍增,同時帶來的是投資需求的增加。
有助於(yu) 中企提升海外知名度
總體(ti) 來看,GDR已成為(wei) A股上市公司海外融資的主渠道之一,赴瑞交所上市企業(ye) 數量越來越多。除了上述10家企業(ye) 外,還有37家企業(ye) 正在推進GDR上市進程。從(cong) 上市進展來看,方大炭素、先導智能步伐最快,相關(guan) GDR項目均獲兩(liang) 地監管部門的批複;星源材質等3家GDR項目獲證監會(hui) 批複,2家GDR項目獲瑞交所監管局附條件批準;其餘(yu) 企業(ye) 也在有序推進中。
陸景表示,當前中國企業(ye) 紛紛通過GDR赴海外融資,提升了中國企業(ye) 在全球尤其是歐洲的知名度,在更多元的投資市場交易的同時建立起國際品牌力。
陳治衡表示,從(cong) 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與(yu) 歐洲的經濟和科技存在較大的互補性。企業(ye) 可以通過GDR上市獲得更多的相互認可和資金支持,為(wei) 實現雙方的技術人員交流打下基礎,從(cong) 而推動技術創新融合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另外,兩(liang) 地市場在消費和產(chan) 業(ye) 需求上具有較大差異,為(wei) 兩(liang) 地企業(ye) 提供了廣泛的市場需求互補機會(hui) ,使得雙方企業(ye) 可以合作共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