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生態環境部:今年持續打擊弄虛作假違法行為

發布時間:2023-02-24 10:11:00來源: 法治日報

  篡改偽(wei) 造自動監測數據“各出奇招”

  生態環境部:今年持續打擊弄虛作假違法行為(wei)

  核心閱讀

  2022年,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hui) 同公安、檢察機關(guan) ,紮實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wei) 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wei) 。

  □ 本報記者 張維

  持續打擊危險廢物和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已被列入2023年生態環境部的重點工作任務中。

  近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hui) 議上,“有效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水平,連續3年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作為(wei) 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來之不易的新成效”之一而被重點提及。生態環境部在安排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時,會(hui) 議強調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並提出持續打擊上述違法犯罪行為(wei) 。

  記者從(cong) 生態環境部了解到,2022年,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hui) 同公安、檢察機關(guan) ,紮實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wei) 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wei) 。截至2022年10月,全國共查處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269起,合計罰款2000餘(yu) 萬(wan) 元,專(zhuan) 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從(cong) 嚴(yan) 懲處 多次曝光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監測的生命線、環境管理的頂梁柱,是客觀評價(jia) 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汙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決(jue) 策的基本依據。

  對於(yu) 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生態環境係統保持著從(cong) 嚴(yan) 懲處的高壓態勢,這從(cong) 其有專(zhuan) 門針對相關(guan) 案例的曝光機製即可看出。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6個(ge) 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控弄虛作假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案件此前已有多次曝光——僅(jin) 2022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就先後於(yu) 2022年6月、11月公布過相關(guan) 典型案例,加上這次,已有3批20起典型案例被公開。

  從(cong) 這些曝光的案例可以看出,違法行為(wei) 可謂“各出奇招”:有的簡單粗暴,故意斷開數據采集儀(yi) 電源幹擾自動監控;有的手法隱蔽,利用自動監測設備內(nei) 嵌軟件,人為(wei) 修改COD修正因子,篡改生成虛假監測數據;有的“多管齊下”,以稀釋水樣的方式幹擾COD自動監測數據,擅自修改COD自動監測設備消解時間參數……

  例如,在此次曝光的河南鄭州新密市金門汙水處理有限公司篡改偽(wei) 造監測數據案中,就存在多種手法並用的違法行為(wei) 。2022年3月5日,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新密分局執法人員在遠程日常監管時,發現新密市金門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自動監測數據存在異常突降,立即赴該公司開展現場檢查。調閱曆史數據和查閱自動監測設備工作參數發現,2022年2月8日8時43分,COD自動監測設備消解時間參數,由15分鍾被設置為(wei) 5分鍾(正常消解時間應為(wei) 15至20分鍾)。經查,該公司人員王某主動承認采取了稀釋水樣的方式人工幹擾COD自動監測數據,後又擅自修改COD自動監測設備消解時間參數,直接導致COD監測濃度偏低,涉嫌篡改自動監測數據。

  有的則較為(wei) 隱蔽。在此次曝光的江西贛州江蘇坤奕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篡改自動監測數據案中,自動監測設施采樣管被發現未正常置於(yu) 采樣池內(nei) ,而是插在其中一根相對清澈的排水管中。經查,該公司廢水排放口自動監控采樣池有一根生化係統產(chan) 水排汙管和兩(liang) 根DTRO產(chan) 水排汙管,同時匯入水質自動采樣器的采樣池中,但該公司操作人員因擔心廢水排放口出水水質不達標被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處罰,遂私自調整汙水排放口視頻監控球機攝像頭角度,將自動監測設備的采樣頭自采樣池拔出,插入在汙染物濃度較低的一根排汙管中,持續時間長達23天,涉嫌篡改自動監測數據。

  保真打假 兩(liang) 手發力

  “誰弄虛作假,誰就觸碰了‘帶電的高壓線’。”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明確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監測數據質量,把監測數據質量作為(wei)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

  近年來,有關(guan) 打擊自動監控領域環境違法行為(wei) 的政策與(yu) 舉(ju) 措密集出台。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對排汙單位汙染源自動監控(測)設備運維機構嚴(yan) 格監管,嚴(yan) 厲打擊自動監控(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wei) 。

  同月,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要求完善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wei) 管理約束和調查處理機製,對數據造假行為(wei) 嚴(yan) 查嚴(yan) 罰,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202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連續組織開展嚴(yan) 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專(zhuan) 項行動,2021年將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納入專(zhuan) 項行動打擊範圍。

  2022年7月,生態環境部出台了《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標記規則》,推動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管理步入了精細化、科學化、現代化的軌道。

  生態環境部近年來“保真”“打假”兩(liang) 手發力,努力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一方麵,健全質量管理體(ti) 係。大力推進監測標準化,累計發布監測標準1200餘(yu) 項,讓監測工作有章可循。落實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嚴(yan) 格事前準入和全過程質控,從(cong) 源頭上落實“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責任追溯製度。同時強化監測質量監管。組織對國家網開展常態化運維體(ti) 係檢查與(yu) 數據質量核查,壓實地方和監測機構相關(guan) 責任。

  另一方麵,嚴(yan) 厲打擊弄虛作假行為(wei) 。環境監測弄虛作假首次納入刑法修正案(十一),適用“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保持懲治弄虛作假的高壓態勢,連續開展嚴(yan) 厲打擊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

  總體(ti) 來看,在“保真”“打假”兩(liang) 手發力的強大震懾下,自動監控領域環境違法行為(wei) 是逐步減少的。

  追究刑責 絕不姑息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11個(ge) 司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其中也有涉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

  案情顯示,韓某濤為(wei) 天津某新能源科技公司下屬的大良供熱站站長,其於(yu) 2016年11月前後至2017年2月,默許並授意該站員工(被告人劉某偉(wei) 、趙某鵬)對站內(nei) 煙氣連續在線監測係統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煙塵等大氣汙染物的後台參數進行篡改。上述行為(wei) 造成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煙塵等大氣汙染物的在線監控數據與(yu) 實時上傳(chuan) 到國家環保部門的監控數據嚴(yan) 重不符,致使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能有效監控該企業(ye) 煙氣汙染物是否超標排放。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jue) 韓某濤有期徒刑一年二個(ge) 月,劉某偉(wei) 有期徒刑一年,趙某鵬有期徒刑十一個(ge) 月。三名被告人提起上訴後被駁回。

  “這類案件的及時查辦和對違法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是對相關(guan) 排汙單位和監測機構的極大警示,同時也是遏製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及其非法排汙行為(wei) 的重要法治保障。”中國政法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主任、教授王燦發說。

  “近年來使用配置好的水樣代替實際排放水樣幹擾自動監測的違法行為(wei) 頻發,均被追究刑事責任,望有關(guan) 企業(ye) 引以為(wei) 鑒,樹立知法守法、誠信經營意識,切莫‘鋌而走險’‘心存僥(jiao) 幸’。”在此次曝光的江蘇新沂眾(zhong) 客食品有限公司偽(wei) 造自動監測數據案中,生態環境部相關(guan) 負責人在談及此案的啟示意義(yi) 時給出了這樣一段話。

  生態環境部也正在繼續深化鞏固現有工作成果成效,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堅決(jue) 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壓實各方責任。督促地方黨(dang) 委、政府落實領導責任,建立健全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責任體(ti) 係和工作機製。壓實排汙單位和監測機構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的責任。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yan) 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wei) 。

  “凡是弄虛作假的,一律嚴(yan) 懲重罰,讓他們(men) 得不償(chang) 失;凡是涉嫌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蔣火華說。

  《法治日報》2023年2月24日05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