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將會波及燃油車?

發布時間:2023-03-01 08: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日電 (中新財經 葛成)麵對特斯拉主動挑起的“價(jia) 格戰”,比亞(ya) 迪也按奈不住了?

  據媒體(ti) 報道,比亞(ya) 迪於(yu) 近日啟動了年內(nei) 首次降價(jia) 。對此中新財經向比亞(ya) 迪相關(guan) 負責人核實此事,對方表示,此次並非官方降價(jia) ,係個(ge) 別經銷商促銷行為(wei) 。另據北京的一家比亞(ya) 迪經銷商透露,目前,店內(nei) 不同車型的優(you) 惠幅度自千元至萬(wan) 元不等,部分車型還有最高1萬(wan) 元的置換補貼。

  2022年度,比亞(ya) 迪取代此前連續三年蟬聯銷冠的特斯拉,新能源車企“第一”與(yu) “第二”之間的競爭(zheng) ,將會(hui) 如何發展?

  新能源汽車“價(jia) 格戰”或將持續

  2023年開年,特斯拉借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退出的契機,率先在中國市場挑起了“價(jia) 格戰”,引發了包括蔚來、小鵬、飛凡在內(nei) 十餘(yu) 家車企先後降價(jia) 。

  對特斯拉而言,降價(jia) 無疑是促銷的好手段。

  乘聯會(hui) 數據顯示,特斯拉1月國內(nei) 銷量創曆史新高,達6.6萬(wan) 輛,同比上漲10.3%,環比增長18.3%;比亞(ya) 迪1月銷量為(wei) 15.1萬(wan) 輛,同比上漲62.4%,環比下降35.7%。

  麵對特斯拉的降價(jia) 競爭(zheng) ,比亞(ya) 迪經銷商的降價(jia) 已釋放出信號——“價(jia) 格戰”或將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兩(liang) 名的車企之間打響。

  而部分傳(chuan) 統車企也選擇在純電動車領域用降價(jia) 的方式應對市場競爭(zheng) 。例如,一汽豐(feng) 田bZ4X直接降了6萬(wan) 元,東(dong) 風日產(chan) 的ARIYA艾睿雅優(you) 惠+補貼降價(jia) 幅度也達到了6萬(wan) 元。

  上述做法並不意味著車企徹底放棄了利潤,原材料價(jia) 格的變動為(wei) 新能源汽車打開了一部分降價(jia) 空間。

  根據上海有色網報價(jia) 顯示,電池級碳酸鋰的價(jia) 格在2022年底達到峰值,每噸報價(jia) 超過60萬(wan) 元。然而,近期該材料價(jia) 格已連續跌破50萬(wan) 元和40萬(wan) 元兩(liang) 個(ge) 重要的關(guan) 口。2月27日,電池級碳酸鋰的每噸均價(jia) 已降至39.25萬(wan) 元。

  “降價(jia) 並不意味著行業(ye) 步入需求疲軟的階段,新能源汽車仍處於(yu) 高速增長階段,產(chan) 量大也將更好推動供需趨向平衡。”在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看來,“價(jia) 格戰”的意義(yi) 在於(yu) 搶占市場。

  新能源汽車與(yu) 燃油車也將開始“價(jia) 格戰”?

  原材料降價(jia) 、“價(jia) 格戰”加劇,會(hui) 不會(hui) 讓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5.6%。這意味著每賣出四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苗圩預計,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很有可能超過30%,達到900萬(wan) 輛。近三分之一的新車或將是新能源汽車。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看來,2023年,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的總量已經相當大,所以近年增長率會(hui) 有所下降。同時,插混和增程式電動車的占比會(hui) 上升,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電池裝載量和總需求增長率也會(hui) 隨之下降,鋰電需求緊張的局麵會(hui) 大幅緩解。

  “長期來看,全球鋰資源儲(chu) 量充足且可開采量持續增加,電池材料回收產(chan) 業(ye) 也將迎來發展機遇。”據歐陽明高預計,鋰價(jia) 2023年下半年會(hui) 進一步回歸到每噸35萬(wan) 元-40萬(wan) 元的理性水平,今後比較合理的價(jia) 格平衡點可能在20萬(wan) 元左右。

  目前,已經有緊湊級新能源汽車售價(jia) 下探至燃油車區間,至10萬(wan) 元以下。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如果鋰價(jia) 進一步下探,新能源汽車或直接與(yu) 燃油車展開“價(jia) 格戰”。

  苗圩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取代傳(chuan) 統燃油車,二者之間形成了此長彼消的替代關(guan) 係。從(cong) 整體(ti) 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真正過剩的是燃油車的產(chan) 能。(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