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最強地級市”蘇州:防疫經驗如何轉為拉動經濟的智慧?
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夏賓)2022年,蘇州以近2.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的GDP總量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六位,被稱為(wei) “最強地級市”。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you) 化,目前全力拚經濟成為(wei) “主線任務”。全國政協委員、農(nong) 工黨(dang) 江蘇省委會(hui) 副主委、蘇州市副市長張橋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其今年在力推的一項工作,正是從(cong) 去年防疫工作中汲取的經驗。
2022年4月,蘇州疫情形勢嚴(yan) 峻,很多產(chan) 業(ye) 的供應鏈受到了衝(chong) 擊,企業(ye) 之間無法實現供需匹配,當時蘇州政府花了三天時間,集各方合力在“蘇商通”APP上上線了“蘇鏈通”功能,短時間內(nei) 吸引了近萬(wan) 家企業(ye) 注冊(ce) ,並幫助很多企業(ye) 就近解決(jue) 了供需訴求,正是這款因防疫而生的功能激發了張橋的新思路。
“蘇州的工業(ye) 門類其實很齊全,同一條產(chan) 業(ye) 鏈上企業(ye) 的很多需求在本地大概率都能找到,但是因為(wei) 沒有平台,企業(ye) 間就像隔了一層霧,可能明明就在眼前但看不見。”張橋表示,“蘇鏈通”的出現梳理歸納了多條產(chan) 業(ye) 鏈,讓鏈上相關(guan) 企業(ye) 打破了物理限製實現供需對接。
他直言,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還得“有為(wei) ”,類似“蘇鏈通”這樣的第三方政府公益性質的數字化平台,能助推企業(ye) 間更為(wei) 順暢的溝通交流、碰撞出火花。
基於(yu) 此,張橋今年的工作目標想繼續在App上做文章。他發現,許多中小企業(ye) 反映的一個(ge) 集中問題是沒有專(zhuan) 人去研究政府的扶持政策,提出希望能夠“免申即享”。
滿足這個(ge) 訴求並非易事。張橋說,一方麵需要吸引企業(ye) 入駐平台,並形成企業(ye) 畫像,同時避免企業(ye) 像過去一樣“多頭注冊(ce) ”,在一個(ge) App上解決(jue) 訴求,做到扶持資金單一出口,便於(yu) 統計服務。
另一方麵需要打通各個(ge) 部門的係統數據壁壘,也要組織專(zhuan) 業(ye) 團隊將從(cong) 上到下的各級政策細化分類,把“顆粒度”做精做細,以“政策計算器”的形式來根據企業(ye) 畫像直接匹配企業(ye) 是否能夠享受相關(guan) 政策,從(cong) 而實現從(cong) “企業(ye) 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ye) ”轉變。
張橋進一步稱,在上述工作完成後,企業(ye) 都已接入數字化係統,平台再引入與(yu) 企業(ye) 需求相關(guan) 的法律、金融、知識產(chan) 權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打造一套完整的生態體(ti) 係,由被服務企業(ye) 進行評價(jia) ,“這個(ge) 方法就像網店一樣,比如有企業(ye) 接了一萬(wan) 單生意,拿了5星好評,自然排名就會(hui) 靠前,這樣也可以在小而散的第三方服務企業(ye) 裏慢慢培養(yang) 出蘇州自己的一批龍頭企業(ye) 。”
張橋認為(wei) ,互聯網和大數據在三年抗疫中發揮了極大作用,要繼續研究創新利用,其未來也會(hui) 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真要把政府的工作服務做得好,不是靠堆人,而是必須依靠大數據的手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