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梁留科:將“三橋匯”打造成新的黃河文化IP地-中新網

發布時間:2023-03-03 10: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鄭州3月2日電(楊大勇 李超慶)春日裏,河南鄭州黃河兩(liang) 岸的草木伴著滔滔黃河水,開始吐露生機。在黃河中下遊分界處的鄭州桃花峪,三座不同時代相距不足千米的黃河橋在黃河河道上並存景象,顯得尤為(wei) 壯觀。

  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會(hui) 主委梁留科來到這裏調研,看著“三橋匯”景觀,他決(jue) 定將此話題帶上全國兩(liang) 會(hui) 。

  “三橋匯”就是在黃河中下遊分界處的鄭州桃花峪黃河河道上並存,不同形態、不同結構、不同材料、不同建造水平的三座黃河橋,在中國鐵路橋梁史上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地位,為(wei) 世人了解中國鐵路發展曆史提供了更為(wei) 直觀、生動的材料。

  1906年通車的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被稱為(wei) “中國鐵路大橋之母”,由德國、美國、意大利、比利時專(zhuan) 家指導修建,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黃河的鋼結構鐵路大橋;1960年通車的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是新中國在黃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雙線鐵路橋;2014年通車的鄭焦城際鐵路暨改建京廣鐵路大橋,是中國進入城際鐵路時代和高鐵時代的重要體(ti) 現。

  “這樣的黃河文化資源如果得到開發利用,或將其打造成世界級的黃河文化旅遊IP地,對保護和傳(chuan) 承黃河鐵路文化必將產(chan) 生極大影響。”長期關(guan) 注中國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梁留科,對黃河文化的開發和利用情有獨鍾。

  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的梁留科提出,把黃河流域打造成中華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帶。今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他又提出“關(guan) 於(yu) 將中國鐵路黃河‘三橋匯’景觀列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的建議”。

  “將‘三橋匯’納入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項目裏麵,建一個(ge) 以黃河鐵路文化為(wei) 主題的文化旅遊項目。”梁留科建議道,因為(wei) 這裏是中國鐵路大橋的誕生地,有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建設的鐵路,還有現在的高鐵,這樣的鐵路“三橋匯”景觀在旅遊資源方麵具有獨特性、唯一性。

  梁留科認為(wei) ,在高質量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亟須一批能夠足以展示中華民族根與(yu) 魂的標誌性工程,作為(wei)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支撐。相關(guan) 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真正把“三橋匯”開發出來,從(cong) 而是拉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新的黃河文化IP地。

  “建設黃河文化公園國家級鐵路文化主題園區,豐(feng) 富黃河鐵路文化元素,開發休閑觀光、文化科考類文旅產(chan) 品,使其成為(wei) 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見證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要組成部分。”梁留科介紹,借助鄭州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契機,積極建設國家鐵路文化博物館,打造中國首個(ge) 場景化、沉浸式、全生態的國家鐵路文化主題場館。

  談及對“三橋匯”的旅遊開發,梁留科建議,規劃建設“鐵路文化小鎮”,打造“鐵路燈光秀”“鐵路高空秘境”,提供鐵路專(zhuan) 用自行車,給遊客帶來鐵路文化的深度體(ti) 驗。同時,在對鐵路橋進行文旅化保護利用過程中,適度引入社會(hui) 化資本,構建合理、可持續的運營機製,在保護鐵路文化遺產(chan) 的同時,推動中國鐵路文化旅遊的發展。(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