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3-03-09 15:0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式現代化——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兩(liang) 會(hui) 聚焦)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報複。我們(men) 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xi) 近平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如何繼續推進綠色發展,書(shu) 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們(men) 暢所欲言。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

  在人類走向工業(ye) 化、現代化的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普遍走的是一條“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要走出一條新路。

  “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feng) 富的生態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穀樹忠認為(wei) ,將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現代化的認識達到新高度。“曆史和現實證明,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men) 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ti) 現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說,“隻有保護好綠水青山,才能讓百姓擁有良好的生產(chan) 、生活環境,切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dong) 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勝認為(wei) :“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發展過程中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guan) 係,讓綠色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今年,十四屆全國政協新設置了“環境資源界”界別。來自此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新明表示,此次調整體(ti) 現了我們(men) 堅定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決(jue) 心,體(ti) 現了我們(men)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壯誌,也體(ti) 現了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大國擔當。

  “成效最顯著的十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men)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guan) 係,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對此,不少代表委員感觸頗深,紛紛講起親(qin) 眼所見的綠色實踐成果。

  “新時代十年,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ju) 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十年。”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內(nei) 江市市長李丹介紹,內(nei) 江市位於(yu) 長江一級支流沱江的中遊,肩負著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環保重任。近年來,沱江流域(內(nei) 江段)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果喜人,沱江幹流出境斷麵水質達近20年最好水平。周邊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引來桃花水母、紅嘴鷗等珍稀水生生物和候鳥頻頻現身,獲得群眾(zhong) 點讚。

  “近十年特別是‘雙碳’目標提出以來,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正從(cong) 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轉變成引領者、倡導者。”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蔡睿向記者講述了遼寧省阜新市瞄準“雙碳”目標實現轉型的案例。“過去,阜新被稱為(wei) ‘煤電之城’。而今,在‘減碳’方麵,當地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加速發展風電、光伏等產(chan) 業(ye) ,新能源發電量超過社會(hui) 用電量,實現了由傳(chuan) 統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轉變。在‘固碳’方麵,我們(men) 防沙、治沙,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貴州省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國人大代表、遵義(yi) 職業(ye) 技術學院現代農(nong) 業(ye) 係教授邱寧宏表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深切體(ti) 驗了綠色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基層幹部群眾(zhong) 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大意義(yi) 。比如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基層群眾(zhong) 的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以前一遇到病蟲害,大家就想著打農(nong) 藥。但現在,大家會(hui) 具體(ti) 情況具體(ti) 分析,多措並舉(ju) 防治病蟲害,就算使用農(nong) 藥,也會(hui) 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產(chan) 品。”邱寧宏說,“好山好水好空氣孕育了有機辣椒、茶葉等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如今這些已成為(wei) 遵義(yi) 市的特色名片,受到消費者歡迎。”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要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不少代表委員圍繞這一話題建言獻策。

  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和生態安全屏障。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建議完善長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他說,長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促進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但也存在生態補償(chang) 專(zhuan) 項立法供給不足、生態補償(chang) 方式較為(wei) 單一等問題。為(wei) 此,應加快推進長江流域生態補償(chang) 專(zhuan) 門立法,完善長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立欣認為(wei) ,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對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意義(yi) 重大。她建議,創新綠色低碳關(guan) 鍵技術,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yu) 企業(ye) 開展聯合攻關(guan) ,精準破解農(nong) 業(ye) 減排固碳中的技術瓶頸;加快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在全國創建一批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技術示範基地;建立健全監測評價(jia) 體(ti) 係,加快智能化信息化監測技術的推廣應用等。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智民建議,利用“光伏+治沙”模式來治理北京風沙源地,“光伏治沙在青海、內(nei) 蒙古等地已進行了有效探索。通過這一模式,可以增加北京及周邊地區清潔能源供給,促進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增收,鞏固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當前,我國製造業(ye) 綠色化步伐加快,綠色製造體(ti) 係建設深入推進,綠色產(chan) 業(ye) 正在成為(wei) 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說,製造業(ye) 綠色轉型還需政策進一步支持,建議結合製造業(ye) 特點和發展需求,借助數字技術賦能,推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製造業(ye)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與(yu) 此同時,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yu) 產(chan) 品設計、生產(chan) 、包裝、運輸、儲(chu) 存、使用、回收等全過程,加快構建統一的綠色產(chan) 品認證與(yu) 標識體(ti) 係,推動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 李 貞 廖睿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