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會觀察)電信網絡詐騙越來越“潮”,如何以變應變?

發布時間:2023-03-09 16: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電信網絡詐騙越來越“潮”,如何以變應變?

  中新社記者 常濤

  麵對元宇宙詐騙、web3.0詐騙等緊跟熱點、短期更迭快且隱秘性越來越強的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如何以變應變?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對此予以關(guan) 注。

  過去五年,中國持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7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審議的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到,過去五年,審結電信網絡詐騙及關(guan) 聯犯罪案件22.6萬(wan) 件,一批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被繩之以法。

  同日提請審議的最高檢工作報告亦提到,五年來,協同公安機關(guan) 從(cong) 嚴(yan) 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深挖幕後金主、嚴(yan) 懲團夥(huo) 骨幹、全力追贓挽損,起訴19.3萬(wan) 人。

  構建反詐同步治理體(ti) 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湖南公司董事長程偉(wei) 注意到,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業(ye) 態的發展不斷演變升級,各類社交征婚網站、直播軟件、借貸平台等成為(wei) 詐騙分子違法犯罪的主戰場。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xi) 等先進技術也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詐騙的各個(ge) 環節。

  程偉(wei) 建議,構建互聯網企業(ye) 和通信行業(ye) 反詐同步治理體(ti) 係。健全互聯網企業(ye) 和運營商涉詐電話卡治理協同行動機製,推動互聯網企業(ye) 與(yu) 運營商同步治理,將現有互聯網賬號通過手機號碼注冊(ce) 和核驗為(wei) 主模式,調整為(wei) 身份證號碼注冊(ce) 核驗,解除互聯網賬號實名製依托手機號碼實名製的現狀。

  此外,程偉(wei) 還提到,要壓實互聯網企業(ye) 治理主體(ti) 責任,依法要求互聯網企業(ye) 對涉案電話卡、涉詐異常電話卡所關(guan) 聯注冊(ce) 的有關(guan) 互聯網賬號進行持續核驗。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河北省委會(hui) 副主委崔海霞介紹,目前詐騙分子利用的平台越來越多,詐騙花樣也不斷翻新,“蹭熱點”已成為(wei) 詐騙形式的新特點。“甚至還有不法分子利用新技術,在非法獲取公民身份信息後,進行量身定做的‘精準’詐騙。”

  崔海霞建議,要集中各大網絡公司、電信公司的人才優(you) 勢和資源優(you) 勢,充分利用大數據和AI智能等前沿技術,研發跨行業(ye) 、跨企業(ye) 的全國統一監測係統,打造技術反製“殺手鐧”,精準識別、及時發現高風險電話卡、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等,進一步提高攔截率,提升勸阻速度。

  構建警、企、校聯動反詐同治體(ti) 係

  從(cong) 公開案例看,在校學生也是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群體(ti) 。

  程偉(wei) 建議,將各級教育部門納入各級反詐協調辦主要成員單位,切實承擔起反詐教育職責,向學生群體(ti) 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治意識。通過探索構建警、企、校三方防範和打擊網絡電信詐騙的協作機製,形成有效合力,嚴(yan) 防學生群體(ti) 參與(yu) 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或為(wei) 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幫助。

  “通過開展反詐宣傳(chuan) 教育進學校、進家庭等活動,有效增強校園反詐宣傳(chuan) 教育的針對性、精準性。”程偉(wei) 建議。

  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方式不斷“上新”,崔海霞建議,要不斷創新電信網絡反詐宣傳(chuan) 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短視頻、微博、直播等新媒體(ti) 渠道的同時,與(yu) 時俱進開展反詐主題的“劇本殺”和“浸沒戲劇”等沉浸式體(ti) 驗方式,通過互動形式還原詐騙的真實場景,使民眾(zhong) 切身感受,時刻警醒。

  形成統一的“涉詐征信懲戒庫”

  從(cong) 征信的角度,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程偉(wei) 建議構建社會(hui) 征信聯合懲戒體(ti) 係。

  他表示,要加快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建設,推動各行業(ye) 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涉詐“黑名單”“灰名單”製度,形成統一的“涉詐征信懲戒庫”和實名認證、反欺詐信息驗證服務,向全行業(ye) 全社會(hui) 開放能力,對參與(yu) 電信網絡詐騙的個(ge) 人和單位同步開展征信懲戒。(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