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小鮮肉”兩腳泥 帥哥種糧為啥能引圍觀

發布時間:2023-03-16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當10個(ge) 18-25歲的城市小青年在142.8畝(mu) 的土地上,播種、灌溉、施肥、收獲……會(hui) 是一種什麽(me) 樣的效果?

  近日,一檔以直播種地為(wei) 主題的“泥石流”綜藝節目《種地吧》悄然走紅,受到了眾(zhong) 多年輕人的喜愛,拿下微博綜藝話題榜榜首,播出116天後,收獲豆瓣評分8.7。

  跳出農(nong) 門曾經是幾代人的夢想。在很多人印象中,城市是精致的、高效的,充滿了機會(hui) 的。而鄉(xiang) 村似乎是粗糙的、落後的,甚至破敗的。這10個(ge) 年輕人以自身體(ti) 驗的方式,帶領同齡人親(qin) 近土地,了解當下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建立起青年一代與(yu) 土地的連接。讓不少90後、00後的觀眾(zhong) 了解到一粒種子如何發芽、生長、抽穗、灌漿,經風霜雨雪後轉化為(wei) 餐桌上的一碗米飯,了解科技賦能下現代化的鄉(xiang) 村。也許,這種真實感、沉浸感、陪伴感,正戳中了當今網絡青年的口味。

  不得不承認, “種地”對一些年輕人來說是相對遙遠的話題。作為(wei) 一個(ge) 90後,我上一次走進田地是因為(wei) 一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采訪,平時真沒這機會(hui) 。而我好朋友上一次走進田地,要追溯到小學的鄉(xiang) 村實踐。大多數我們(men) 這樣城市長大的孩子,是不知道土豆、花生是長在地裏的,不知道嘴裏嚼著的是植物的根還是莖和葉,可謂五穀不分、蔬果不識。這也讓不少年長者憂心搖頭。

  這個(ge) 節目組倒是來真的,為(wei) 了保證耕種的效率與(yu) 專(zhuan) 業(ye) 程度,讓這群年輕人不僅(jin) 係統學習(xi) 了農(nong) 業(ye) 基礎知識等文化課,還進行了醫療救護、消防安全、廚藝、木工、瓦工等生活技能實操培訓,甚至有人考取了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

  但這些年輕人的“臨(lin) 時抱佛腳”肯定經不起土地的考驗。因為(wei) 農(nong) 事經驗缺乏錯誤頻出,不聽師傅勸阻造成機器損壞等,這群年輕人不免引起了網友的質疑。有網友認為(wei) ,這些“查無此人”的藝人們(men) 是在刷存在,純作秀。脫口秀演員龐博也曾調侃,節目讓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待業(ye) 愛豆,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用6個(ge) 月的時間,種出1萬(wan) 斤糧食,幫助他們(men) 實現“男團再就業(ye) ”。

  直到這10個(ge) 青年用6天時間收割了100畝(mu) 的水稻,經曆37次收割機陷泥、48次農(nong) 機維修後,收割了8塊農(nong) 田的水稻,收獲了62.66噸稻穀;收割後挖泥巴開溝排水,跳進排水渠用手通渠、雨夜搬運30噸化肥。節目用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了這10個(ge) 年輕人的堅持和認真,還原了種地的“酸甜苦辣”、農(nong) 村生活的原汁原味,才打破了“作秀”的質疑。觀眾(zhong) 在節目中感受到了農(nong) 民的不易,看到了農(nong) 作的艱辛,對土地的尊重也油然而生。

  不僅(jin) 如此,現代化的農(nong) 技農(nong) 具、航拍視角下的美麗(li) 鄉(xiang) 野,也打破了大眾(zhong) 對“種地”的思維定式,展現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新農(nong) 圖景。這些年輕人從(cong) 徒手收割到使用小型自動割捆機、大型收割機,無人機快速播種等,農(nong) 具的效率逐級提升,也讓大家看到了青年返鄉(xiang) 給農(nong) 村帶來的改變。

  “腳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中國鄉(xiang) 村發展基金會(hui) 副秘書(shu) 長丁亞(ya) 冬認為(wei) ,這檔節目表達了尊重土地、愛上土地的情懷,引領年輕人沾點泥土,真正實現“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讓農(nong) 民成為(wei) 有吸引力的職業(ye) ”。

  的確,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小時候,家長總說,不好好讀書(shu) 以後就得種田。而如今,種植模式已經向機械化方向發展,隻有讀好書(shu) 才能種好田。科學種植,就是要從(cong) 年輕人做起,90後00後們(men) 正在慢慢改變對農(nong) 業(ye) 的刻板印象,很多大學生也選擇畢業(ye) 回鄉(xiang) 創業(ye) ,構築起城市農(nong) 村息息相關(guan) 的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可喜的是,像《種地吧》這類綜藝節目的出現,意味著在當今互聯網時代重新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的新語態、新認知,給予了當代年輕人認知探索自身發展的可能性。

  目前節目已播放了100多天,這些年輕人隨著麥子在大地上一同成長,他們(men) 在順應天時和物候而作的農(nong) 耕生活中,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辛勞與(yu) 不易,體(ti) 悟“民以食為(wei) 天”的傳(chuan) 統底蘊和時代內(nei) 涵,傳(chuan) 遞“新農(nong) 人”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讓更多人切身感受到農(nong) 村的廣闊天地不僅(jin) 大有可為(wei) ,更能大有作為(wei) 。我期待,未來可以有更多真誠的影視綜藝節目出現,引導有技術、有視野、有魄力的年輕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中發光。

  謝宛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