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誰給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底氣

發布時間:2023-03-21 10: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全國共有超過33萬(wan) 個(ge) 項目報名參賽,參賽學生人數142.4萬(wan) ,比上一屆多出50多萬(wan) ,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熱情持續高漲。記者發現,為(wei) 了讓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的價(jia) 值充分發揮並學以致用,各高校結合自身學科特色,營造創新創業(ye) 氛圍、提供創業(ye) 環境,從(cong) 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培養(yang) 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ye) 意識和創新創業(ye) 實踐能力,助力大學生融入社會(hui) 發展。

  幫學生尋找創業(ye) 方向

  來自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的李蘊洲和團隊帶來的項目競技格鬥機器人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科技創新和未來產(chan) 業(ye) 組金獎。初入創業(ye) 行當、陷入迷茫時,是學校帶他走出困惑。

  他說,創業(ye) 最難的就是想明白自己要走的一條路,以初入大學學生的眼界和視野,根本判斷不清楚往哪個(ge) 方向走。學校團委為(wei) 新生舉(ju) 辦創新創業(ye) 報告會(hui) ,把優(you) 秀校友請到學校解疑釋惑,用他們(men) 的經驗指出一條道路讓新生去嚐試,再結合團隊的內(nei) 部情況做細微的調整,直接提高了他的創業(ye) 的效率。

  “創新創業(ye) 氛圍濃厚。”這是李蘊洲初入校園,對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的第一印象。競技機器人隊、紫丁香車隊等社團的校園影響力,讓原本就對創新創業(ye) 感興(xing) 趣的他有了在校內(nei) 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李蘊洲說,學校的“大一年度項目計劃”讓大一新生從(cong) 入學就參與(yu) 創新立項,不僅(jin) 培養(yang) 鍛煉了學生的技術能力,也為(wei) 後續創業(ye) 打牢根基。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舉(ju) 辦的“祖光杯”創意創新創業(ye) 大賽的特等獎成績成為(wei) 他參加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的敲門磚。據了解,學校還為(wei) 這些選拔出的高質量作品提供精準的資源對接和扶持。大三開始,他的項目已經進入學校的創業(ye) 園孵化,學校為(wei) 他提供資金扶持。

  不僅(jin) 如此,學校的“大師+團隊”培養(yang) 模式也對他幫扶很大。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王琳說,“我們(men) 的院士特色班,將真項目、真課題轉化為(wei) 學生實踐鍛煉的‘練兵場’,讓學生在‘真刀真槍’的實踐中磨礪創新能力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jue) 能力,培養(yang) 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思維、攻堅能力的未來領軍(jun) 人才。”

  在調研一線挖掘創業(ye) 項目

  2020年,秦康翔的“海蟹行鹽堿,瘠土變沃田——全球首創鹽堿地青蟹生態養(yang) 殖”項目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金獎。今年,他又作為(wei) 優(you) 秀青年大學生創業(ye) 者,向所有參賽選手講述他的創業(ye) 故事。

  2019年夏天,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教師王歡到秦康翔的家鄉(xiang) 河南省延津縣鹽廠村調研內(nei) 陸鹽堿地養(yang) 海蟹的可行性。

  “當時和調研組老師聊了很久,覺得項目很有意思,所以我高考誌願報考了寧波大學海洋學院,一入校就加入了王歡老師的海蟹低鹽研究課題組直到現在。”從(cong) 一開始的興(xing) 趣使然到科研實戰再到如今成果落地,幫助河南、內(nei) 蒙古等地鹽堿地蟹農(nong) 增收近7000萬(wan) 元,秦康翔的每一步成長都體(ti) 現了寧波大學師生共同參與(yu) 、學科互相交叉的創業(ye) 項目培育特色。

  寧波大學團委書(shu) 記周星宇介紹,為(wei) 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氛圍,鼓勵師生在社會(hui) 實踐一線挖掘科研選題,除設置創業(ye) 選修課外,學校還成立創新創業(ye) 學院,麵向低中高年級創業(ye) 學生創建“三級遞進+分層選拔”的科研項目研究平台,實現科研選題分析指導、創業(ye) 大賽實踐鍛煉、項目成果轉化全鏈條全過程幫扶。

  “今年挑戰杯,海洋學院‘蟹億(yi) 水產(chan) ——高質量海蟹種業(ye) 領軍(jun) 者’項目也獲得了金獎,也是源於(yu) 師生的一次暑期實踐。”周星宇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成果已落地,並成立公司落戶校創業(ye) 園,銷售金額超1800萬(wan) 元,“學校除提供免費創業(ye) 場地外,還會(hui) 從(cong) 資金扶持、資源嫁接上給予幫扶,助力科研成果切實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

  同為(wei) 本屆“挑戰杯”金獎項目,貴州大學“綠色除草劑環吡氟草酮創新與(yu) 應用”項目也是產(chan) 生於(yu) 學校組織的一線實地調研活動。

  項目成員宋昌雄發現,當前麥田除草劑正麵臨(lin) 抗性嚴(yan) 重、環境不友好兩(liang) 大痛點。因此,他萌發了研發一款綠色安全的小麥田除草劑的想法。

  在導師的帶領下,他和團隊成員將高性能計算、靶標組設計等新興(xing) 技術應用到新農(nong) 藥創製中,並進行新農(nong) 藥的環境毒理研究。

  耗時4年,團隊創製出應用於(yu) 麥田的HPPD類除草劑環吡氟草酮,其對抗性雜草防除率較傳(chuan) 統除草劑提高1倍以上,幫助農(nong) 戶每年增收1000元,帶動就業(ye) 100餘(yu) 人。

  做學生創業(ye) 的堅實後盾

  “我們(men) 團隊包含農(nong) 藥學、有機化學等多學科的本碩博學生,校內(nei) 外專(zhuan) 家和創新創業(ye) 老師會(hui) 持續給予幫扶指導。”綠色除草劑項目成員王玥進一步告訴記者,目前項目正在貴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從(cong) 項目成立到後期的研發落地,包括帶隊參加本次比賽,科技園的老師都全程介入指導”。

  “為(wei) 挖掘具備孵化潛質的創業(ye) 項目,科技園前置工作流程,在項目萌芽階段便早早介入幫扶。”貴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主任王愛華說,科技園已形成完備的孵化鏈條。

  “我們(men) 還建立了‘挑戰杯’工作室,組建雙創青年導師團和校級雙創青年突擊隊,搭建創業(ye) 學生與(yu) 導師的互動交流。”貴州大學校團委書(shu) 記劉魁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接下來,學校將協同相關(guan) 部門出台更多激勵措施,鼓勵廣大師生將教學、科研、實踐、創新連接在一起,建立有利於(yu) 培養(yang) 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教學體(ti) 係。

  “學校的科技園、孵化器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很多創業(ye) 支持。”華中科技大學的黃誌穎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種子項目可以聯係學校產(chan) 業(ye) 孵化平台,能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創業(ye) 導師資源都是業(ye) 內(nei) 有名的投資人。

  在“挑戰杯”的科技創新和未來產(chan) 業(ye) 組,黃誌穎和他的團隊研發的高性能圖計算技術獲得金獎,目前運用於(yu) 高效支持EDA電路檢測、電力、電商、社會(hui) 治理等多個(ge) 領域。

  他說,在創業(ye) 訓練營,每次聽學兄學姐們(men) 講述項目如何創立、如何經營管理,團隊成員如何高效溝通都很受用。“學校還會(hui) 根據工科生的特點,聘請專(zhuan) 業(ye) 的注會(hui) 分析創業(ye) 中遇到的問題、風險,教我們(men) 運營公司。”

  不僅(jin) 如此,每年華中科技大學都會(hui) 舉(ju) 辦很多類似於(yu) 挑戰杯的項目比賽並提供各類支持。“不隻是為(wei) 了比賽,也為(wei) 了把創業(ye) 項目打磨好。學校創新創業(ye) 氛圍濃厚,也舍得投入資金。”近一年的時間裏,黃誌穎已經參加了項目問診、模擬答辯、青創訓練營等各類培訓活動百餘(yu) 場。

  在“挑戰杯”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領域,萬(wan) 睿琳團隊帶來的項目“藍天衛士——新型綠色催化技術助力‘雙碳’戰略下的煙氣治理”獲得了金獎。

  萬(wan) 睿琳說,四川大學在2016年就發文鼓勵師生共同創業(ye) ,在學校相關(guan) 部門備案後,知識產(chan) 權可免費5年許可給本校學生創業(ye) 。免費許可期滿後,學生創辦的企業(ye) 在同等條件下可優(you) 先受讓,師生均可獲得相應股權。

  此外,項目團隊背靠學校國家級煙氣脫硫中心,在實驗室平台設備使用、客戶資源和項目引薦等方麵都得到了大力支持。

  本屆賽事一位評委表示,隨著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氛圍日益濃厚,各大高校尤其是理工類院校更加注重科研項目的孵化、落地,紛紛成立大學生創業(ye) 園,給予各類創業(ye) 項目人員招募、辦公場地、設備、資金、技術等方麵的支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璐璐 王姍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