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觀察:陽明心學何以走出“跨界”新路?
中新網紹興(xing) 3月21日電(記者 項菁)隨著一股股“陽明熱”湧動,“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學思想何以“飛入尋常百姓家”,何以“跨界”賦能各行各業(ye) ,一直是社會(hui) 關(guan) 注點。
“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的故鄉(xiang) ——浙江紹興(xing) 是陽明心學的發端地、成熟地和傳(chuan) 播地。邁向現代化路上,陽明心學正“跨界”融合紹興(xing) 鄉(xiang) 村、藝術、教育等各領域形態,走出一條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走進上虞區陳溪鄉(xiang) ,王陽明先祖居住地陳列館、陽明遊學展陳館、陽明講學處等“陽明印記”隨處可見,這條“1513陽明遊學線路”吸引了不少遊客打卡,“紹興(xing) 講學、陳溪遊學”陽明文化標識不斷被擦亮。
“陳溪鄉(xiang) 是陽明先生的先祖地、遊學地。”陳溪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鄭哲軍(jun) 說,近年來,當地大力實施陽明文化基因解碼工程,今年還將成立紹興(xing) 市陽明遊學發展促進中心,設立陽明故裏陳溪遊學展廳,開展陽明遊學510周年紀念活動,建立綜合研學服務平台,在實踐中踐行和探索心學思想的當代價(jia) 值。
可見,陽明心學正深度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得以經世致用。
為(wei) 深挖陽明心學的實踐價(jia) 值,日前,“返本開新:陽明心學的經世致用——董平先生與(yu) 陽明心學追隨者的對話”在紹興(xing) 陽明故裏舉(ju) 行,意在通過“對話”尋找陽明心學與(yu) 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連結點”。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院長董平21日受訪時談及,陽明心學是中華數千年文明的一部分,人們(men) 通常將其看成是一種哲學,“更確切地講,陽明心學不隻是一種哲學,而且是一種生活理念、生活方式與(yu) 生活形態。”
“要讓陽明心學真正達到經世致用目的,不僅(jin) 需要深刻理解與(yu) 領悟陽明心學的核心要義(yi) ,更要重視將高明的理論融入日常生活,使‘知行合一’‘致良知’成為(wei) 民眾(zhong) 日常生活的指導原則。”在董平看來,通過實踐,可以把“良知”本身的“大中至正”價(jia) 值實現出來,從(cong) 而使事事物物皆得其正,這正是陽明心學最重要的經世致用之功能。
如其所言,記者觀察到,“文化交融藝術”已成為(wei) 地方一種新探索。
作為(wei) 紹興(xing) 文理學院陽明劇社指導老師,卓光平一直帶領大學生開展陽明文化傳(chuan) 習(xi) ,期冀陽明文化在青年群體(ti) 中“活起來”。
《千古一聖王陽明》《吾心光明》《王陽明》……卓光平以大學生社團“陽明劇社”為(wei) 例稱,這些年來,其攜手青年積極創排王陽明題材的原創話劇,讓陽明心學借力藝術在社會(hui) 、校園中演繹,“希望以話劇藝術為(wei) 載體(ti) ,推進陽明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人無精神則不立。依托媒介載體(ti) ,紹興(xing) 還推出原創越劇《王陽明》、表演唱《吾心光明》、書(shu) 籍《王陽明在浙江》《名士真才王陽明》《王陽明的故事》、動畫片《稽山陽明》、動畫電影《陽明寶藏》等,豐(feng) 富陽明文化的藝術表達。
誠然,在中華文化現代化發展中,青年是生力軍(jun) 。董平告訴記者,“以文化人”為(wei) 踐行陽明心學的應有之義(yi) 。
為(wei) 普及陽明心學的教育思想,紹興(xing) 職業(ye) 技術學院陽明學院於(yu) 2017年成立,是在紹高校中首家以“陽明”命名的二級教學單位,已構築“研、學、演、行”於(yu) 一體(ti) 的文化育人體(ti) 係。
據紹興(xing) 職業(ye) 技術學院陽明學院院長吳世玲介紹,除了開發陽明特色課程,該校還開展了豐(feng) 富的“第二課堂”,比如開設“陽明大講堂”、成立“陽明學院傳(chuan) 習(xi) 社”社團、設立“陽明班”等,多維度搭建陽明文化傳(chuan) 播平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