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碳降解受何影響?跨度超3000公裏剖麵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土壤是陸地生態係統中儲(chu) 量最大的活躍碳庫,理解土壤有機碳周轉(即降解)及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對準確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至關(guan) 重要,組成複雜的土壤有機碳降解受何影響,也一直備受學界關(guan) 注和聚焦研究。
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所)的最新消息說,基於(yu) 中國青藏高原-內(nei) 蒙古草地樣帶跨度超過3000公裏的13個(ge) 土壤剖麵,該所馮(feng) 曉娟研究組與(yu) 中外合作者利用先進的單體(ti) 化合物放射性碳同位素(碳十四)分析技術,通過對比研究成功揭示包括木質素、脂類、黑炭等土壤有機碳主要分子組分的周轉時間及其溫度敏感性。
本次研究發現,植物脂類和黑炭在土壤剖麵中的周轉時間可達上萬(wan) 年,顯著長於(yu) 木質素。植物脂類和黑炭的周轉主要受到土壤礦物的影響且對溫度變化不敏感,而木質素的周轉主要受到溫度調控並具有較高的溫度敏感性。研究團隊通過進一步整合分析全球土壤碳組分(輕組分和礦物結合組分)的碳十四數據,證明礦物保護作用對土壤碳周轉及溫度敏感性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這一土壤有機碳關(guan) 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重要進展,由中科院植物所馮(feng) 曉娟研究員、賈娟助理研究員聯合蘭(lan) 州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德國馬普所等中外同行合作完成,相關(guan) 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生態學快報》(Ecology Letters)在線發表。
馮(feng) 曉娟指出,土壤有機碳組成複雜,不同分子組分的化學結構和環境行為(wei) (如與(yu) 土壤礦物的交互作用)存在巨大差異,其周轉及對增溫的響應也不盡相同。傳(chuan) 統觀念認為(wei) 具有芳香環結構的木質素較難降解、周轉較慢,而新觀念則認為(wei) 環境因素而非化學結構決(jue) 定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周轉速度,但此前缺乏直接證據。
她表示,此次最新研究成果,既為(wei) 木質素在礦質土壤中的不穩定性提供了直接證據,也為(wei) 土壤碳庫模型參數修改提供了可靠依據,並表明未來氣候變暖可能加速木質素的降解。因此,全球變暖可能加快凋落物和土壤中木質素的降解,木質素含量較高的森林和濕地土壤應受到更多關(guan) 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