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沙塵暴天氣影響約5.6億人 國家林草局解析成因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23日從(cong) 中國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國家林草局)獲悉,近期發生的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影響約5.6億(yi) 人。
據統計,3月以來,中國共發生了4次沙塵天氣過程,包括2次揚沙天氣過程、1次沙塵暴天氣過程和1次強沙塵暴天氣過程,較去年同期(2次)偏多,較近20年同期(3.3次)也偏多。
19日至22日發生的強沙塵暴天氣過程,主要起源於(yu) 蒙古國南部和中國新疆南部,影響範圍較大,強度較強。主要影響了新疆、甘肅、青海、內(nei) 蒙古、寧夏、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dong) 、河南15個(ge) 省份,受影響土地麵積約362萬(wan) 平方公裏,受影響人口約5.6億(yi) 人。其中,新疆若羌、甘肅張掖、內(nei) 蒙古二連浩特、吉林白城等局地出現強沙塵暴。
國家林草局表示,近期沙塵天氣主要有三個(ge) 成因:一是頻繁的冷空氣產(chan) 生的風力較大,多地瞬時風速超過每秒20.8米,陣風達到9級以上,為(wei) 沙塵天氣發生提供了動力條件;二是2月下旬到3月上旬蒙古國和中國西北地區等沙塵源區氣溫偏高,其中內(nei) 蒙古大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中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局部、寧夏北部局部等地氣溫偏高1~2℃,不穩定的空氣狀態提供了熱力條件;三是2022年蒙古國南部植被生長狀況與(yu) 2021年和近20年平均狀況相比均偏差,前期中國沙塵源區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特別是華北北部、內(nei) 蒙古東(dong) 部、新疆東(dong) 部降水量偏少明顯,植被生長狀況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條件不利於(yu) 抑製沙塵天氣發生。
國家林草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家林草局啟動了24小時動態監測,采取衛星遙感監測、地麵觀測、信息員上報實地信息等多種手段予以密切關(guan) 注。同時,先後與(yu) 中國氣象局相關(guan) 單位進行滾動會(hui) 商,研判發生發展趨勢,並將會(hui) 商研判結果及時向相關(guan) 地區發送,提醒下遊地區做好防範。
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中國荒漠化、沙化土地麵積持續縮減,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中國仍有257.37萬(wan) 平方公裏荒漠化土地和168.78萬(wan) 平方公裏沙化土地,特別是大麵積的沙漠和戈壁始終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塵源,防沙治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重要任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