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多重“頂頭風”,全球經濟如何“逆風前行”?
(財經天下)麵對多重“頂頭風”,全球經濟如何“逆風前行”?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劉亮)春暖花開時節,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hui) 正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ju) 行,政商人士齊聚於(yu) 此,共探全球經濟發展前景。
當下,全球經濟遭遇“頂頭風”,通脹高企、地緣衝(chong) 突、債(zhai) 務問題加劇等多重挑戰下,全球金融體(ti) 係的脆弱性凸顯,經濟和貿易前行動能明顯減弱。
展望今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認為(wei) ,全球金融風險在上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地緣政治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些都為(wei) 全球經濟前行道路增添了不少挑戰。以最近美國矽穀銀行倒閉的事件為(wei) 例,他指出,雖然矽穀銀行本身不一定是具有係統重要性的銀行,但倒閉的性質確實是係統性風險。
“因為(wei) 金融機構的管理不善,美聯儲(chu) 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在過去十餘(yu) 年來大幅增長,資產(chan) 負債(zhai) 的不匹配,讓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破產(chan) 不可避免。未來,我們(men) 會(hui) 看到更多銀行出現類似問題,這就是係統性風險。這將給美國金融體(ti) 係和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朱民說。
談到負債(zhai) 問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也深有同感。他指出,經過三年疫情,全球債(zhai) 務的“老問題”變得更加嚴(yan) 重了。並且,當前全球債(zhai) 務危機自2021年後進入新階段,也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在2021年之前,雖然說美國有大量債(zhai) 務,但全球長期的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供給,使得巨額債(zhai) 務對經濟和金融造成的風險不會(hui) 太大。但2021年之後,情況完全不同了。”李揚說,在一係列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下,如新冠疫情、烏(wu) 克蘭(lan) 危機、美聯儲(chu) 劇烈加息等,經濟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
對於(yu) 全球經濟麵臨(lin) 的挑戰,美國橋水投資公司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的用詞更加“引人注目”。他強調,世界正處於(yu) “危險的邊緣”,可能會(hui) 麵臨(lin) 三個(ge) “地震式”的巨變,巨額債(zhai) 務的貨幣化、財富和價(jia) 值觀的鴻溝引發的巨大內(nei) 部衝(chong) 突、國際大國間的衝(chong) 突,這三股巨變力量如果發生,將深刻改變各國國內(nei) 和世界的秩序。
麵對多重“頂頭風”,全球經濟如何迎風而上,逆風前行?加強合作、增加穩定性、尋找機遇,是與(yu) 會(hui) 人士給出的三大路徑。
“在全球麵臨(lin) 多重危機挑戰的背景下,人類社會(hui) 更應當攜手應對。”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魯裏埃爾·魯比尼說,當前全球市場動蕩前所未有,或將從(cong) 大緩和時代進入到一個(ge) 不穩定的新時期。各國必須加強合作和協調,才能延續過去幾十年的和平、繁榮和發展。
例如,針對債(zhai) 務問題,李揚就表示,債(zhai) 務問題是一個(ge) 非常大的問題,不是一個(ge) 國家能夠解決(jue) 的。“我們(men) 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合作、更需要宏觀政策的協調。”再如,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瑞·達利歐指出,全球現在進入到一個(ge) 大的國際地緣政治周期,麵對國與(yu) 國之間存在著看似不可調和的分歧,如何有效加強國際合作,避免出現挑釁和戰爭(zheng) ,將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
麵對動蕩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強調,中國經濟將是全球經濟恢複發展的強大推進器和穩定錨。
“過去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今年貢獻率將會(hui) 高於(yu) 去年,為(wei) 全球經濟恢複提供稀缺的市場需求和強勁動力。”韓文秀說。
他還進一步表示,中國將是國際金融安全的避風港。一些發達國家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帶來銀行破產(chan) 、外債(zhai) 困境、金融市場動蕩等外溢影響。而當前,中國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壓力,貨幣政策具有較大回旋餘(yu) 地,中國經濟金融穩定將為(wei) 動蕩不安的國際金融市場提供正向外溢效應。
中國還將為(wei) 跨國投資帶來機遇。韓文秀稱,疫情期間,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由2020年1444億(yi) 美元增加到2022年1891億(yi) 美元,這是外資對中國充滿信心的最好例證。中國將繼續擴大市場準入,為(wei) 各國企業(ye) 來華投資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我們(men) 也期待外商樹立長遠眼光,深耕中國市場,在中國投資可以放長線釣大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