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價格戰,消費者卻“看的多、買的少”?
中新網3月30日電 (中新財經 葛成)“政府補貼政策推出了約一周時間,這個(ge) 周末到店的客人明顯多了。”北京豐(feng) 台區一家4S店的銷售人員丹丹告訴中新財經,最近店內(nei) 客流有了增加,但消費者“看的多、買(mai) 的少”。
最近,全國多地開啟購車補貼模式。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湖北、北京、重慶等十餘(yu) 地近期陸續推出了汽車購車補貼政策,涉及的汽車品牌多達40餘(yu) 個(ge) 。補貼政策推出後,為(wei) 何消費者還在觀望?
“看車的人多,下單的人少”
3月21日,北京豐(feng) 台區啟動發放汽車消費券,消費者最高可獲4000元購車補貼。本次活動補貼總金額達到1000萬(wan) 元。
丹丹介紹,區政府補貼總共1000萬(wan) 的額度,大概有3000輛車可以享受到補貼,每輛車平均有3000元的補貼額度。但她所在的店內(nei) 二、三十萬(wan) 售價(jia) 的車型居多,補貼對車價(jia) 的整體(ti) 影響有限。
“雖然有補貼和優(you) 惠支持,但下單的人不如看車的人多。”丹丹說,如今她所在的門店距離季度銷售任務還有十多台缺口,大家還在季度末衝(chong) 任務。
中新財經注意到,湖北此前推出的補貼額度較大,引發了廣泛關(guan) 注。一輛原售價(jia) 21.19萬(wan) 元的東(dong) 風雪鐵龍C6,政企綜合補貼9萬(wan) 元後,“六折”即可入手。據媒體(ti) 報道,相應車型在湖北一度被“一搶而空”。
這從(cong) 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消費者的預期。但在此輪補貼中,大部分地區所推出的補貼力度相較於(yu) 湖北較為(wei) 有限,通常在數千元,與(yu) 消費者心理預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重慶的補貼政策規定,裸車價(jia) 格在10萬(wan) 元以下的,每輛補貼1000元;裸車價(jia) 格在10萬(wan) 元及以上的,每輛補貼3000元。北京石景山、密雲(yun) 、平穀、豐(feng) 台等區推出的汽車消費券金額多在2000元至8000元間。
正因如此,在全國範圍內(nei) ,消費者的反應也出現了較大差異。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近期調研,除武漢外全國各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長,成交量卻顯著下降,部分消費者開始持幣待購、等待降價(jia) 補貼政策。
乘聯會(hui) 數據也同樣反映了上述現象。3月1-19日,乘用車市場零售70.0萬(wan) 輛,同比去年同期下降8%,較上月同期下降4%。今年以來,乘用車累計零售337.9萬(wan) 輛,同比下降18%。
“價(jia) 格戰”背後或是庫存壓力
3月,為(wei) 何各地集中開啟汽車補貼與(yu) 降價(jia) 的“價(jia) 格戰”模式?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首要原因還是新能源汽車“國補”與(yu) 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退出後,汽車行業(ye) 整體(ti) 銷售下降明顯。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汽車銷量完成362.5萬(wan) 輛,同比下降15.2%。
汽車銷量下滑,進一步導致企業(ye) 終端庫存急劇上升,經營壓力加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發布的“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2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wei) 1.93,環比上升7.2%,同比上升4.3%,庫存水平位於(yu) 警戒線以上。
“價(jia) 格是由供求關(guan) 係決(jue) 定的,是市場經濟的核心調節機製之一,是市場優(you) 勝劣汰的主要手段。”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會(hui) 長助理王都撰文稱,本輪車市的“價(jia) 格戰”僅(jin) 是表象,它反映了當前汽車市場供給過剩與(yu) 需求不足的矛盾。市場供大於(yu) 求必然會(hui) 出現大量庫存積壓,高庫存已成為(wei) 經銷商乃至主機廠(車企)共同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這就是本輪車市“價(jia) 格戰”的深層次原因。
然而,庫存壓力並非唯一影響“價(jia) 格戰”的因素。國六排放標準車型的換代也是引發“價(jia) 格戰”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計劃,7月1日,新的排放標準“國六B”將實施,在此之前,使用“國六A”排放標準的車型急於(yu) 將庫存清理完畢。這一換代過程,無疑加劇了價(jia) 格競爭(zheng) 。
“中國對於(yu) 汽車汙染物排放的控製標準在全球升級最快。”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曾表示,此前我國對汽車汙染物排放的控製基本與(yu) 世界同步,現在已經領先於(yu) 世界,這也是我國貫徹“雙碳”目標的體(ti) 現之一。
降價(jia) 潮,是利是弊?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政策補貼與(yu) 汽車降價(jia) 有望激活消費潛力,將對汽車消費產(chan) 生積極影響。
一方麵,在降價(jia) 和補貼的雙重刺激下,消費者能夠獲得實惠,短期內(nei) 有助於(yu) 刺激消費者購車意願;另一方麵,與(yu) 汽車降價(jia) 相關(guan) 的消息屢次登上熱搜,帶動汽車價(jia) 格的關(guan) 注度上升,有助於(yu) 消費者了解市場價(jia) 格,做出新的購車決(jue) 策。
商務部等部門此前發布的《關(guan) 於(yu) 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的若幹措施》提出,汽車業(ye) 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chan) 業(ye) 。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加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
王都認為(wei) ,現階段,各級政府應靠前發力、積極加力,加大推出財政、金融、促消費、產(chan) 業(ye) 鏈領域對衝(chong) 政策以應對市場下行的壓力。長期看,要通過行政、法律、經濟的手段,為(wei) 競爭(zheng) 創造一個(ge) 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場環境,還市場競爭(zheng) 以本來麵目。
不過,在汽車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的過程中,“價(jia) 格戰”也有可能給汽車行業(ye) 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汽車製造業(ye) 利潤為(wei) 414.3億(yi) 元,同比下降41.7%;汽車製造業(ye) 利潤率3.2%,同比下降2.2%。
由於(yu) 汽車行業(ye) 具備產(chan) 業(ye) 鏈長、帶動性強的特點,既能影響上遊的鋼鐵行業(ye) 、有色金屬產(chan) 業(ye) ,又能影響下遊的保險和金融服務產(chan) 業(ye) 。可以預見,隨著車企間“價(jia) 格戰”的持續,汽車製造業(ye) 的利潤有很可能繼續下滑,而汽車行業(ye) 利潤承壓,勢必會(hui) 對產(chan) 業(ye) 鏈上的其他企業(ye) 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業(ye) 內(nei) 有聲音認為(wei) ,車企間要有序競爭(zheng) ,“價(jia) 格戰”到最後隻能是兩(liang) 敗俱傷(shang) 。就像中汽協此前曾明確表態,降價(jia) 處理庫存,適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為(wei) 價(jia) 格戰。價(jia) 格戰不會(hui) 長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業(ye) 法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