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元首外交|中國新加坡開啟“高質量”合作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3-04-03 14:46:00來源: 新華社

  3月3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人民大會(hui) 堂會(hui) 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這是李顯龍時隔四年再次來到中國。從(cong) 廣州,到博鼇,再到北京,李顯龍總理是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閉幕後首批到訪的外國政府首腦之一。

  “你此次訪華期間,我們(men) 把中新關(guan) 係提升為(wei) 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huo) 伴關(guan) 係,為(wei) 兩(liang) 國關(guan) 係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習(xi) 近平主席在會(hui) 見中說。

  李顯龍總理則表示,希望通過我這次訪問,為(wei) 新中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huo) 伴關(guan) 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新中各領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山高水長,再譜新章。回望中新建交的近33載歲月,兩(liang) 國是重要合作夥(huo) 伴,中新關(guan) 係始終展現出前瞻性、戰略性和示範性,不僅(jin) 有力推動了兩(liang) 國各自發展振興(xing) ,也為(wei) 地區國家樹立了標杆。如今,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新關(guan) 係從(cong) “與(yu) 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提升為(wei) “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huo) 伴關(guan) 係”,兩(liang) 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人文交流必將朝著更高質量不斷發展,給兩(liang) 國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契合時代需求的務實合作

  3月22日,曆經兩(liang) 年多籌備,新中兩(liang) 國商界在新冠疫情後聯合舉(ju) 辦的首場高規格國際展會(hui) ——2023國際產(chan) 業(ye) 合作大會(hui) (新加坡)暨中國機電產(chan) 品品牌展覽會(hui) 在新加坡拉開帷幕。新加坡中華總商會(hui) 會(hui) 長高泉慶說,這次展會(hui) 是推動創新、合作與(yu) 共贏的新突破,表明新中合作又邁向一個(ge) 高峰。

  多年來,中新務實合作與(yu) 時俱進,經貿聯係不斷深化。2013年起,中國連續9年成為(wei) 新加坡最大貿易夥(huo) 伴,新加坡則連續9年成為(wei) 中國最大新增投資來源國。中新3個(ge) 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等,聚焦“一帶一路”、經貿和可持續發展、創新、金融、公共衛生和人文交流等重大倡議和議題,推動兩(liang) 國務實合作不斷拓展升級。

  “兩(liang) 國的合作項目亮點紛呈。我們(men) 每十年都能產(chan) 生一個(ge) 反映時代、貼合社會(hui) 需要的合作項目。”新加坡通商交流合作促進組織“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說。

  碧波蕩漾的蘇州金雞湖畔,一座現代化產(chan) 業(ye) 新城生機勃勃。這便是中新兩(liang) 國首個(ge) 政府間合作項目——始建於(yu) 1994年的蘇州工業(ye) 園區。從(cong) 農(nong) 田窪地到現代新城,這片中新合作的“試驗田”逐漸成長為(wei) “高產(chan) 田”和“示範田”。

  今天的蘇州工業(ye) 園區已經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製造為(wei) 主導,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協同推進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2022年,園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3515.6億(yi) 元人民幣。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中新兩(liang) 國2008年起合力開發建設天津生態城項目,致力於(yu) 改造渤海灣畔的鹽堿荒地和汙染水麵,在這樣一片土地上建設一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目前,天津生態城常住人口超過12萬(wan) ,累計落戶各類市場主體(ti) 達到14000家。其生態修複及水體(ti) 治理經驗已在全國多個(ge) 地區推廣應用。未來,天津生態城將著眼打造中國領先的低碳智慧城市,持續為(wei) 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環境。

  2015年正值中新建交25周年,習(xi) 近平主席應邀訪問新加坡。在習(xi) 近平主席和李顯龍總理共同見證下,兩(liang) 國第三個(ge) 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正式啟動,主要涵蓋金融服務、航空產(chan) 業(ye) 、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重點合作領域。截至2022年11月14日,在此項目框架下,中新雙方落地政府和商業(ye) 合作項目218個(ge) 、金融服務項目235個(ge) ,總金額達543億(yi) 美元,有效提升了中國西部地區與(yu) 東(dong) 盟國家的互聯互通水平。

  相知相親(qin) 的友好鄰邦

  2月6日晚,靠近新加坡繁華商業(ye) 區烏(wu) 節路的史各士皇族酒店張燈結彩,一片歡聲笑語。“獅城”迎來了中國試點恢複出境團隊旅遊業(ye) 務後的首批團隊遊客。

  “當接到旅行團時,我感到無比激動,中國遊客回來了。”擔任旅行團地接的新加坡導遊孫文麗(li) 說。

  中新一衣帶水,兩(liang) 地人文交流底蘊深厚。15世紀初,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揚帆遠航,多次到訪新加坡所在地區。明末清初,許多來自中國廣東(dong) 、福建的民眾(zhong) 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帶來了中華文化和科學技術,也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2015年習(xi) 近平主席訪問新加坡期間,親(qin) 自見證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揭牌運營。這座建築由被譽為(wei) 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主持設計,有機融合了中國古典文化元素和現代建築設計理念。投入運營以來,這裏承辦了豐(feng) 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成為(wei) 兩(liang) 國人民相知相親(qin) 的友誼橋梁。

  1月,隨著中國有序開放出入境消息的發布,多個(ge) 省區市即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展旅遊推介活動。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精致典雅的江南園林、婉轉動人的蘇州評彈等中國元素吸引諸多業(ye) 界人士和新加坡市民前來探訪。

  “新加坡和中國發展利益深度融合,兩(liang) 國人民之間的旅遊往來和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新加坡全國旅行社協會(hui) (出境)主席黃耀雄說,“現在新加坡年輕人對中國的興(xing) 趣日漸濃厚,這是一個(ge) 難得的機遇,我們(men) 希望在赴華旅遊上也有所作為(wei) 。”

  在新加坡,中國圖書(shu) 的吸引力也與(yu) 日俱增。“新加坡的年輕父母們(men) 希望孩子可以更多接觸中華文化,因此我們(men) 引進的兒(er) 童讀本十分暢銷,特別是介紹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繪本。”友聯書(shu) 局董事經理馬曉敏說,新加坡的華文圖書(shu) 市場正處於(yu) 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cong) 悠久的曆史文明中汲取養(yang) 分,中新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實睦鄰友好的社會(hui) 民意基礎,把“和”“合”的傳(chuan) 統理念付諸彼此相處之道,把講信修睦、合作共贏的思想世代傳(chuan) 承下去。

  更高質量的共同發展

  在兩(liang) 國領導人共同擘畫的新藍圖中,高質量將成為(wei) “中新合作最鮮明的標識”。加強陸海新通道建設,深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和第三方合作等,都將成為(wei) 中新合作提質升級的重要動能。

  中新廣州知識城是中新雙邊合作的重要載體(ti) 和創新典範。2022年6月,中新智慧園正式開園,致力於(yu) 打造以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全球化產(chan) 業(ye) 生態圈,成為(wei) 中新兩(liang) 國在知識城創新合作領域的又一亮麗(li) 名片。開園後即吸引新加坡能源集團、星展銀行、恩士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眾(zhong) 多新加坡企業(ye) 與(yu) 機構入駐。

  新加坡便捷快速的公交係統是“獅城”的一張名片。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比亞(ya) 迪和宇通製造的電動巴士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加坡街頭。“兩(liang) 國可以在生物製藥、電子技術、環保技術、可再生能源等方麵深化合作。”新加坡國立大學東(dong) 亞(ya) 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說,“中國在諸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以及電動汽車等領域已經取得了重要進步,雙方有很多可以拓展合作的空間。”

  隨著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深入推進,中新兩(liang) 國在數字經濟與(yu) 互聯互通領域不斷拓展合作空間,不僅(jin) 為(wei) 雙邊關(guan) 係拓寬發展路徑,還將有效輻射東(dong) 南亞(ya) 區域,推動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國企業(ye) 的一些項目令我印象深刻。它們(men) 通過雲(yun) 技術幫助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初創企業(ye) 打造適宜企業(ye) 發展的生態圈,使得小微企業(ye) 得以通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快速成長,對這些企業(ye) 幫助很大。”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說,“在實體(ti) 基礎設施和數字互聯互通的共同推動下,新加坡和中國的雙邊貿易和產(chan) 業(ye) 鏈整合將更上層樓。”

  中新關(guan) 係應時代而生,順潮流而興(xing) ,如今開啟了建設“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huo) 伴關(guan) 係”的新篇章。在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中新兩(liang) 國人民將心手相連,不斷發掘雙邊合作新機遇,推動雙邊關(guan) 係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進發。

  -END-

  策劃:倪四義(yi) 陳凱星

  監製:薛穎

  統籌:韓墨 閆珺岩 林小春 葉前

  記者:蔡蜀亞(ya) 李 霍思穎 周穎

  編輯:喬(qiao) 繼紅 張遠 徐曉蕾 淡然 孫浩 王申

  攝影:丁海濤 鄧智煒 朱桂根 侯俊

  視覺:洋蔥畫視

  新華社國際部 廣東(dong) 分社聯合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chuan) 播融合平台出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