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看生鮮乳過剩、有奶農賣牛止損?

發布時間:2023-04-04 14:02:00來源: 經濟日報

  如何看待生鮮乳過剩現象

  當前,奶業(ye) 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均乳製品消費水平低、不同人群之間消費水平差距大。解決(jue) 矛盾,要靠雙輪驅動做強產(chan) 業(ye) ,提高單產(chan) 和質量,降低成本與(yu) 價(jia) 格。要構建奶業(ye) 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強化科技的支撐作用。

  近期,奶業(ye) 出現生鮮乳時段性過剩情況,奶牛養(yang) 殖虧(kui) 損加重,某些地方甚至出現奶農(nong) 賣牛止損的現象,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

  眼下,由於(yu) 乳製品需求下降和飼料價(jia) 格攀升,奶牛養(yang) 殖麵臨(lin) 價(jia) 格下行與(yu) 成本上漲雙向擠壓的困難,反映養(yang) 殖效益的奶飼比處於(yu) 10年來最低水平。要注意的是,近年來,乳製品加工企業(ye) 加速向上遊養(yang) 殖端布局,麵對原料奶階段性過剩局麵,加工企業(ye) 必然首先穩定和保護自有奶源產(chan) 能,中小養(yang) 殖場戶將更加脆弱並承擔大部分風險。

  奶業(ye) 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產(chan) 業(ye) ,牛奶是營養(yang) 價(jia) 值被廣泛認可的農(nong) 產(chan) 品。2022年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約43公斤,比2010年提高48.3%,但仍遠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標準,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牛奶消費潛力巨大。近些年,奶牛養(yang) 殖場戶積極投資,就是看好消費需求。今年,隨著經濟恢複,奶類消費有望較大增長。此外,生育政策優(you) 化、老齡人口增長等因素,都對需求產(chan) 生拉動。可以說,乳製品中長期的增長趨勢並沒有改變,生鮮乳供需不平衡問題將會(hui) 改善。

  我國奶業(ye) 的一個(ge) 奇特現象是生鮮乳價(jia) 格低位徘徊與(yu) 乳製品價(jia) 格高位運行並存。原因在於(yu) 奶業(ye) 利益聯結機製仍不完善,養(yang) 殖環節利益得不到足夠保護。由於(yu) 奶牛養(yang) 殖場戶組織化程度較低,談判議價(jia) 能力相對弱,收購價(jia) 格由乳製品加工企業(ye) 掌握。這導致養(yang) 殖環節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弱勢地位,市場波動的風險主要由養(yang) 殖環節承擔。2010年至2020年,加工牛奶利潤提高了1.4倍,而生鮮乳利潤僅(jin) 提高了5.3%。我國終端乳製品價(jia) 格與(yu) 原料奶價(jia) 格之比大幅高於(yu) 奶業(ye) 發達國家。

  生鮮乳是乳製品的源頭。讓全產(chan) 業(ye) 鏈增值收益更多惠及養(yang) 殖端和奶農(nong) ,既是奶業(ye) 振興(xing) 的應有內(nei) 涵,也是奶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問題。要完善奶業(ye) 發展體(ti) 製機製,提升養(yang) 殖端基礎性地位。一方麵,提高奶農(nong) 組織化水平,借鑒國際經驗,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在參與(yu) 政策製定、維護農(nong) 民利益等方麵的作用,提高養(yang) 殖場戶的話語權。另一方麵,完善原料奶價(jia) 格形成機製,倡導建立長期購銷協議,同時規範購銷合同、構建第三方檢測製度,防止壓級壓價(jia) 。

  新時代這10年,我國奶業(ye) 從(cong) 陣痛中走出,質量水平大幅提高,消費信心顯著增強,產(chan) 能居全球第三。但是,產(chan) 業(ye) 短板依然明顯:季節性區域性生鮮乳供需不平衡問題時有顯現,奶荒奶剩不時發生;飼料原料對外依賴大,價(jia) 格上漲態勢明顯,導致生產(chan) 成本高企;奶牛養(yang) 殖效率提升慢,科技潛力未能充分發揮。當前奶業(ye) 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均乳製品消費水平低、不同人群之間消費水平差距大。解決(jue) 矛盾,要靠雙輪驅動做強產(chan) 業(ye) ,提高單產(chan) 和質量,降低成本與(yu) 價(jia) 格。

  要構建奶業(ye) 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從(cong) 產(chan) 品端看,我國乳製品近80%為(wei) 液態奶,貨架期短,一旦消費疲軟,加工企業(ye) 就不願意多收生鮮乳。應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鼓勵發展奶酪加工、支持奶農(nong) 發展乳製品加工,從(cong) 而發揮蓄水池作用,緩解生鮮乳供需不平衡。從(cong) 投入品端看,近兩(liang) 年,飼料成本在原料奶成本中的占比上升,大幅高於(yu) 奶業(ye) 發達國家。要優(you) 化調整糧飼結構,加快以全株青貯玉米為(wei) 代表的飼料糧種植,提高飼料糧供給保障水平。

  要強化科技的支撐作用。受資源約束,我國奶牛養(yang) 殖的飼料、土地等成本天然高於(yu) 奶業(ye) 發達國家,隻有通過技術進步獲得更高的生產(chan) 效率才能夠扭轉競爭(zheng) 力差距。全球範圍看,奶牛單產(chan) 提高對產(chan) 量的貢獻遠大於(yu) 牛群規模擴大。當前,我國奶牛規模化養(yang) 殖比例達70%,但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以色列奶牛單產(chan) 水平世界最高,就離不開奶牛管理的信息化。我國也要積極發展現代育種、科學飼喂、智慧養(yang) 殖等技術,實現節本增效。(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