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老字號”如何走向“新國潮”?

發布時間:2023-04-04 14: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 (記者 王慶凱)近日,“甘肅要為(wei) 蘭(lan) 州拉麵立法”登上熱搜,再次引發一場“老字號”如何在保護中發展,並形成“新國潮”的討論。多位老字號研究專(zhuan) 家日前在一場“老字號”發展研討會(hui) 上表示,要讓年輕消費者接受老字號,應該在品牌運營上更具“網感”,還要健全相關(guan) 機製保護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及創新空間。

  由人民網、廣州市國資委主辦,人民在線等承辦的“老字號新國潮”老字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hui) 暨展覽會(hui) (廣州)日前在廣州舉(ju) 辦。記者在會(hui) 上獲悉,目前我國“中華老字號”企業(ye) 共計1128家,但以“95後”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消費群體(ti) ,對老字號品牌的認知程度相比於(yu) 前一代人低,平均知道19個(ge) 老字號品牌,而1980年到1994年之間出生的人,平均知道29個(ge) ,“60後”、“70後”平均知道41個(ge) 。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市場消費信心回暖,圍繞老字號的產(chan) 品消費在迎來機遇。“老字號”應該考慮如何保護、發展中形成“新國潮”?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研討會(hui) 上表示,“老字號”是一個(ge) 地域文脈的延伸,“人們(men) 有時候,會(hui) 因為(wei) 喜歡一座城市,去願意消費來自這座城市的產(chan) 品。更何況,一家老字號企業(ye) 是高品質的保證、高品味的呈現、高品格的展露、高品類的集聚,蘊含著城市裏深厚的文化價(jia) 值和巨大的商業(ye) 價(jia) 值。”

  截至目前,北京老字號企業(ye) 數量已達223家,平均年齡達140歲。其中,100餘(yu) 家企業(ye) 開展直播銷售,近170家老字號“觸網”,占認定總數的75%。目前,大紅門、牛欄山、同仁堂、京糖、菜百等5家老字號年銷售額超過100億(yi) 元,年銷售超億(yi) 元的企業(ye) 共有50家。

  網絡流行語“新國潮”,是指將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審美結合起來的一種消費潮流。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讓年輕消費者接受老字號,應該在品牌運營上更具“網感”,而且國家也應該健全相關(guan) 機製保護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及創新空間。

  在社交平台的小程序界麵上,人們(men) 隻需輕輕點開一個(ge) 鏈接,就可以看到雞仔餅、糕酥館、脆皮雞蛋撻等名食的曆史、做法。

  廣州市國資委黨(dang) 委委員、副主任崔彥倫(lun) 在研討會(hui) 上表示,近年來,廣州進一步從(cong) 體(ti) 製機製改革、經營方式轉變、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品牌建設推廣等多角度,探尋“老字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進一步打破固有格局,轉化經營理念,加快與(yu) 互聯網融合,借助平台資源,貼近年輕消費者,煥發“老字號”品牌生機,把“老字號”發揚光大。

  保護百年匠心,老字號需要機製保障。3月28日,“甘肅要為(wei) 蘭(lan) 州牛肉拉麵立法”登上熱搜。法律人士指出,老字號品牌在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因權利界限不清引發權屬糾紛,因經營不善或中斷致品牌價(jia) 值跌落的風險。老字號商品標識、企業(ye) 標識、商業(ye) 活動標識容易遭他人攀附摹仿使用或惡意搶注。

  “老字號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品牌創新、城市文化三方共同參與(yu)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教授、廣告學院博導黃升民認為(wei) ,激活“老字號”品牌,要關(guan) 注“老字號”所積累的品牌資產(chan) 的數字化、品牌資源的物理與(yu) 網絡空間架構,以及建立在數字化與(yu) 網絡化上的IP化,具備數字化和網絡化能力的“老字號”IP將會(hui) 是品牌全營銷鏈路的觸點支撐。

  對此,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翌在研討會(hui) 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牢牢把握“守正創新發展”主題,不斷出實招、出硬招,進一步建立健全“老字號”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的長效機製,推動“老字號”綿綿不絕、生生不息。(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