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的小孩掉到手機裏麵去了”

發布時間:2023-04-06 10:58:00來源: 揚子晚報

  武漢大學副教授夏柱智,長期與(yu) 鄉(xiang) 村、土地、農(nong) 民打交道,曾撰寫(xie) 《亦城亦鄉(xiang) :城市化進程中的鄉(xiang) 村突圍》《半工半耕:城市化背景下農(nong) 民階層及分化研究》以及《地權的邏輯3:為(wei) 什麽(me) 說中國土地製度是全世界最先進的》等書(shu) ,研究中國鄉(xiang) 村發展道路上的治理問題。

  近段時間,夏柱智課題組的最新調研成果受到許多媒體(ti) 關(guan) 注。他們(men) 發現,農(nong) 村青少年群體(ti) 尤其是留守兒(er) 童,智能手機成癮,已經到了瀕臨(lin) 失控的地步。

  過去5年,夏柱智團隊300人,分別赴河南、湖北、湖南、江西4省10個(ge) 縣(區),展開專(zhuan) 題調研,每年問戶200個(ge) 村莊,形成一份《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手機沉迷問題調查與(yu) 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顯示,玩手機時間增多、觸網年齡提前的情況,在留守兒(er) 童群體(ti) 中正“愈演愈烈”。

  留守兒(er) 童監護人無法約束留守兒(er) 童使用手機。祖輩在照看孩子的同時,需要做農(nong) 活或者其他工作,很難全程看護。節假日時甚至會(hui) 將手機當作“保姆”,丟(diu) 給孩子,這樣既不會(hui) 亂(luan) 跑,也不會(hui) 打擾自己……

  調研發現,看短視頻和玩遊戲已成為(wei) 留守兒(er) 童主要的上網娛樂(le) 方式,分別占比69%、33.1%。其中,67.3%的家長認為(wei) 自己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21.3%的家長認為(wei) 孩子嚴(yan) 重沉迷手機。

  江西某縣六年級某班,老師反映周末在家玩手機10個(ge) 小時以上的同學超過了一半。許多老師向課題組反映,不少學生的學習(xi) 狀態基本就是“回家熬兩(liang) 天,在學校睡五天,渾渾噩噩,無心向學”。

  河南某縣一所學校的心理老師做現場測驗,問學生喜歡什麽(me) ,結果55人的班級中,男生全部異口同聲地說“遊戲!”同輩當中的“傑出人物”也是那些“遊戲大神”,即遊戲技術高超,或者擁有很多稀有遊戲裝備的同學。

  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夏柱智說,智能手機看似為(wei) 青少年提供了很多可以選擇的信息內(nei) 容,但同時形成了一道閉塞的信息繭房。如果孩子們(men) 長期依賴手機與(yu) 外界交流,這樣的成長和社會(hui) 一定是脫節的,難以形成完整的社會(hui) 化人格。

  以下是記者與(yu) 夏柱智的對話

  記者:沉迷刷短視頻和沉迷看電視劇、電影有什麽(me) 差別呢?我們(men) 這一代成長起來的時候,也曾引發過“未成年人沉迷電視”的討論。現在的傳(chuan) 播媒介變為(wei) 智能手機後,爭(zheng) 議再起。這種擔心是不是多慮的?

  夏柱智:它們(men) 的差別是根本性的。電視劇和電影的內(nei) 容生產(chan) 有一套嚴(yan) 格的監督管理、體(ti) 係,比如說,生產(chan) 一部電視劇,它的背後有製作公司,有準入門檻,內(nei) 容創作權限屬於(yu) 少數人。但是智能手機上的內(nei) 容不是這樣,每個(ge) 人都是生產(chan) 者,也包括少年兒(er) 童他們(men) 自己。

  留守兒(er) 童用父母的手機刷短視頻,被一些不該是他這個(ge) 年齡階段的內(nei) 容所吸引,間接影響到個(ge) 人價(jia) 值觀的養(yang) 成,醜(chou) 的當成美的,善的當成惡的,這個(ge) 問題應該誰負責任?我們(men) 有個(ge) 詞叫“係統的不負責任”,就是由心理帶來的成長問題,沒有人會(hui) 負責任。

  記者:注意到,此次研究結果特意將範圍框定在了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群體(ti) ,為(wei) 什麽(me) ?

  夏柱智:相對來說,留守兒(er) 童的智能手機成癮問題更嚴(yan) 重,因為(wei) 家庭監管意識不到位。我們(men) 的調查發現,留守兒(er) 童的社會(hui) 交往與(yu) 價(jia) 值觀念主要來源於(yu) 網絡,學校隻能影響在校期間,課外時間裏,娛樂(le) 化和遊戲化的網絡世界反而成為(wei) 留守兒(er) 童“引路人”。

  記者:哪個(ge) 年齡階段的兒(er) 童,手機成癮的問題比較嚴(yan) 重?

  夏柱智:大概是9—15歲之間的年齡,處於(yu) 義(yi) 務教育階段,思想慢慢活躍起來,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願隻聽從(cong) 老師和家長的意見。我們(men) 經常遇到的情況是,春節剛過,八九歲的孩子拿著壓歲錢去給自己買(mai) 炫酷的手機。

  記者:您去鄉(xiang) 村做調研時,經常會(hui) 有家長或老師反映這方麵的問題嗎?

  夏柱智:是的。比如說去問“教育孩子遇到的難題是什麽(me) ”,五年前十年前,大家還會(hui) 講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學校管理方麵,一般會(hui) 給出與(yu) “教學秩序”相關(guan) 的答案。

  現在提問,都是回答“學生沉迷手機,沉迷遊戲,沉迷短視頻”。5年的農(nong) 村調研,基本每個(ge) 人都是這樣的答案。

  采訪家長,原來是回答“小孩太調皮了,學習(xi) 不用心”什麽(me) 的,現在是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ge) ——“我的小孩掉到手機裏麵去了”。

  有一些陪讀父母,是這樣向我們(men) 表達他們(men) 的擔憂的:五年前,他們(men) 擔心的是小孩能不能成材,能不能考上好高中,上個(ge) 好大學。現在這兩(liang) 年思想有了轉變,相較於(yu) 成材,好像“成人”更重要了。

  怕把孩子養(yang) 廢了,所謂“廢”用社會(hui) 學的話來講,就是社會(hui) 化不成功,沒有習(xi) 得社會(hui) 主流的價(jia) 值觀、道德倫(lun) 理和最基本的法律規定。他們(men) 和社會(hui) 是脫節的,不具備完整的社會(hui) 化人格。

  記者:從(cong) 手機上獲取通過網絡傳(chuan) 達的信息,不能幫助他們(men) 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hui) 化人格嗎?

  夏柱智:不行。為(wei) 什麽(me) 不行?其實很多社會(hui) 學家進行過調查研究。有一個(ge) 理論講的是“兒(er) 童世界成人化”,指的是因為(wei) 社會(hui) 和家庭的原因,兒(er) 童過早地進行成人化預演。

  刷手機時,孩子們(men) 接收到的信息,如果和成人世界接觸到的是一樣的。長期以往,會(hui) 過早地走向成熟,並不利於(yu) 孩子的健康成長。

  記者:等於(yu) 說,是一種假性的成熟。

  夏柱智:對,就是說你覺得他成熟了,但是他的心理年齡和認知並沒有達到那一步。

  記者:這會(hui) 導致什麽(me) 樣的後果?

  夏柱智:比較極端的例子是這樣。兒(er) 童好像陷入無病呻吟的情感狀態,他們(men) 心理、身心的成熟程度,抵禦不了來自成人世界的價(jia) 值觀衝(chong) 擊,出現抑鬱、自殘等行為(wei) 。

  記者:“學校教育”是否可以和“智能手機教育”形成互補,起到一定的矯正作用?

  夏柱智:當然可以。另外,我們(men) 也沒有完全否認移動互聯網的正麵作用。讓孩子們(men) 完全隔離,也是不可能的。

  記者:近些年,有人提出建議,認為(wei) 可以通過分級製度來解決(jue) 兒(er) 童手機成癮的問題,您覺得可以實現嗎?

  夏柱智:這肯定是要做的,但是不現實,因為(wei) 手機往往掌握在兒(er) 童手裏,它不像以前的網吧一樣,有專(zhuan) 人審核和管理。他們(men) 可以拿家長的身份證明,繞過青少年模式的限製。

  問題是,我們(men) 並沒有專(zhuan) 門生產(chan) 的屬於(yu) 青少年的手機。至少目前,我還沒有想到好的辦法,隻是提出了調研結果。呼籲大眾(zhong) 關(guan) 注,家長關(guan) 心,讓智能手機對孩子的負麵影響速度能降低一點,比例小一點。

  真正要解決(jue) 問題,最重要的是不能把手機丟(diu) 給孩子,特別是不能把成年人的手機讓給他們(men)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孫慶雲(yun)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