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充值套路多 高額優惠暗藏消費陷阱
“29.9元充值100元話費”“49.9元充值200元話費”……取快遞、看視頻、玩遊戲時常會(hui) 彈出這樣的內(nei) 容,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這樣極具吸引力的低價(jia) 充值活動實為(wei) 消費陷阱——充值獲得的不是話費而是數十張話費滿減充值券。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一方麵商家這種行為(wei) 涉嫌以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nei) 容欺騙、誤導消費者,另一方麵部分平台及App幫助這些不良廣告商讓消費者頻頻踩坑,有失平台監管之責。
低價(jia) 充值話費誘惑力十足
“我以為(wei) 自己真的獲得了低價(jia) 充值話費的獎勵,沒想到充值後話費沒拿到,給了一堆券,還得另外下載軟件,支付的29.9元等於(yu) 打了水漂!”杭州一名消費者胡女士說。
胡女士反映的問題,正是當前各界關(guan) 注的“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胡女士說,在一豐(feng) 巢快遞櫃取快遞,掃完二維碼打開櫃子後,手機端自動跳轉了100元話費優(you) 惠券包界麵。當點擊“立即領取”後,跳轉的界麵顯示“您的7000會(hui) 員積分即將過期,積分可抵扣70元”“僅(jin) 需29.9元就可以領取100元”。
“這100元事實上是券包,我必須要向下拉動到第二頁的界麵才能看到詳情解釋。這個(ge) 商家活動的解釋方是上海雲(yun) 問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胡女士說。記者聯係了該公司留下的客戶電話“4001802500”,客服回複:話費券並非直接充值話費,話費券單次充值100元抵扣5元,一共20張,等值金額100元。若已經使用App會(hui) 員權益則不支持退款。
不僅(jin) 僅(jin) 是取快遞,從(cong) 黑貓投訴等平台反饋發現,一些視頻、遊戲等軟件也植入了大量此類廣告。由此,記者進入某視頻平台發現,在所觀看的視頻下方有非常顯眼的“兩(liang) 張體(ti) 驗卡可抽取”字眼,點擊之後可進行抽獎。抽獎結果顯示“領取100元話費券包”“100元,會(hui) 員價(jia) 29.9元”,輸入手機號即可領取。
記者輸入手機號支付成功後,收到一條包含鏈接的短信,鏈接提示用戶需下載鬆鼠果果App。記者下載且登錄之後,在App券包裏看到數十張話費五元滿減優(you) 惠券,提示“每月可任選1張優(you) 惠券使用,優(you) 惠券有效期1年,過期自動失效”。也就是說,並非29.9元能夠直接充值100元話費,而是29.9元購買(mai) 到一堆100減5元的“全網通用”話費優(you) 惠券,且一次隻能使用一張。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通信公司。廣東(dong) 電信表示,按照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規定,電信直接提供的線上充值最高折扣9.95折,廣東(dong) 電信線上直充沒有折扣,也沒有通過合作方向客戶提供線上充值服務。其他運營商也表示沒有直接參與(yu) 此類線上充值優(you) 惠。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有的公司會(hui) 和運營商合作,自費掏錢購買(mai) 一些充值優(you) 惠服務以吸引顧客,但使用場景、使用期限等,解釋權在公司本身。
目前,已有地方監管機構介入這一消費投訴。近期,四川省自貢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自貢市“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信息公示行政約談會(hui) ,約談18家涉及“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的經營者。數據顯示,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中旬,自貢市市場監管係統處理涉及“互聯網充值返券”消費投訴舉(ju) 報近千件,涉及18家公司,此類消費投訴在短時間內(nei) 集中爆發,數量呈上升趨勢。
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調查發現,因為(wei) “低價(jia) 充值話費”處處挖坑、套路滿滿,消費者維權更是難上加難。
多個(ge) 調查場景顯示,有的“低價(jia) 充值話費券”廣告會(hui) 把“券”字故意“藏”起來,通過隱藏詳情頁、縮小“券”的字體(ti) 大小,讓消費者誤以為(wei) 是低價(jia) 充話費。記者做了一組計算,如果需要消耗20張“滿100-5元”話費券,需充值2000元,並且還自費了近30元購買(mai) 100元話費滿減券,實際單次優(you) 惠隻有3.5元,更有軟件通過設置有效期來減少實際優(you) 惠。
有的“低價(jia) 充值話費”廣告變相為(wei) 返利軟件引流。記者根據黑貓投訴提及的投訴線索,在應用商店中對多個(ge) 提供話費券的App進行查找發現,其簡介內(nei) 容均涉及“省錢”“優(you) 惠券”“返利”等內(nei) 容。記者調查發現,上述App的功能大致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板塊,一是各大影視平台會(hui) 員折扣權益,另一板塊是淘寶、外賣優(you) 惠券權益。所謂的淘寶、外賣優(you) 惠券權益,則是通過鏈接跳轉,將用戶引導至淘寶、餓了麽(me) 等平台。
奇安信行業(ye) 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說,這種充話費廣告大都是利用技術手段,以插件方式寄生在一些平台網頁或App旁邊的插欄、支付結果頁、跳轉頁麵等位置,甚至是在劫持係統後以垃圾廣告形式出現。
還有部分App為(wei) 賺快錢變相收取會(hui) 員費。記者調查發現,鬆鼠果果、小熊快省等App都無法在應用商城中下載,隻能通過點擊短信中的鏈接在瀏覽器下載。消費者花費29.9元實際上所支付的是App的“一次性會(hui) 員費”,廣州消費者劉女士表示,一些App在收取“一次性會(hui) 員費”之後再也打不開了,有的則換了個(ge) 名稱變成其他購物返利軟件。由於(yu) 29.9元與(yu) 維權的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消費者往往會(hui) 自認倒黴。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認為(wei) ,對老年人來說,這種廣告的誘惑性和“殺傷(shang) 力”不小,也容易引發一些誤操作導致老年人被騙;此類App還有可能在下載過程中插入一些工具包,進而非法獲取用戶個(ge) 人信息。
須加強審核監管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一方麵誘導充值行為(wei) 涉嫌以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nei) 容欺騙、誤導消費者,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應該依法受到相應處罰;另一方麵,各類平台提供的第三方鏈接、二維碼明顯違反《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應加強對此類廣告的審核,保護消費者權益。
“在網上看到這種廣告,根本不知道這個(ge) App是哪個(ge) 地方的公司,隻有進入支付頁麵甚至支付成功才知道收款方是誰。而要投訴至外省某一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太難了。”廣州消費者王女士說。
陳音江表示,出現消費糾紛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消費者可以要求價(jia) 款三倍賠償(chang) 。具體(ti) 到本文提及的案例,充值平台涉嫌欺詐,應當返還充值款29.9元,並賠償(chang) 500元。
北京市東(dong) 元(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鄧永認為(wei) ,此類廣告門檻低、獲利快,且存在監管盲區。“平台不能隻顧商家投放的‘廣告費’而不顧消費者的權益,應該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如果平台審查不嚴(yan) ,造成消費者損失的,應當承擔與(yu) 其過錯相適應的民事賠償(chang) 責任。”
針對互聯網上此類“牛皮癬”廣告,受訪專(zhuan) 家建議,從(cong) 監管治理層麵,應將其納入日常監管範疇,並通過輿情監測、消費者投訴等渠道發現執法線索。一旦查實存在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wei) ,要依法予以嚴(yan) 厲查處,讓其承擔違法後果。
此外,鄧永表示,消費者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輕信類似大幅度優(you) 惠的充值廣告,盡量通過正規平台正規商家充值,遇到侵權問題要及時保留好相關(guan) 證據,依法維權,不讓不良商家抱有僥(jiao) 幸心理。
(參與(yu) 采寫(xie) 廖雲(yun) 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