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打開世界了解上海的一扇窗
中新社上海4月6日電 題: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打開世界了解上海的一扇窗
中新社記者 繆璐
在上海人民廣場東(dong) 側(ce) ,有一座建築,主體(ti) 造型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的城門形態中獲得設計靈感,頂部網格狀的結構讓建築與(yu) 藍天、白雲(yun) 融為(wei) 一體(ti) ,寓意盛開的上海市花——白玉蘭(lan) ,這便是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城市規劃館凝結了一座城市從(cong) 曆史到未來的全程縮影。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於(yu) 1998年4月20日動工建設,2000年2月25日對外開放,2019年12月1日閉館,經過一年半的更新改造,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2022年8月9日重新對外開放。在展陳空間、設計理念、數字應用、智慧管理等方麵實現了全麵升級。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包含序廳、“人文之城”展廳、“創新之城”展廳、5D數字化沉浸式城市沙盤、“生態之城”展廳等內(nei) 容。截至2022年8月9日,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累計接待中外參觀者722萬(wan) 餘(yu) 人次,成為(wei) 世界了解上海的一扇窗。
步入展館,序廳中的銅板雕刻作品“城市大腦”、巨型8k環幕“上海印象”城市畫卷引人駐足。序廳還集中介紹展示了上海6輪城市總體(ti) 規劃。
走進二樓“人文之城”展廳,米黃色調的展陳空間,溫暖而充滿韻味。從(cong) 城市肌理、風貌格局、城市更新,到“一江一河”、15分鍾社區生活圈,一個(ge) 個(ge) 模型逼真精致,展示著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
三樓的“創新之城”展廳,灰色調的展陳空間充滿了科技感、未來感。齒輪轉動,創新24小時不停歇——自貿試驗區、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科創中心、五個(ge) 新城、城市數字化轉型……
其中,5D數字化沉浸式城市沙盤是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的一大特色品牌,不同於(yu) 物理沙盤,這個(ge) 數字化沙盤會(hui) 不斷“生長”。它利用上海測繪院的數據模型進行重新建模,用最新的人工智能建模等先進技術,為(wei) 6340.5平方公裏的上海,建設數字化的城市仿真模型,不僅(jin) 可以觀察城市的外觀,更將打造城市的信息模型,與(yu) 建築、城市有關(guan) 的各種信息關(guan) 聯起來。
伴隨城市的改造升級,這座“數字孿生”之城也隨之不斷生長,未來將為(wei) 城市規劃方案比選、各類城市模擬分析等,提供廣闊的應用前景。
四樓淺綠色調的“生態之城”展廳,地麵上,一條藍色“河流”由西向東(dong) 流淌,中華鱘、大眼蟹就在腳下。高低錯落的“地勢圖”上,隻需撥動一個(ge) 按鈕,紅、黃、藍、綠光隨之交錯變動,會(hui) 顯示2000多年前、4000多年前,乃至2萬(wan) 多年前長江河口的演變情況,從(cong) 而形象地展現上海成陸的過程。
此外,上海地層圖還將呈現上海的地下空間利用情況。碳中和遊戲區則寓教於(yu) 樂(le) ,對應著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減少生活垃圾、減少自駕出行等環保理念。
據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展陳內(nei) 容不會(hui) 一成不變,而是會(hui) 持續深化,深入挖掘規劃背後的圖紙、手稿和故事,使它不單單是一座城市規劃的展示館,更要成為(wei) 一座城市規劃的博物館,真實、全麵、厚重地反映城市的發展曆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