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定陶葫蘆烙畫:以鐵為筆繪乾坤
中新網菏澤4月6日電 題:山東(dong) 定陶葫蘆烙畫:以鐵為(wei) 筆繪乾坤
作者 呂妍 趙航海
“馬上就到菏澤牡丹節了,先畫一朵牡丹吧。”4月6日,家住山東(dong) 省菏澤市定陶區天中街道的葫蘆烙畫手藝人司春娥戴上老花鏡,一手電烙鐵,一手捧葫蘆,隨著烙鐵尖的輕輕滑動,一條條深淺不一的紋路慢慢浮現,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徐徐綻放在葫蘆上。
據司春娥介紹,葫蘆烙畫又稱葫蘆燙畫、火筆畫葫蘆,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傳(chuan) 統工藝美術品。一般葫蘆烙畫得先用鉛筆在葫蘆上畫出草圖,然後再用烙鐵一點一點地燙出痕跡。手藝精湛的司春娥省去了這一步,直接在葫蘆上作畫。“烙鐵溫度不同,燙出的顏色也不同,就像素描一樣,濃墨淡彩勾勒出一幅幅作品。”司春娥說。
“在葫蘆上烙畫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學問很大。像這些葫蘆,大小、形狀都不一樣,每一幅畫都需要根據具體(ti) 情況進行構思、設計,選擇落筆位置,讓畫和葫蘆完美契合,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司春娥告訴記者,他從(cong) 小就喜歡畫畫,但那個(ge) 時候僅(jin) 僅(jin) 是做一些油畫、版畫,後來看到喜歡葫蘆的人很多,便萌生了在葫蘆上烙畫的想法。
司春娥表示,雖然他有一定的繪畫基礎作為(wei) 支撐,但在葫蘆上烙畫也沒有他想得那麽(me) 容易掌握,最開始,僅(jin) 是對烙鐵溫度的摸索就讓他不知畫廢了多少個(ge) 葫蘆、燙了多少次手。到現在,雖然技術已爐火純青,但每次烙畫依舊是小心翼翼。“這是個(ge) 慢活,不能急,把烙鐵燒熱以後,調到合適的溫度才能烙畫,溫度調高了也不行,調低了還不行,葫蘆皮薄了也不行,一個(ge) 不注意,這個(ge) 葫蘆就廢了。”
“在烙畫的過程中,根據葫蘆大小和主題內(nei) 容的不同,雕刻一個(ge) 葫蘆的時間也不同。”司春娥說,葫蘆小、圖案簡單,那速度就比較快,一個(ge) 小時能畫5到6個(ge) 葫蘆。但如果葫蘆比較大,圖案比較複雜,則要半個(ge) 月才能畫好一個(ge) 。有時候雖然葫蘆比較小,但烙畫圖案特別精細,也得需要好幾天才能畫好。
自從(cong) 接觸了葫蘆烙畫,司春娥除了在題材和內(nei) 容上尋求突破創新,還將流行因素與(yu) 傳(chuan) 統工藝結合起來,不斷搜集資料學習(xi) ,增進烙畫技巧,鑽研有特點的製作手法。同時,為(wei) 了精益求精,讓原材料達到最優(you) ,司春娥還在自家地裏種起了葫蘆,從(cong) 播種、選苗、打岔到葫蘆成熟,司春娥幾乎每天都圍著葫蘆轉。他說,“咱自己種的葫蘆,用起來比較放心,同時也好管理,需要什麽(me) 形狀的,都可以自己製作。”
如今,司春娥做葫蘆烙畫已經有10餘(yu) 年的時間了,作品數不勝數,在他的家裏,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葫蘆隨處可見,每一個(ge) 葫蘆上麵都被烙上了不同的圖案,人物、花鳥、山水,千姿百態,色彩不一。
“葫蘆烙畫這門手藝,光我自己會(hui) 不行,我年齡越來越大,現在就怕這門手藝後繼無人。葫蘆寓意著福祿,現在喜歡葫蘆的人也多了,有願意學的,我免費教。”近年來,司春娥專(zhuan) 心致誌地帶起了徒弟,隨著前來學習(xi) 的人越來越多,葫蘆烙畫這門傳(chuan) 統手藝有了新的傳(chuan) 承。(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