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三月電影淡季是“真淡” 票房與觀影人次雙遇冷

發布時間:2023-04-07 14:44:00來源: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吳誌

  春節檔過後的兩(liang) 個(ge) 月通常是電影院的淡季,但相比往年,今年的淡季似乎“更淡了”。剛剛過去的3月份,全國電影票房約19億(yi) 元,較2021年、2019年同期的25億(yi) 元、41.6億(yi) 元均明顯偏低。

  另一核心指標觀影人次也存在明顯差距。今年3月的觀影人次(總出票數)約4905萬(wan) ,較2021年同期低1700萬(wan) ,較2019年同期更是少了近7200萬(wan) 人次。今年以來,電影市場內(nei) 容供應相對充足,其中有不少口碑佳片,進口大片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但觀眾(zhong) 的觀影熱情恢複似乎還需要時間。

  觀影人次尚未恢複

  “口碑佳但票房不佳”是近期電影市場的一個(ge) 顯著現象。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近期豆瓣評分超過7.0分的新片,目前票房普遍低於(yu) 2億(yi) 元。其中,8.4分的《宇宙探索編輯部》票房僅(jin) 2900萬(wan) 元。

  進口影片狀況類似。8.8分的《名偵(zhen) 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首日票房僅(jin) 836萬(wan) 元,遠低於(yu) 係列前作。表現相對較好的《保你平安》、《鈴芽之旅》兩(liang) 部影片目前票房均超6億(yi) 元,這已是今年非春節檔影片的最佳成績。

  春節檔後的3月通常是全年票房淡季,但今年清淡的市場還是讓部分從(cong) 業(ye) 者感到困惑。“《不止不休》那麽(me) 好的電影為(wei) 何票房才幾千萬(wan) ?”有影院經理在朋友圈為(wei) 影片“打抱不平”。

  新片票房不佳的根源並不難找。從(cong) 直觀數據來看,與(yu) 票房密切相關(guan) 的觀影人次還遠未恢複是重要因素。

  燈塔數據顯示,今年1~3月的觀影人次分別為(wei) 2億(yi) 、8645萬(wan) 、4905萬(wan) ,合計約3.35億(yi) 。與(yu) 2021年同期的4.24億(yi) 有近9000萬(wan) 人次的差距,與(yu) 2019年同期的4.81億(yi) 則少了1.5億(yi) 人次。

  今年春節檔68億(yi) 元的票房高居曆史第二,但春節檔過後,觀眾(zhong) 的觀影熱情未能延續。尤其是進入3月份,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明顯。據統計,3月份的觀影人次僅(jin) 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74%,2019年同期的40%。

  多重因素影響

  2022年,內(nei) 容供應不足曾是頗讓影院“頭疼”的問題,但今年情況已明顯變化。據燈塔平台數據,一季度共上映新片80部,尤其是3月份達37部,各類影片供應充足,其中不乏重點影片。內(nei) 容豐(feng) 富,觀眾(zhong) 為(wei) 何“不為(wei) 所動”?

  “個(ge) 人覺得還是觀眾(zhong) 熱情的問題。觀影這種休閑方式被大家放棄太久了,春節這種強需求的時候不能作為(wei) 對標,日常消費還需時日恢複。這種情況跟產(chan) 品端的關(guan) 係沒有那麽(me) 大。”北京影行天下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安玉剛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知名電影市場研究機構拓普谘詢創始人程飛則認為(wei) ,導致觀影人次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是進口片日漸式微。“每年春節檔過後的兩(liang) 個(ge) 月,市場都會(hui) 進入全年的冷淡期,這部分大盤缺失主要依靠引進好萊塢進口大片填補。而今年《黑豹》、《蟻人3》等影片表現不盡人意,這意味著觀眾(zhong) 的欣賞口味在發生改變,對高概念模式化生產(chan) 的好萊塢超英片已出現審美疲勞。”

  “此外,中高體(ti) 量票房影片斷層明顯,數量大幅下滑;持續攀升的票價(jia) 一定程度上勸退了以輕中度為(wei) 主的影院搖擺觀眾(zhong) ;最後,今年1月份全國疫情仍處於(yu) 持續爆發期,1月中上旬市場受到較大影響等,也影響了市場的整體(ti) 走勢。”程飛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中高體(ti) 量票房影片與(yu) 2019年相比的確差距明顯。2019年一季度呈現“一超多強”局麵,其中40億(yi) 元票房體(ti) 量影片1部,10億(yi) 元至30億(yi) 元影片多達4部,另有2部影片票房接近10億(yi) 元。

  但今年到目前為(wei) 止雖有2部40億(yi) 元體(ti) 量影片,中腰部影片卻十分缺乏,10億(yi) 元至30億(yi) 元影片隻有一部《熊出沒:伴我“熊芯”》。

  票價(jia) 方麵,據拓普谘詢數據,2019年一季度全國平均票價(jia) 38.87元,而2023年一季度平均票價(jia) 已高達47.12元,提升近10元。程飛認為(wei) ,這一定程度上對非剛需性檔期的觀影人次拉動帶來了不利影響。

  作為(wei) 資深影迷,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則認為(wei) ,應更客觀地看待當前的電影市場。“與(yu) 2019年相比,旅遊等文娛消費都還沒有恢複到最高峰狀態,但同比去年還是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且今年1~2月不少地方仍然受到疫情波及,電影、文旅等消費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給市場一點時間

  2022年,國內(nei) 影院受疫情衝(chong) 擊明顯,全年票房近300億(yi) 元,僅(jin) 相當於(yu) 2014年水平。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散,業(ye) 內(nei) 對2023年的市場抱有較高期待。但單看觀影人次,一季度的恢複情況算不上理想,也未達到部分從(cong) 業(ye) 者的預期。

  麵對這種狀況,包括影視製作、發行、放映等環節的多位從(cong) 業(ye) 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一方麵,當前行業(ye) 確實還沒找到能迅速破局的方法,市場的恢複需要時間;另一方麵,市場對優(you) 質內(nei) 容的需求仍然存在,行業(ye) 應更注重優(you) 質內(nei) 容的供應。

  “其實今年以來電影從(cong) 定檔到宣發已經逐漸恢複常態化,每周上映多部影片,在題材類型、國別等方麵非常豐(feng) 富,可以滿足不同觀眾(zhong) 的消費需求。”程飛認為(wei) ,觀影人次的下滑並不是常態,當前觀影人次的下滑歸根結底還是影片內(nei) 容質量的問題。

  “今年火爆的春節檔讓我們(men) 看到觀眾(zhong) 的觀影熱情仍在,隻要有好的內(nei) 容,觀眾(zhong) 樂(le) 於(yu) 為(wei) 之買(mai) 單。”程飛表示,今年上映的許多電影仍是疫情期間積壓的影片,所以未來持續生產(chan) 供給優(you) 質內(nei) 容變得至關(guan) 重要。持續的觀眾(zhong) 觀影需求洞察、鼓勵優(you) 質內(nei) 容生產(chan) 的產(chan) 業(ye) 政策扶持、優(you) 秀人才培養(yang) 等手段是促進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據拓普谘詢此前盤點,今年待映影片片單豐(feng) 富,市場供片仍相對充足,且不乏具備口碑潛力的熱門影片。拓普谘詢認為(wei) ,2023年國內(nei) 市場有望恢複至2019年的八成水平,全年票房有望衝(chong) 擊500億(yi) 元至550億(yi) 元。

  作為(wei) 市場端從(cong) 業(ye) 者,安玉剛觀察到今年市場的新變化是,觀眾(zhong) 並不想通過“哭”來釋放情緒,去電影院更多的是希望獲得歡樂(le) 。基於(yu) 此,安玉剛認為(wei) ,接下來的市場急需純喜劇的項目,重點可以關(guan) 注五一檔期的情況,五一檔又可在一定程度預示暑期檔的情況。

  “作為(wei) 深度電影愛好者,我之前幾乎每周都會(hui) 去電影院。今年之所以沒有去那麽(me) 多次,一開始是因為(wei) 疫情,後來是因為(wei) 供給不足,粗製濫造的片子太多,真正的好電影太少了。所以後期還是要加強內(nei) 容供給,推出更多的好電影。”丁道師表示。

  丁道師表示,預估從(cong) 二季度開始市場會(hui) 逐步企穩回暖,經過今年的恢複緩衝(chong) 後,明年會(hui) 重新回到正向增長,可能超過2019年。(證券時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