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鄉約福建:傳統產業傳承有序 中國傳統村落展新姿

發布時間:2023-04-11 10:3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德4月10日電 (褚子強 吳冠南)驅車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踏著茂林夾道的山路,便來到了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的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洪口鄉(xiang) 吳峰村。走進海拔七百四十多米的高山上,片片雲(yun) 霧繚繞,這個(ge) 存在了600多年的古村美得讓人心動,一磚一瓦依舊保留著濃厚的曆史氣息。

  記者了解到,該村全村88幢房子,皆為(wei) 就地取材的土木結構房子,既有閩東(dong) 北山地傳(chuan) 統建築典型的特點,又揉進了徽派建築的元素。民國之前的古民居占80%以上,其中明代建築1幢,清代近20幢,民國時期的40多幢,大多保存良好,仍有村民居住。

  據洪口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中心主任陳成輝介紹,吳峰村位於(yu) 洪口鄉(xiang) 西北側(ce) 的一個(ge) 山坳裏,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麵田而居,帶水繞村,其肇基於(yu) 宋,初成於(yu) 明,規模於(yu) 清,村旁兩(liang) 條古代的茶鹽古道,從(cong) 村落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繞過,通往屏南縣和周寧縣,見證著村落往昔的繁華,目前村中常住人口還有500多人。

  “老一輩人說這個(ge) 梯田有幾百年了,從(cong) 記事起,就看到我們(men) 的祖父輩在這個(ge) 梯田上耕作。”吳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吳昌合告訴記者,耕作是村莊最原始的活力,村民們(men)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耕作作為(wei) 該村發展的一條主線,從(cong) 村形中便能看得出來。吳峰村村中道路三橫多縱,橫向路東(dong) 西走向,分別稱為(wei) “上、中、下”三路;縱向路南北而行,村莊靠北部(村頭)最為(wei) 古老,隨南漸新,整個(ge) 路網相互交錯,如同一個(ge) 大大的“耕”字。走在以石塊鋪設而成的村中小道上,不時有笑聲傳(chuan) 來,原是淳樸的村民在村口聊天。

  吳峰村有著洪口鄉(xiang) 最大麵積的耕地,除了從(cong) 事古老的農(nong) 事生產(chan) ,樸實勤勉的吳峰人還發展出了自己的產(chan) 業(ye) 。該村通過引導示範,加強對板栗種植戶培訓和技術市場服務,拓展板栗種植,如今已經建立起麵積1000畝(mu) 的板栗基地,通過改變原有的粗放式生產(chan) 為(wei) 高精優(you) 式生產(chan) 做強板栗產(chan) 業(ye) ,打造“瀛洲榛子”綠色品牌,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僅(jin) 板栗一項,年產(chan) 值可達到300多萬(wan) 。

  同時,在吳峰村,古老的黃酒釀造技藝目前仍以活態形式存在,且家家戶戶均能熟練掌握這一古老技藝。他們(men) 既傳(chuan) 承了屏南紅曲製作與(yu) 黃酒釀造技藝,又結合了蕉城黃酒傳(chuan) 統技藝,使得釀造出的酒獨具一番風味。

  吳昌合稱,老一輩留下的東(dong) 西我們(men) 要保護好,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我們(men) 要發展好,讓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春風滋潤吳峰。

  產(chan) 業(ye) 的向好發展,也為(wei) 吳峰村帶來了變化,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大部分農(nong) 戶旱廁都改為(wei) 了水廁、修建了農(nong) 民健身公園、安裝路燈、村內(nei) 配備了垃圾箱和專(zhuan) 門保潔人員……村子日新月異,在保留村子原始樣貌的同時也提升了村民居住舒適度,並保護特色風情、技藝、民俗。(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