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醫學園區20載: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將加強前沿領域布局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記者 陳靜)張江科學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以下簡稱:醫學園區)成立20周年主題大會(hui) 10日舉(ju) 行。醫學園區已吸引逾1000家行業(ye) 知名機構、企業(ye) 落戶,同時形成了大規模的第三方醫學檢驗集群。
用於(yu) 治療高血壓的冷凍消融器械、牙骨傳(chuan) 導聽力係統、全髖關(guan) 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根據不完全統計,到2023年1月為(wei) 止,中國已獲批的細胞、基因療法注冊(ce) 性臨(lin) 床試驗項目,張江占比上海六成、占比全國1/4。
記者當日了解到,今後,醫學園區將進一步加強創新策源的內(nei) 核建設;加強前沿領域的布局,聚焦臨(lin) 床應用未被滿足的重大需求;並進一步夯實平台和服務體(ti) 係建設。
醫學園區方麵當日告訴記者,一方麵將繼續加強張江細胞和基因產(chan) 業(ye) 園的建設,推動園區打造“突破技術+源頭創新+產(chan) 業(ye) 基石”的創新發展體(ti) 係,另一方麵將加強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腦科學等前沿賽道的布局、不斷取得產(chan) 業(ye) 和園區發展的新突破;同時,園區將加大探索生物醫藥國際創新策源轉化路徑,實現與(yu) 國際生物醫藥發展的“同頻共振”。
據介紹,2003年,醫學園區的創業(ye) 者掀開了園區建設的序幕,將園區分為(wei) 醫學院校區、高端醫療服務區、醫學研發區、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區、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區、醫學康複區等多個(ge) 功能分區。此後,醫學園區攜手行業(ye) 機構、企業(ye) 不斷推進建設加速度。2016年,根據張江科學城的建設規劃,醫學園區成為(wei) 張江科學城的城市副中心,成為(wei) 打造“創新源、產(chan) 業(ye) 核、聯動廊”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體(ti) 係的重要一“核”。如今,醫學園區已成為(wei) 生命健康“產(chan) 學研用”高度融合的生態型專(zhuan) 業(ye) 醫學園區。
2019年10月,張江細胞產(chan) 業(ye) 園獲批成立,2021年10月,“張江細胞和基因產(chan) 業(ye) 園”正式揭牌,張江細胞產(chan) 業(ye) 園外延拓展。如今,張江細胞產(chan) 業(ye) 園已成為(wei) 中國創新活力的細胞與(yu) 基因產(chan) 業(ye) 集聚區。
在當日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23年,總建築麵積16萬(wan) 平方米的張江基因島也將全新啟幕,吸引更多細胞、基因創新技術、企業(ye) 落戶醫學園區。
據透露,未來,醫學園區將推動更多高能級的醫院、一流醫學院校落戶,並聯動各類創新主體(ti) 、平台機構,搭建更高能級的策源轉化平台,積極支持串聯、並聯各類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聯合發展,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推動更多醫療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以源頭創新驅動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同時,醫學園區將創新孵化平台,加速平台、醫院、臨(lin) 床試驗中心、長三角審評中心、上海醫療器械檢測研究院、CRO(醫藥合同研發企業(ye) )/CDMO(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chan) 企業(ye) )等各類行業(ye) 企業(ye) 、產(chan) 業(ye) 主體(ti) 、行業(ye) 監管檢測機構,按照企業(ye) 不斷階段發展的內(nei) 在邏輯,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體(ti) 係,助力企業(ye) 盡快從(cong) 專(zhuan) 利走向實驗室,再從(cong) 實驗室盡快走向產(chan) 業(ye) 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