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寸草不生到成為海上“塞罕壩”,永興島今年又添了新綠
又見西沙添新綠
馮(feng) 麗(li) 瀅 傅金泉 沈宏權
陽光如常灑在海麵上,浪花泛著波光不知疲倦地奔跑著,成群的鷗鳥,迎著海風翱翔。
這是春天的永興(xing) 島。
傍晚,一級上士王修望又一次出現在椰林旁。他撥通了視頻電話,手機屏幕上,露出妻子的笑容。回想他們(men) 剛結婚時,這片椰林麵積還沒有這麽(me) 大。
時光飛逝,島上每年都會(hui) 增添新綠。
那是2007年,還是新兵的王修望第一次踏上永興(xing) 島,眼前是一片荒蕪。也是在那一年,他栽下了一棵“紮根樹”。當時訓練任務繁重,戰友們(men) 每天早餐後,都會(hui) 拎一桶水,徒步到植樹區給椰苗澆水。
一年到頭,王修望每天都要跑一趟來回。有時趕上台風天氣,他和戰友出不了門,隻要天氣稍微好轉,大家一定會(hui) 多跑幾趟。
種樹、建島,是一代代官兵的守島記憶。一棵樹苗,見證著一種執著,也是官兵與(yu) 海島的精神紐帶。如今島上已是鬱鬱蔥蔥、鳥語花香,那片椰林也成了島上的“散步打卡地”。
西沙群島是南海麵積最大的群島,永興(xing) 島上,多數土地是寸草不生的白沙灘、石頭岩。嚴(yan) 苛的環境,讓試圖“上島”的植物萎了花瓣、斷了枝幹,但守島兵植綠造林的夢,始終熾熱。
說來容易做來難。永興(xing) 島距離祖國大陸數百公裏,交通不便、運輸困難,植樹造林可不是簡單的事。
每年春天,西沙官兵都會(hui) 積極參與(yu) “植樹造林,綠化島礁”活動,拿起鐵鍬和鋤頭,在裸露的沙地上種下一株株椰苗。在一代代官兵努力下,永興(xing) 島的“綠衣”越織越密,每年都有上萬(wan) 株椰苗在島上安家。
隨著駐地政府積極開展土壤整治,完善用水用電條件,近年來,更多綠樹品種成功栽種在海島上,黃金榕、三角梅等樹木讓島礁植被覆蓋率一路走高,永興(xing) 島仿佛變成了海上“塞罕壩”。
“瑤瑤,來爸爸這兒(er) ,給爸爸旁邊這棵樹澆水。”剛滿3歲的瑤瑤,是某部勤務班班長李偉(wei) 鵬和三沙市人民醫院護士李慧的女兒(er) 。
這一次,是瑤瑤第一次上島。李慧特地帶著女兒(er) 上島,“來看爸爸守護的島,也來看看象征著爸爸媽媽愛情的椰子樹”。
記得8年前那個(ge) 春天,島上海天一色,雲(yun) 朵不經意地飄過。海灘上,在那點點綠色中,正在栽種“紮根樹”的李偉(wei) 鵬,引起了在海邊散步的李慧注意。再後來,李偉(wei) 鵬在朋友介紹下與(yu) 李慧相識,他們(men) 從(cong) 此相愛相守。
第一次牽手散步,李偉(wei) 鵬帶李慧來到那棵自己栽種的椰樹旁。李慧這才告訴愛人:“當年你在這裏種樹的時候,我正巧從(cong) 你身邊走過……”他們(men) 一直相信,是這棵椰樹,為(wei) 他們(men) 送來了難得的緣分。
時光不語,寂靜成花。幾年後,這對戀人在椰子樹下許下誓言,不久他們(men) 的女兒(er) 出生了。
他們(men) 把家安在島外的城市,李慧因為(wei) 要照顧小家,每隔一個(ge) 月才能上一次島。兩(liang) 個(ge) 人相聚時,總會(hui) 去椰子樹下散步、聊天,看著那棵“緣分椰”,一起憧憬未來。
夜幕降臨(lin) ,廣闊潔白的海灘上,留下了西沙官兵深深淺淺的足跡。看著鬱鬱蔥蔥的椰林,每個(ge) 人的心裏裝滿了欣慰,他們(men) 知道,這片椰林中,有一棵是自己栽種的“紮根樹”。(解放軍(jun) 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