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東嶼島的零碳探索

發布時間:2023-04-19 15:45:00來源: 人民日報

  用綠電、減廢棄、增固碳,住建部和海南共同創建“博鼇零碳示範區”

  東(dong) 嶼島的零碳探索(美麗(li) 中國)

  本報記者 趙 鵬 孫海天

  核心閱讀

  博鼇亞(ya) 洲論壇永久會(hui) 址的所在地——東(dong) 嶼島,將被建成為(wei) 一個(ge) “零碳示範區”,這是在城市建成區進行的零碳試驗。目前,其首期建設已驗收通過。為(wei) 什麽(me) 選擇在這裏做示範?這個(ge) “零碳示範區”有哪些特點?

  清清萬(wan) 泉河,下遊博鼇鎮。

  入海之處有一小島,島上椰影婆娑、鳥鳴聲聲。這便是東(dong) 嶼島,博鼇亞(ya) 洲論壇永久會(hui) 址的所在地。

  2022年,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與(yu) 海南省決(jue) 定在此共同創建“零碳示範區”,以此探索城市建成區的碳中和路徑。今年3月,首期建設驗收通過。

  零碳試驗,為(wei) 我國城市綠色降碳提供經驗

  “零碳示範區,首先要關(guan) 注的是‘零碳’。這並不是意味著零排放,而是要實現碳中和。”海南省住建廳副廳長劉聯偉(wei) 解釋,就是通過集成應用能源、建築、交通、廢棄物處理等多領域深度減排技術,新建林業(ye) 碳匯等抵消措施,使區域內(nei) 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以此實現對外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為(wei) 零。

  “其次是‘示範’。”劉聯偉(wei) 說。據統計,當前全球碳排放總量中,71%—76%來自城市,城市建成區的綠色降碳更新改造,對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有著重要意義(yi) ;在已有城市建成區而非新建區進行零碳試驗,難度更大、挑戰更多,但也更具有現實意義(yi) ,更能形成“可落地、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為(wei) 什麽(me) 選擇東(dong) 嶼島?

  其實,一開始海南考慮了三個(ge) 候選地,分別是海口江東(dong) 、三亞(ya) 南繁以及東(dong) 嶼島。相比前兩(liang) 地,東(dong) 嶼島是城市建成區,建設已有20多年,麵臨(lin) 設備設施相對陳舊、資源循環利用率較低等問題,具備城市建成區的普遍特點。而且,作為(wei) 博鼇亞(ya) 洲論壇永久會(hui) 址的所在地,東(dong) 嶼島還是中國向世界展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窗口。

  為(wei) 此,住建部和海南省共同編製發布了《博鼇零碳示範區項目實施方案》,提出八大類19個(ge) 項目,重點提出東(dong) 嶼島生態岸線改造與(yu) 修複項目、島內(nei) 林地生態修複與(yu) 功能提升項目、遠洋大道景觀提升與(yu) 功能完善項目、博鼇亞(ya) 洲論壇會(hui) 議中心及酒店改造項目、東(dong) 嶼島大酒店改造項目、新聞中心改造項目等,圍繞城市建成區實施碳中和改造。

  “這個(ge) 零碳示範區將作為(wei) 探索城市建成區綠色降碳改造問題的微觀模型,不僅(jin) 為(wei) 我國城市綠色降碳提供經驗,也為(wei) 可持續發展與(yu) 碳中和探索提供優(you) 秀樣板。”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院長(總經理)胡耀文說。

  綠電供應、資源循環,進行低碳改造

  在東(dong) 嶼島上,所見車輛皆是綠牌。

  “油車不允許上島。”海南電網電力調度控製中心總經理餘(yu) 加喜告訴記者,東(dong) 嶼島內(nei) 已全麵實施交通綠色化改造。島內(nei) 外建有綠色智慧停車場,398個(ge) 充電樁全部接入海南省充電基礎設施“一張網”運營平台。同時,島內(nei) 還新建了光儲(chu) 充電汽車智能充電站,利用液冷技術,最快能讓車輛在10分鍾內(nei) 充滿電。

  綠電何處來?東(dong) 嶼島外,180畝(mu) 農(nong) 光互補基地利用光伏發電,項目兩(liang) 期約20兆瓦,已並網11兆瓦;島內(nei) ,計劃建設5.1兆瓦分布式光伏,目前已投產(chan) 並網送電3.82兆瓦。同時,島上還備有各項儲(chu) 能設備以及17輛應急發電車作為(wei) “充電寶”儲(chu) 備綠電,在夜晚或者天氣不好、光照不充足時,供應島內(nei) 設備正常運轉。

  在城市建成區進行低碳改造,必須麵對的一道考題,就是如何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品質不降、效率不減的基礎上減少碳排放。為(wei) 此,建設團隊從(cong) 固廢垃圾、雨水入手,探索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據介紹,島上所修道路兩(liang) 側(ce) 留白用碎石填補,固廢利用;垃圾收集係統完成分類化、密閉化、清潔化改造,每天可集中資源化處理。同時,設計團隊還利用建築屋頂、廣場等既有排水溝,配套雨水調蓄設施,將排水變為(wei) 儲(chu) 水。據了解,如今整座東(dong) 嶼島每年可資源化利用約15萬(wan) 噸雨水。

  集成先進減碳技術,創新攻克建設難題

  在東(dong) 嶼島,建築麵積超過4000平方米的博鼇亞(ya) 洲論壇新聞中心,是島上最大的單體(ti) 建築。如何進行綠色化改造?

  劉聯偉(wei) 指給記者看:新聞中心屋前是一排風機,即使微風狀態,也可啟動並收集風能發電;屋麵分布有629塊光伏板,屋後則立著一塊用來存儲(chu) 綠電的大“電池”——通過全球方案征集,清華大學團隊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全釩液流技術脫穎而出。該技術可做到長時儲(chu) 、多充放,其充放次數較傳(chuan) 統鋰電池提升近4倍……通過全方位改造,新聞中心建築建設形成國內(nei) 最高水平的“光儲(chu) 直柔”係統,年耗電量從(cong) 65萬(wan) 千瓦時降至52萬(wan) 千瓦時,同時每年還能發電55萬(wan) 千瓦時——不光實現了“零能耗”,甚至還有節餘(yu) 。

  據海南省住建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由於(yu) 博鼇零碳示範區是在城市建成區的零碳試驗,其建設在國際、國內(nei) 均沒有成熟的建設經驗可借鑒。從(cong) 一開始,他們(men) 就采取了向全球征集各類先進的技術方案,再進行集成應用的創新模式。

  去年以來,海南先後多次麵向國內(nei) 外開展“零碳技術方案與(yu) 產(chan) 品”征集活動,共有71項先進技術產(chan) 品入選;同時,專(zhuan) 門成立了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邀請國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召開多次大型專(zhuan) 家調研會(hui) 、谘詢會(hui) ,為(wei) 博鼇零碳示範區創建提供建設思路、工作方向、工作內(nei) 容等宏觀戰略層麵的谘詢。

  據介紹,零碳示範區要建設的八大類19個(ge) 項目中,目前有16個(ge) 項目已建設完成。(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