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向“綠”升級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家電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熱潮湧動。從(cong) 促進綠色低碳消費到打造綠色工廠、擴大綠色產(chan) 品供給,再到加強廢舊家電回收再利用,家電業(ye) 正從(cong) 全產(chan) 業(ye) 鏈入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智能家電市場升溫
在北京蘇寧易家四元橋廣場店,家電智能互聯體(ti) 驗區人氣頗高。“智能與(yu) 節能緊密相連。”北京蘇寧易家四元橋廣場店店長常猛介紹,家電的綠色節能在於(yu) 整個(ge) 使用環節。比如,采用家電智能互聯設計後,外出時在手機上選擇離家模式,就避免了忘關(guan) 空調等情況,從(cong) 而更好實現節能減排。
家電換新季下,家電零售商積極開展促銷活動推動消費需求落地。今年3月至12月,北京市麵向在京消費者發放“京彩·綠色”消費券。該消費券適用商品共計55類,其中筆記本電腦、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等16類產(chan) 品須達到二級能效及以上等級,洗碗機等4類產(chan) 品須達到二級水效及以上等級。
此舉(ju) 推出後,市場反應良好。“消費者通過蘇寧易購平台領取‘京彩·綠色’消費券已累計達14萬(wan) 張,帶動銷售超1.7億(yi) 元。”北京蘇寧易購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首輪消費券發放(3月11日至31日)帶動門店綠色家電銷售同比增長30%。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hui) 執行會(hui) 長薑風告訴記者,去年,由於(yu) 受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家電市場整體(ti) 零售規模下降,但產(chan) 業(ye) 發展仍不乏亮點。2022年,圍繞“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製造和流通企業(ye) 一起發力促銷,部分綠色、智能家電產(chan) 品的增速較高。
綠色消費持續升溫,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去年初,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引導消費者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環保家具等家居產(chan) 品。隨後,商務部等13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幹措施的通知》,提出要補齊家電市場短板弱項,打通家電消費堵點,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低碳、綠色、智能、時尚家電消費升級需求以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拉動家電及上下遊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發展。
“現在的顧客會(hui) 提前做攻略,如果價(jia) 格差異不是特別大,還是願意選更節能、更好用的產(chan) 品。”常猛從(cong) 事家電銷售工作近10年,對顧客綠色消費觀念的轉變有深刻感知。“有的顧客說得很實在,一台節能空調雖貴幾百元,但可能隻要一個(ge) 夏天就把差價(jia) 從(cong) 節約的電費上找回來了,為(wei) 什麽(me) 不買(mai) 更節能的呢?”常猛說。
構建綠色供應鏈
家用電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第二大來源。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認為(wei)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chan) 基地和家電消費大國,在“雙碳”戰略驅動下,家電業(ye) 加強科技和產(chan) 品創新,加快向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020年7月1日,新版《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以下簡稱“空調新能效標準”)正式施行。此版標準中的一級能效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空調新能效標準的施行將全行業(ye) 能效水平提升了30%以上,不僅(jin) 帶來了技術路線的優(you) 化升級,也推動家電業(ye) 從(cong) 追求規模向追求品質的方向發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介紹,從(cong) 產(chan) 品結構看,變頻空調的市場占比由此前的50%增長到98%,節能環保效果大大提高;從(cong) 產(chan) 業(ye) 轉型看,在更嚴(yan) 格的能效標準下,企業(ye) 加大科研投入,專(zhuan) 利技術明顯增多。
從(cong) 綠色產(chan) 品到綠色製造,家電骨幹企業(ye) 頻頻發力。美的集團創新設計理念,合並冗餘(yu) 部件,最大程度減少螺釘、水管等零件的使用,從(cong) 源頭上減少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海信集團已創建1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ye) ”以及4家省級“綠色工廠”,綠色製造陣營持續擴容。
成建宏提到,在提高能效的同時,如何加快空調製冷劑替代需要全行業(ye) 共克技術難關(guan) 。“既要節能高效,又要綠色環保,更要保證安全,研發上仍有較大空間。”成建宏說。
回收再利用得到加強
“我國家電規模化更新換代的窗口期已經開啟。”薑風表示,以舊換新是家電產(chan) 業(ye) 未來需重點開拓的領域。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淘汰廢舊家電約1億(yi) 台至1.2億(yi) 台,並以平均每年20%的漲幅增長,但廢舊家電的正規化回收處置率大約30%,仍有大量廢舊家電被不規範的回收站回收拆解。加快家電以舊換新步伐、打通堵點暢通產(chan) 業(ye) 循環,需要相關(guan) 各方共同努力。
去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被確定為(wei) 開展2022年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的企業(ye) ,總計要完成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4類家電共1696萬(wan) 台的回收目標。
最新信息顯示,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司近日派員赴上海調研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進展情況。
記者從(cong) 海爾智家獲悉,2022年,該企業(ye) 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回收廢舊家電600萬(wan) 台目標。在回收端,海爾智家在銷售網、服務網、物流網、信息網的基礎上,搭建覆蓋全國範圍的第5張網即回收網,以“五網合一”高效率滿足純回收與(yu) 以舊換新需求。
海爾智家副總裁、再循環產(chan) 業(ye) 總經理任賢全表示,海爾智家以廢舊家電回收為(wei) 切入點,構建“回收—拆解—再生—再製造”的再循環生態體(ti) 係。去年9月,海爾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正式投產(chan) 。
長虹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四川長虹格潤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廢舊家電回收、拆解、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
廢舊家電回收拆解工作往往投入較大。任賢全告訴記者,海爾再循環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定製智能拆解線體(ti) ,拆解效率提升30%,更重要的是把拆解物再生出了可再利用的循環新材料,在汽車、家電、日化等領域實現高價(jia) 值應用。
長虹格潤電廢事業(ye) 部部長陳輝也表示,廢舊家電變廢為(wei) 寶關(guan) 鍵在於(yu) 實現再資源化。以家電塑料拆解產(chan) 物深加工改性造料為(wei) 例,長虹格潤已具備年產(chan) 2萬(wan) 噸塑料精深加工能力,處置後的塑料顆粒產(chan) 品可根據需求,定製多個(ge) 係列,涵蓋家電、汽車等。此外,對廢電路板進行處理獲得貴金屬,也形成了相應的利潤源。
周 雷 紀文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