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今的教導隊大不一樣了!“隨營軍校”成為“勝戰熔爐”

發布時間:2023-04-20 16:59:00來源: 解放軍報

  第77集團軍(jun) 某旅探索教導隊轉型建設,強化為(wei) 戰育人職能作用——

  “隨營軍(jun) 校”呈現新氣象

  ■解放軍(jun) 報特約記者 李佳豪 通訊員 薑 瑞 馬耀輝

  春日黃昏,第77集團軍(jun) 某旅教導隊上尉教員張勇超剛剛結束在預任參謀集訓班的授課,又馬不停蹄趕到另一間教室,為(wei) 防空專(zhuan) 業(ye) 集訓隊成員講授業(ye) 務理論知識。

  “如今的教導隊大不一樣了!”張勇超回憶說,幾年前,在他擔任教員之初,教導隊的工作是很“清閑”的——一年下來,除了承擔預任軍(jun) 士集訓和臨(lin) 時性輪訓外,很少有其他任務。正因如此,教導隊也成為(wei) 官兵們(men) 口中的“邊緣單位”。

  而如今,“白天奔走施教,深夜加班備課”已成為(wei) 張勇超的工作常態。他告訴記者,現在除了要定期組織預任參謀、新訓骨幹、新畢業(ye) 幹部等集訓外,通信保障、電子對抗、衛生勤務等兵種業(ye) 務培訓也是一茬接一茬,諸如“無人機操作”“心理防護”等新課程,也相繼出現在教導隊的課表上。

  “變化源於(yu) 我們(men) 對教導隊職能作用的重新定位。”該旅領導介紹,軍(jun) 隊調整改革後,他們(men) 由過去的單一步兵單位轉型成為(wei) 一支涵蓋多兵種、多專(zhuan) 業(ye) 的新型合成化部隊。然而由於(yu) 一些專(zhuan) 業(ye) 崗位屬於(yu) 新生事物,部分兵種專(zhuan) 業(ye) 平均到各營不過一二十人,依托營連進行新專(zhuan) 業(ye) 、小兵種組訓效果不佳,依靠院校培養(yang) 名額也相對有限,類似的問題一定程度製約著部隊戰鬥力生成。

  針對這一現象,該旅創新提出“小兵種大集中”的組訓施教模式,讓教導隊充分發揮作用,將分散在各營連的小兵種、小專(zhuan) 業(ye) 官兵集中起來統一施教培訓,以推動訓練質效提升。於(yu) 是,肩負起新使命的教導隊,開始了由“邊緣單位”向“隨營軍(jun) 校”的轉型探索。

  職能轉型,人才先行。前不久,該旅組織了一場公開競崗考評。考場上,20餘(yu) 名軍(jun) 士在經過基礎素質、專(zhuan) 業(ye) 技能、理論素養(yang) 和施教能力等多輪綜合比拚後,方才決(jue) 出勝負。最終,該旅二級上士王亞(ya) 通突出重圍,被任命為(wei) 教導隊教員。

  翻閱這名“兵教員”的履曆表能夠看到,他不僅(jin) 參加過許多重大演訓任務,還曾被集團軍(jun) 任命為(wei) 某專(zhuan) 業(ye) “首席教練員”。此外,他提出的不少訓練小創新、器材小革新,獲得了上級認可,在旅裏推廣應用。

  “隻有教員隊伍能力素質過硬,教導隊才能有效發揮職能作用。”教導隊隊長寇彥軍(jun) 告訴記者,過去由於(yu) 種種原因,有不少官兵認為(wei) 擔任教員“沒有前途”,因此很難吸引到優(you) 秀的人才。而自職能使命轉變以來,旅裏通過在立功受獎上政策傾(qing) 斜、在調職晉銜中優(you) 先考慮等方式種下“梧桐樹”,吸引了不少“金鳳凰”紛至遝來。說著,他拿出一本花名冊(ce) 向記者展示:“如今,我們(men) 的教員隊伍清一色是全旅業(ye) 務能手和訓練骨幹,教導隊已成為(wei) 助力戰鬥力躍升的中堅力量。”

  采訪期間,記者旁聽了由教員、二級上士劉宇翔講授的一堂炮兵集訓課。切入正題前,劉宇翔小試身手,從(cong) 確定目標,到計算諸元,再到完成裝定,示範動作行雲(yun) 流水、一氣嗬成,贏得參訓學員的稱讚:“這速度竟然比大綱明確的優(you) 秀標準還要快,厲害啊!”

  “按照我總結的步驟操作練習(xi) ,你們(men) 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隨後的授課中,在炮手崗位上深耕近10年的劉宇翔,將自己總結的經驗技巧和盤托出,傾(qing) 囊相授。經過幾次嚐試練習(xi) ,學員楊晨很快掌握了部分內(nei) 容,他感慨道:“劉教員教授的東(dong) 西,都是他在崗位上摸爬滾打總結出的。這些小竅門並不複雜,在實戰中卻非常實用。”

  累計組織各類集訓25個(ge) 批次,進行專(zhuan) 業(ye) 培訓40多個(ge) 班次,先後有數百名學員從(cong) 這裏畢業(ye) ,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官兵曾登上各級各類比武領獎台,受到表彰獎勵……翻看過去3年的教導隊培訓記錄本,一支優(you) 秀的人才隊伍躍然眼前。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如今,教導隊這座‘隨營軍(jun) 校’,已成為(wei) 一座火熱的‘勝戰熔爐’,一批批人才在這裏百煉成鋼,成為(wei) 一把把製勝尖刀。”

  采訪手記

  讓“勝戰熔爐”煉出“好鋼”

  ■李佳豪

  依托教導機構練兵礪將,是我軍(jun) 的一項優(you) 良傳(chuan) 統。1927年,毛澤東(dong) 同誌就在中國工農(nong) 革命軍(jun) 中創辦了第一個(ge) 教導隊。此後,我軍(jun) 教導機構始終緊盯為(wei) 戰育人使命,先後培養(yang) 出一批又一批軍(jun) 事人才,為(wei) 人民軍(jun) 隊建設發展立下赫赫功勳。

  新使命呼喚新職能,好傳(chuan) 統煥發新生機。如今,隨著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不斷深入,部隊教導機構任務使命、編製體(ti) 製、隸屬關(guan) 係等都有所改變。要讓部隊教導機構充分發揮作用,轉型成為(wei) 新時代部隊戰鬥力建設的“勝戰熔爐”,就必須克服守舊觀念、守常思維、守成思想,積極推動教學訓練的理念、內(nei) 容、方法、手段等方麵創新。

  對於(yu) 基層教導機構而言,要牢牢扭住戰鬥力這個(ge) 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為(wei) 戰育人作為(wei) 使命任務。相信隻要秉持“為(wei) 戰、研戰、教戰”理念,站在提升部隊戰鬥力的角度思考問題,就一定能夠校正部隊教導機構轉型重塑發展的方向,加速形成與(yu) 新編製體(ti) 製相適應的建設理念和運行機製,源源不斷煉出“好鋼”,為(wei) 部隊戰鬥力建設提供優(you) 秀人才。(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