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落地生根》全國公映 講述雲南怒江村莊“千年巨變”
中新網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 李佳佳)聚焦雲(yun) 南怒江沙瓦村4年脫貧曆程的紀錄電影《落地生根》20日在全國院線上映。影片根植於(yu) 雲(yun) 南怒江沙瓦村的曆史與(yu) 現實,用富含情感的鏡頭語言,將觀眾(zhong) 帶到脫貧攻堅的前沿,看大山深處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沙瓦村整村脫貧的事跡詮釋精準扶貧政策的重大意義(yi) ,從(cong) 一個(ge) 獨特切麵映照出波瀾壯闊的時代巨變,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脫貧攻堅影像誌。
影片發布的海報上,一長一幼兩(liang) 位村民身著怒族傳(chuan) 統服飾、倚靠在木柵欄邊坐下,遠景則是沙瓦村的代表性“地標”景色皇冠山。兩(liang) 位村民等待、張望的姿態,象征著沙瓦村民世代長居於(yu) 此、守望家園的深情,以及對於(yu) 擺脫“千年貧困”的渴盼。正如海報上的影片宣傳(chuan) 語“一步千年,見證奇跡”,沙瓦村的怒族村民作為(wei) “直過民族”,在國家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祖祖輩輩等待的通往山外的公路終於(yu) 開工,沙瓦村生活從(cong) 此“一步跨越千年”,揭開了新的篇章。
全國公映之前,《落地生根》已舉(ju) 辦多場特殊的放映活動。在19日於(yu) 上海舉(ju) 辦的特映會(hui) 上,一位觀眾(zhong) 在映後與(yu) 導演交流時忍不住動情落淚。影評人、上海大學教授劉海波盛讚本片導演柴紅芳作為(wei) 紀錄片人的堅持與(yu) 努力,“通常來說,拍攝這些很艱苦的紀錄片的導演都是很年輕的,大多數是男導演,沒想到柴導自己爬上這麽(me) 高的山,在這麽(me) 艱苦的環境堅持了4年。”他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肯定影片的創作,“這部影片是我們(men) 常說的主旋律,但絲(si) 毫不影響它的感動。我最感動的是後來那幾個(ge) 孩子去了北京,真正體(ti) 驗到了大城市和家鄉(xiang) 之間的差異。影片把這一點呈現出來,恪守了一個(ge) 紀錄片導演對現實、對真實的尊重,也提供了另一個(ge) 視角。”
各界專(zhuan) 家也從(cong) 多個(ge) 角度肯定了這部影片。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劇作家劉恒對影片給予高度評價(jia) :“影片非常樸素地描繪了中國某一個(ge) 角落的現實生活。雖然樸素,但它像一個(ge) 沉甸甸的、堅固的紀念碑一樣立在這裏。”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尹鴻則認為(wei) 這部影片體(ti) 現了真實的力量,“脫貧攻堅這樣的大工程,靠編劇、靠戲劇性的展現很難把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呈現出來。這部紀錄片給我們(men) 呈現了非常豐(feng) 富的過程和細節,提供了真實的個(ge) 案,建立了脫貧攻堅的影像檔案。”
《落地生根》的導演柴紅芳曾這樣詮釋片名的含義(yi) :“說要讓貧困的老百姓脫貧,就一定要脫了貧,就是說話算數、落地生根——它講的是政府的信譽。”柴紅芳還表示,對這部影片寄予的希望不僅(jin) 在於(yu) 上映,更在於(yu) 放映之後產(chan) 生的“蝴蝶效應”,“我希望通過這部影片的放映和宣傳(chuan) ,讓這座村莊、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產(chan) 生一些變化,能夠真正為(wei) 那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增收、為(wei) 改變他們(men) 的命運起到更大的作用。”
目前,《落地生根》全國百所高校展映已經啟動,後續還將舉(ju) 辦“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專(zhuan) 場、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場、滇滬合作專(zhuan) 場、滇珠合作專(zhuan) 場、三區三州減貧交流專(zhuan) 場、百村放映”等一係列主題放映活動。未來,還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展映,實現“五洲同映”,讓真實的中國減貧故事,被世界看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