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抓緊抓實春耕春播 多措並舉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04-22 15:13: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21日消息(記者王遲)春耕春播進入關(guan) 鍵時節,各地農(nong) 民搶抓農(nong) 時,機械化作業(ye) 助力春耕,切實保障糧食和經濟作物穩定安全供給。

  在國新辦20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一季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運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wei) 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提供有力支撐。

  穩步提升糧食產(chan) 能

  在廣袤的黑土地上,隨著土壤解凍,農(nong) 民們(men) 開始播種玉米,辛勤耕耘。

  “如今,土壤的濕度和溫度適宜,為(wei) 搶種提供了有利條件。搶種是為(wei) 了抗旱保苗,立苗保產(chan) ,從(cong) 而為(wei) 全年糧食增收打下堅實基礎。”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鳳凰山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土地集約經營,農(nong) 民們(men) 將零星化、碎片化的田塊整合為(wei) 機械化、連片化操作的糧食生產(chan) 基地,從(cong) 而推動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chan) 。

  “這次春耕我們(men) 準備得很充分,不僅(jin) 通過區域種植試驗選擇了高品質玉米種子,我們(men) 合作社還在原先68台套農(nong) 機具的基礎上新添了5台套農(nong) 機具,助力糧食生產(chan) 。”韓鳳香告訴記者。

  韓鳳香興(xing) 奮地說,他們(men) 對今年糧食增收很有信心。“如今在黑土地上,我們(men) 探索了玉米秸稈養(yang) 牛,牛糞發酵還田的循環經濟模式,逐步減少化肥的使用,增施有機肥,土地越來越肥沃,農(nong) 民收入也在不斷提高。”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相關(guan) 負責人4月20日在一季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目前春耕備播進展順利,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liang) 成,進度同比略快。預計今年糧食的意向播種麵積在17.7億(yi) 畝(mu) 以上,其中春播糧食麵積9.5億(yi) 畝(mu) ,均比上年穩中有增,而且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品種結構也進一步優(you) 化。

  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在江西萍鄉(xiang)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萬(wan) 龍山鄉(xiang) 茅店村,今年紫紅米種植麵積達到3500畝(mu) ,比去年多了一千多畝(mu) 。村委會(hui) 主任譚新萍說:“這些紫紅米將被加工成紫紅米片、紫紅炒米等特色小吃,並通過我們(men) 的電商平台銷售出去。”

  2012年,譚新萍搶抓電商蓬勃發展良機,率先開辦了萍鄉(xiang) 市首個(ge) “農(nong) 村E郵”電商服務站,幫助農(nong) 民銷售土特產(chan) ,打造紫紅米片、筍幹、黴豆腐、辣椒醬、米酒等特色產(chan) 品,讓這個(ge) 天然古樸的山村搭上了現代化電子商務這條“快車道”。

  “4月2日,我們(men) 在村委會(hui) 召開了電商工作啟動會(hui) ,新動員80多位村民加入我們(men) 的電商團隊,共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譚新萍表示,接下來還將舉(ju) 行電商直播帶貨培訓會(hui) ,孵化村民成為(wei) 優(you) 質帶貨主播。

  不僅(jin) 如此,茅店村充分發揮地域優(you) 勢,發展鄉(xiang) 村特色旅遊。“武功山是遊客喜愛的旅遊景區,來遊玩的人很多,為(wei) 此我們(men) 打造了特色民宿,幫助農(nong) 民增收。”譚新萍說。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礎,“各地要充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區位優(you) 勢,挖掘本地潛力,突出自身特色,立足縣域,做強做大‘土特產(chan) ’文章。”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王曉莉進一步分析稱,“土”講的是基於(yu) 一方水土,開發鄉(xiang) 土資源,如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ti) 現當地風情。“產(chan) ”講的是真正建成產(chan) 業(ye) 、形成集群,把農(nong) 產(chan) 品增值收益留在農(nong) 村、留給農(nong) 民。

  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建設

  人才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第一生產(chan) 力。據韓鳳香介紹,在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民通過培訓當上了農(nong) 機手,為(wei) 農(nong) 業(ye) 機械化注入活力。不少農(nong) 民不僅(jin) 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還在合作社務工,走上了雙收入的致富路。

  而在譚新萍的電商團隊裏,村裏不少年輕人返鄉(xiang) 加入其中,做帶貨主播、拍攝及剪輯短視頻、運營新媒體(ti) 賬號,幫助銷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

  不少地方也出台相應政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建設。廣東(dong) 惠州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優(you) 秀鄉(xiang) 土人才遴選培養(yang) 工作方案,積極組織遴選帶領技藝傳(chuan) 承、帶強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群眾(zhong) 致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三帶一助”鄉(xiang) 土人才。河南蘭(lan) 考出台激勵優(you) 秀鄉(xiang) 土人才十條措施,充分發揮優(you) 秀鄉(xiang) 土人才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各類優(you) 秀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以人才振興(xing) 引領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要想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與(yu) 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升級的過程中,一方麵要打通新農(nong)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等人才要素雙向流動機製,另一方麵要打造人才培育機製,能夠讓優(you) 秀人才在廣袤鄉(xiang) 村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真正在農(nong) 村“落地生根”。

  王曉莉認為(wei) ,“要立足縣域,謀劃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整合縣域的人口、土地、資本、服務、技術等各項要素資源,重組並升級,以此為(wei) 抓手方能真正將人才引回鄉(xiang) 村、留在鄉(xiang) 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