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草原支教的北京老師:跨越山海 聚螢成光
中新網興(xing) 安盟4月22日電 題:來草原支教的北京老師:跨越山海聚螢成光
作者 張瑋 賀心欣
“我在樹木溝學校已經支教7個(ge) 月了,這段時光裏,我和我的學生們(men) 感受過腳沾泥土、手擷芬芳的美好,也接受過光的饋贈。”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在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科右前旗樹木溝鄉(xiang) 支教的北京林業(ye) 大學教師黃建坤感慨不已。
2022年9月,北京林業(ye) 大學派出由22名教師和16名研究生組成的第四批支教團到科右前旗支教。這次與(yu) 以往不同的是,一部分人走到了最偏遠的鄉(xiang) 村,為(wei) 那裏的孩子送去先進的教育理念,黃建坤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wei) 北京林業(ye) 大學水土保持學院的副教授、博士,黃建坤在樹木溝學校擔任8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用心用情講好每一節課”是他支教的初心,也因此深受學生喜愛。
“我們(men) 都很喜歡黃老師的課,他課講得生動有趣,聽地理課既能開闊眼界,又能增長見識,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這門學科。”樹木溝學校八年二班學生於(yu) 悅為(wei) 黃老師豎起大拇指。
轉眼間,黃建坤來到科右前旗支教已有大半年,除了授課外,他更關(guan) 注孩子們(men) 的成長。黃建坤積極聯動北京林業(ye) 大學,開展“一對一扶誌教育”幫扶活動,捐贈智能機器人和暖心包裹,發起免費配鏡活動等。
在北京林業(ye) 大學擔任人文社會(hui) 科學學院心理學教師的孟澤龍,如今是樹木溝學校8年級的語文老師,來草原前,他匆匆與(yu) 妻子領了結婚證,便踏上了支教的列車。
“我利用心理學專(zhuan) 長,為(wei) 學生、家長、老師分別做了心理健康培訓,還為(wei) 科右前旗中小學180名德育副校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專(zhuan) 題培訓。”最近,孟澤龍的工作有點兒(er) 多,他正忙著幫學校籌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相信每個(ge) 孩子都有成長發展的內(nei) 在能力,鼓勵孩子,幫助他們(men) 強化學習(xi) 動機,樹立未來理想,這就是作為(wei) 一名老師的教育初衷。”孟澤龍淡淡地說。
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精彩。位於(yu) 烏(wu) 蘭(lan) 毛都草原腹地的烏(wu) 蘭(lan) 毛都中學,也“駐”著4名北京來的支教老師。
烏(wu) 蘭(lan) 毛都中學距離科右前旗80餘(yu) 公裏,每一次往返都需要3個(ge) 小時的車程,這幾名支教老師很少外出,他們(men) 總是將自己和學生“捆綁”在一起,珍惜和學生們(men) 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大家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敢於(yu) 吃苦,敢於(yu) 挑戰自己、突破自我,你們(men) 會(hui) 在這個(ge) 過程中收獲很多,也會(hui) 闖出自己的未來。”支教老師王衛東(dong) 也是從(cong) 農(nong) 村走出來的,他深知一個(ge) 農(nong) 村家庭要培養(yang) 一個(ge) 孩子成才多麽(me) 不易。來到烏(wu) 蘭(lan) 毛都中學後,他看到這些學生仿佛看到了當時的自己,他經常鼓勵學生們(men) ,給他們(men) 內(nei) 心播下希望的種子。
晁儲(chu) 同和劉京奇是支教團裏的研究生,他們(men) 在烏(wu) 蘭(lan) 毛都中學主要對學生進行國家通用語言輔導,還在課外興(xing) 趣小組教授科技、笛子等特長課,培養(yang) 孩子興(xing) 趣愛好。
烏(wu) 蘭(lan) 毛都中學教務副主任於(yu) 春良告訴記者:“自打這幾名支教老師來到草原上,不斷豐(feng) 富著校園文化,讓孩子們(men) 發現自己身上更多可能性。”
春華秋實,情滿山河。2014年至2022年,北京林業(ye) 大學連續向科右前旗派出9屆共82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4屆共85名教育扶貧服務團教師,他們(men) 科爾沁草原上不斷續寫(xie) 著愛的故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