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億投資”賬本

發布時間:2023-04-24 15:33: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項目加速跑 產(chan) 業(ye) 拚質效 民生拔節高

  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億(yi) 投資”賬本

  本報記者王明浩、郭宇靖、張驍

  春和景明,萬(wan) 物勃發。

  天安門向東(dong) 20餘(yu) 公裏,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眾(zhong) 多標誌性工程投入使用。一座“未來之城”搶時間、拚發展,奮力向“立長遠、強功能,全麵上台階”邁進。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與(yu) 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liang) 翼”,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北京舉(ju) 全市之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2020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資從(cong) “百億(yi) 級”躍升至“千億(yi) 級”,連續4年保持這一投資強度,並明確要做足投資“高質量”的成色。

  如此巨量的資金投入,怎麽(me) 花?落在哪?誰受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9年,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揭秘“千億(yi) 投資”賬本。

  精準落子,重大項目“拉框架”

  很多司機經過北京東(dong) 六環路六合橋時都會(hui) 好奇注目:3年多來,這裏塔吊林立、工人忙碌,為(wei) 何不見起高樓、架橋梁?

  原來,施工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采用了蓋挖逆作工藝。“地下軌道通達四方,地上地下盤活城市空間。鐵路、地鐵、公交、航站樓、碼頭,7個(ge) 北京南站大小,你能想象的出行方式這裏都有。”麵對記者,京投所屬樞紐建管公司副總經理何剛賣起“關(guan) 子”來,2025年建成後,這個(ge) “超級樞紐”能有多厲害?乘客1小時內(nei) 到達河北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隻用15分鍾。

  通州區曾是北京遠郊區,底子薄、基礎弱。功能定位明確為(wei) 北京城市副中心後,必須迅速拉開新的城市框架。“投資賬本”顯示,每年千億(yi) 投資固定加速投向“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民生改善”“行政辦公”四大領域,其中基礎設施類項目投資發揮著關(guan) 鍵支撐作用。

  亞(ya) 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投資概算318億(yi) 元,國內(nei) 在建最長的盾構高速路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項目投資126億(yi) 元,首條跨省連接京冀的軌道交通北京地鐵22號線投資506億(yi) 元……“每一筆投資都是按照新版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製性詳細規劃‘精準落子’。”通州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姚偉(wei) 龍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體(ti) 現投資實物工作量的“建安投資”,連續4年排名全市第一。“說明這裏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最大。”

  基礎設施為(wei) 新城發展築牢底座,也鋪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快速路”。北京市很多公務員記得,正是4年前的一次“大搬家”,拉開了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序幕。

  2019年1月,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第一批35個(ge) 市級部門、165家單位搬遷,約1.2萬(wan) 名公務員入駐行政辦公區。目前“一期搬遷”圓滿收官,今年市級行政辦公區二期將實現竣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項目啟動建設。“未來還有近3萬(wan) 人到這裏辦公。”通州區委書(shu) 記孟景偉(wei) 說,與(yu) 主城區“以副輔主、主副共興(xing) ”的發展格局將有序形成,持續強化非首都功能承載力。

  夯實根基,產(chan) 業(ye) 錨定“高質量”

  台湖圖書(shu) 城是陪伴通州居民幾代人成長的首選,然而隨著互聯網和電子讀物發展,這個(ge) 曾經的亞(ya) 洲最大出版物集散中心發展規模逐年縮減。眼下,經過社會(hui) 資本盤活利用,圖書(shu) 展銷中心加速改造為(wei) 戲劇產(chan) 業(ye) 綜合樓,老酒店正變身以戲劇演藝為(wei) 主題的精品酒店,一個(ge) 集演藝文化和新型消費功能的聚集地正加速形成。

  隨著城市框架拉開,與(yu) 台湖圖書(shu) 城類似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騰籠換鳥”。在高強度投資支撐下,麵向未來的新項目加快導入,城市副中心激發出澎湃的產(chan) 業(ye) 活力。

  看特征,工業(ye) 投資快速增長。2022年較2020年增長7倍,高技術產(chan) 業(ye) 對投資的支撐超過房地產(chan) 開發。在每年2萬(wan) 家新設企業(ye) 中,數量占比最高的也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企業(ye) ,“高精尖”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最熱門的投資領域。

  作為(wei) 國內(nei) 領先的人工智能語言服務企業(ye) ,傳(chuan) 神聯合(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反複比較,最終選擇在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落戶”。公司副總裁傅強表示,他們(men) 的科技產(chan) 品和服務在這裏找到廣闊應用場景,還得到了申請進京落戶指標,職工工作居住證申辦、健康服務、出入境服務等一係列人才引進措施的支持,讓企業(ye) 發展“如虎添翼”。

  2023年,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更加鏗鏘有力。中國信通院產(chan) 業(ye) 創新基地即將開工,西北工業(ye) 大學北京研究院、通州網安園網絡安全領軍(jun) 人才培育基地、小米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基地等都將加快實施。

  看結構,社會(hui) 資本踴躍參與(yu) 。2023年“千億(yi) 投資”計劃中,社會(hui) 投資額占比高達74%,超出2020年16個(ge) 百分點、超出2021年5個(ge) 百分點。“這說明城市副中心建設有效撬動了社會(hui) 資本,各方參與(yu) 共建共享的熱情持續攀升。”姚偉(wei) 龍說。

  看成效,總部經濟趨勢突出。2016年起,城市副中心有序承接北京中心城產(chan) 業(ye) 疏解,吸引三峽集團等58家央企一二級子公司落戶。2023年,北投集團、首旅集團等6家市屬國企新總部將加速建設,同仁堂集團新總部也將開工建設。

  大型企業(ye) 總部帶來人才、項目和機遇,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活水”,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加碼布局。2020年以來,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引入上海銀行、廣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通州區支行提格為(wei) 二級分行。目前,通州區注冊(ce) 金融企業(ye) 超過350家,金融業(ye) 占GDP的比重超過10%,各類金融資產(chan) 交易、管理規模突破2萬(wan) 億(yi) 元。

  聚焦民生,百姓最有“獲得感”

  “以前到北京看病,遠點奔‘協和’、近點奔‘潞河’,看個(ge) 病都要一整天。”但這幾年,家住河北燕郊的王桂英不用總往城裏跑了。北京三甲醫療資源陸續向城市副中心疏解,新醫院大多是新院區而非分院,坐診的也是城裏的主任專(zhuan) 家。“對我們(men) 上年紀的人來說,這是協同發展帶來的最大獲得感。”她激動地說。

  2016年起,北京用於(yu) 市級醫療資源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建設的投資達117億(yi) 元,新增建築麵積124.9萬(wan) 平方米,設置床位5800張。目前,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進入裝修階段,首都兒(er) 科研究所附屬兒(er) 童醫院通州院區、北京市疾控中心加快建設,北京胸科醫院改建項目啟動主體(ti) 工程施工。

  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和通州區總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力爭(zheng) 達到每千人7.7張床位服務水平,更廣泛惠及以王桂英為(wei) 代表的普通市民和家庭。

  梳理“千億(yi) 投資”賬本不難發現,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民生領域投資力度持續加大。2022年,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領域、教育領域投資分別同比增長約61%、24%。今年,民生領域投資將占到千億(yi) 固定投資的近20%。

  教育同樣是百姓獲得感的來源,也是城市副中心提升公共服務的重要抓手。2018年以來,北京用於(yu) 市級教育資源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建設的投資達233億(yi) 元,設置學位超1.8萬(wan) 個(ge) 。“我在副中心上班,孩子在‘家門口’上學。這裏教育資源逐漸比肩中心城,為(wei) 我們(men) 安居置業(ye) 免除了後顧之憂。”住在通州的家長王子威說。

  在政策引領和投資推動下,黃城根小學通州校區、景山學校通州校區、北京北海幼兒(er) 園通州分園等投入使用,北京二中通州校區、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加快推進,備受關(guan) 注的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主體(ti) 結構完成,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麵、受益麵加速擴大。

  與(yu) 此同時,城市副中心漸成首都文旅消費“新高地”。2021年,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成為(wei) 繼大運河後文旅產(chan) 業(ye) 又一張名片。到今年底,總建築麵積超過30萬(wan) 平方米,被公眾(zhong) 稱為(wei) 一座“文化糧倉(cang) ”、一艘“運河之舟”、一間“森林書(shu) 苑”的城市副中心博物館、劇院、圖書(shu) 館“三大建築”將正式開放,通州區和河北廊坊北三縣的居民即將“嚐鮮”。

  孟景偉(wei) 告訴記者,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繼續保持千億(yi) 元以上投資規模,不斷優(you) 化投資結構,加大向民生領域傾(qing) 斜力度,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有效發揮投資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預計“十四五”期間,建設投資總額將達6000億(yi) 元左右。到2035年將超過2萬(wan) 億(yi) 元,投資將長期處於(yu) 上行周期,持續為(wei) “未來之城”的發展夯實根基。(新華每日電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