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海軍某保障基地:為新質作戰力量“保駕護航”
中新社青島4月24日電 題:探訪中國海軍(jun) 某保障基地:為(wei) 新質作戰力量“保駕護航”
作者 李純 任遠
位於(yu) 中國山東(dong) 青島的某保障基地是一支怎樣的部隊?“簡單來說,我們(men) 基地就是‘物業(ye) ’,‘業(ye) 主’就是航空母艦、‘萬(wan) 噸大驅’、主戰部隊等。”該基地政委嚴(yan) 烈如是比喻。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的航母綜合保障力量,因航母而生,其保障事業(ye) 因航母編隊而興(xing) 。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海軍(jun) 成立74周年,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該基地,探訪他們(men) 如何為(wei) 海軍(jun) 新質作戰力量“保駕護航”。
從(cong) 首艘航母遼寧艦,到自主設計、配套、建造的首艘國產(chan) 航母山東(dong) 艦,再到首艘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中國海軍(jun) 航母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航母編隊體(ti) 係作戰能力在一次次突破中實現跨越提升。10年間,中國海軍(jun) 跨入了“三航母時代”。
與(yu) 此同時,中國海軍(jun) 持續推進重大戰場設施配套建設,加強海上投送、海上補給、海上醫療救護等保障力量建設,構建起岸基、海上、岸海一體(ti) 的綜合保障鏈,為(wei) 航母編隊遠航提供有力支撐。
該保障基地正是為(wei) 此組建。2013年2月,基地迎來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式進駐。
據該基地某保障大隊副大隊長盧立飛介紹,基地成立之初,為(wei) 航母保障彈藥,“有些手段和方法也比較保守,我們(men) 感覺這個(ge) 時間跨度太長了,為(wei) 了提高效率也進行了一些摸索”。
在軍(jun) 械保障方麵,官兵們(men) 研究出“海上下訂單、岸上先預置、靠港即補給”的新型保障方式,從(cong) 最開始隻有一條對艦艇的裝載線作業(ye) ,到現在可以同時開展多條裝載線,效率得到成倍提高。
此外,保障大隊開展跨專(zhuan) 業(ye) 、跨崗位、跨戰位訓練,鍛造一專(zhuan) 多能的保障隊伍。“尤其是一些大項任務需要的時候,能夠同時快速組成很多支任務分隊,一個(ge) 人能同時幹好多活。”盧立飛說,擴充人才儲(chu) 備後,不僅(jin) 可以在一艘艦船上進行多條裝載線作業(ye) ,還可以同時為(wei) 好幾艘艦船進行保障。
當前,該保障基地已經從(cong) 隻能保障單支隊發展為(wei) 多型戰艦進行裝備、物資、彈藥的綜合保障,擔負區域性、一體(ti) 化綜合保障工作,支撐聯合作戰任務。
“航母不單單是一艘艦,而是一支編隊,形成一個(ge) 跨越式的戰鬥力提升。”盧立飛說,對保障官兵來說,工作內(nei) 容也不隻是原先保障艦艇上的“這麽(me) 幾發雷彈”,而是要拓展到保障航母編隊,適應更繁重的保障需求,對基地的保障效率、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他看來,將航母出航前的備戰時間壓縮,反過來講,就是使其發揮戰鬥力的時間延長。首先要在認識上有所提升,“我們(men) 瞄準的方向不單單是航母,還有編隊屬艦,全部能在最短的時間把它保障好”。
隨著中國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不斷深化,海軍(jun) 保障基地發展重心將由“通專(zhuan) 結合”向軍(jun) 種專(zhuan) 業(ye) 化保障聚焦。在此背景下,保障基地的官兵們(men) 仍在不斷探索,在專(zhuan) 業(ye) 保障領域更高水平、更優(you) 質效上實現突破。
“我們(men) 一直在采取各種措施,在不同的技術和資源條件下進行摸索,提高基地的綜合保障能力,”盧立飛對中新社記者說,“針對具體(ti) 不同的任務類型和不同的艦艇配屬來壓縮保障時間,這是我們(men) 一個(ge) 永恒的課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