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瘧疾日 業界滬上熱議“無瘧世界”
中新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鄭瑩瑩)“2016年,中國報告最後一例本地原發瘧疾病例,中國經過70多年不懈努力,最終在2021年順利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實現了消除瘧疾的目標。”上海市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25日說。
4月25日是第16個(ge) “世界防治瘧疾日”,作為(wei) 上海市科協“國際科技會(hui) 客廳”係列活動之一,“一江一河,一帶一路,創建無瘧世界”暨“一帶一路”十周年世界(防治)瘧疾日專(zhuan) 題活動25日至26日舉(ju) 辦。該活動由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攜手上海市科協、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疾控中心共同舉(ju) 辦。
根據多語種科普手繪讀本《瘧疾能在地球上消失嗎?》的內(nei) 容,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人們(men) 一直認為(wei) 患上瘧疾是神的意誌,此後人們(men) 懷疑瘧疾與(yu) 蚊子有關(guan) ,列出了蚊子足足19條罪狀。
蘇格蘭(lan) 醫生 Patrick Manson堅信蚊子是傳(chuan) 播瘧原蟲的元凶,他鼓勵他的學生羅斯( Ronald Ross)去現場證實。通過多年堅持,羅斯終於(yu) 發現了蚊子體(ti) 內(nei) 的瘧原蟲,人們(men) 稱呼他為(wei) “病理學上的凡爾納”“蚊蟲羅斯”,他因此於(yu) 1902年榮獲了諾貝爾獎。
瘧原蟲主要通過雌性按蚊叮咬傳(chuan) 輸到人體(ti) 內(nei) 而使人感染瘧疾。目前中國已發現60餘(yu) 種按蚊,其中主要傳(chuan) 瘧媒介是4種。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團隊從(cong) 植物“黃花蒿”提煉出的青蒿素,這是治療瘧疾最常用的藥物,被國際社會(hui) 譽為(wei) 抗瘧藥研究史上的“裏程碑”。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wei) 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科學家。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中國與(yu) (其他)各國之間人員交往日益頻繁,也麵臨(lin) 輸入性瘧疾病例增加的壓力,仍需加強輸入性瘧疾病例的防治與(yu) 監測。與(yu) 此同時,中國消除瘧疾過程不易,也積累了豐(feng) 富的消除瘧疾經驗和技術,需加強援外公共衛生合作,幫助各國加快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共創“無瘧世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