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家族辦公室”神秘麵紗:超級富豪標配 萬億“新錢”反哺創新
“家族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可以說是全球超級富豪的標配。全球億(yi) 萬(wan) 富豪中的9萬(wan) 億(yi) 美元資產(chan) ,近一半由家辦管理,即家辦管理著超4.5萬(wan) 億(yi) 美元資產(chan) 。”亞(ya) 洲家族辦公室協會(hui) 主席羅孟君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家辦可簡單理解為(wei) ,專(zhuan) 為(wei) 超級富豪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和家族服務的“大管家”。
長時間以來,這個(ge) 位於(yu) 金融產(chan) 業(ye) 鏈最頂端的機構,被視為(wei) 最為(wei) 神秘且複雜的一環:巨額財富、投資動向、隱秘傳(chuan) 承,頗受外界關(guan) 注。那麽(me) ,這個(ge) 跨入門檻1億(yi) 美元以上的機構,是如何幫助富豪們(men) 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以及財富和家族精神的傳(chuan) 承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募資寒冬下,越來越多的VC/PE(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將目光轉向了家族辦公室背後的超級富豪。一位香港家辦的CIO(首席信息官)蘭(lan) 奇說,現在,越來越多新經濟掌門人以LP(出資人)身份進入創投圈,並且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曾經幫助過他們(men) 的VC/PE進行合作。
超級富豪的大總管
家辦是如何搭建的
香港和新加坡是亞(ya) 太區主要的家辦聚集地,近年來,兩(liang) 地更是不斷加碼政策,競爭(zheng) 亞(ya) 太區家辦樞紐之位。
究其原因,家辦是所有跟投資有關(guan) 的源頭,通過各種工具手段管理巨額財富,因此能夠發揮巨大的乘數效應。如香港Sovereign Trust家族辦公室副總監梁瑋茵所說,“家辦隻是作為(wei) 財富管理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背後的那些財富管理手段和工具才是最重要的。”
據梁瑋茵觀察,最近10年裏,越來越多的超高淨值人群選擇以家族信托或者搭建一個(ge) 基金有限合夥(huo) 架構的形式來持有擬上市公司股權、上市公司股權、金融資產(chan) 或不動產(chan) 。尤其是家族信托這個(ge) 工具成為(wei) 家族辦公室財富管理的標配架構之一。
成立一個(ge) 家辦,短則2個(ge) 月,長則幾年。羅孟君介紹,籌建家辦是一項艱巨的係統性工程,在正式籌建之前,首選必須要確定家族Owner(實控人)希望家辦提供哪些服務以及具體(ti) 服務的優(you) 先級,還有了解Owner的投資習(xi) 慣,是以傳(chuan) 承為(wei) 主,還是以投資收益為(wei) 主,甚至包括他的私生活和情感史都會(hui) 做一個(ge) 詳細的摸底,家辦沒有一個(ge) 標準的模板。因此對於(yu) 家族而言,是基於(yu) 專(zhuan) 業(ye) 顧問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構建一個(ge) 適合家族當前和未來的有效架構。
一旦Owner確定設立家辦,就會(hui) 搭建團隊,設立目標。如中國的李錦記家族,通過家族委員會(hui) ,李錦記確定了家族的共同目標,即家族宏圖:“李錦記家族永續經營,代表中華民族創造曆史,成為(wei) 家族企業(ye) 的典範。”
同時,李錦記也製定了家族憲法:所有決(jue) 議,都會(hui) 不斷協商和討論,且隻有當7位家族成員中的75%通過時,才可以進入家族憲法,非常嚴(yan) 格。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家辦管理團隊一定是Owner非常信任的人,由於(yu) 家辦所投資資產(chan) 類別多種多樣,除投資經理外,家辦還可能需要招募CEO、秘書(shu) 、內(nei) 部律師、會(hui) 計師等,以確保業(ye) 務的有效運行。
“養(yang) 這樣一個(ge) 團隊每年的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為(wei) 團隊的每個(ge) 人都是一群經驗豐(feng) 富,各個(ge) 領域金字塔尖的人,能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做出明確的判斷和決(jue) 定,所以薪酬不菲。有的甚至還要負責小孩教育,幫小孩找學校,家族接班人培養(yang) ,甚至處理老板個(ge) 人私事等。”梁瑋茵說。
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大多數家族辦公室都維持在10名左右的專(zhuan) 業(ye) 人員團隊規模,一些大型家辦的團隊可能有50人或100人,完全就是一個(ge) 獨立運作的財富管理公司。但這樣的家辦比例會(hui) 相對較少,且財富規模巨大,以千億(yi) 身家計算。
“如果一個(ge) 家辦想長期獲得財富的增值,幾十年或幾代人,他們(men) 必須要非常謹慎管理資產(chan) ,做好債(zhai) 務風險隔離。我看到很多單一家辦在一開始投資過程中非常活躍,尤其在另類投資、直接交易和新興(xing) 市場上,他們(men) 甚至通過對衝(chong) 基金進行多空操作,獲得投資收益回報。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他們(men) 的投資方法變得更具策略性和戰術性,他們(men) 會(hui) 在全球尋找機會(hui) ,並且投資風格趨於(yu) 穩健。”羅孟君表示。
因此,家辦通過正確的建議和計劃,滿足家族大多數需求,從(cong) 而幫助家族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據梁瑋茵介紹,家辦投資的資產(chan) 類別非常豐(feng) 富,如優(you) 秀的GP(基金管理人)、項目直投、股票、藝術品收藏、固收產(chan) 品等。在多元化的資產(chan) 配置模式下,家辦投資策略的靈活性非常高。對於(yu) 家辦而言,投資組合反映了家族成員在資產(chan) 配置和風險方麵的偏好與(yu) 熱情。
家辦成為(wei)
推動全球創投的重要源泉
“你是不是認識很多家族辦公室?我們(men) 計劃募集一隻新基金,希望你能幫忙對接一下。”
這是記者最近頻繁聽到的一句話。募資寒冬下,家族辦公室成為(wei) GP募資的重要對象之一。
德勤亞(ya) 太區家族辦公室總監陳穎表示,隨著超高淨值家庭二代留學、家族企業(ye) 進軍(jun) 海外等需求增加,家族活動範圍在全球內(nei) 擴張,家族辦公室正成為(wei) 推動全球創業(ye) 創新投資的重要源泉。
事實上,在海外,家辦早已成為(wei) 與(yu) 養(yang) 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一樣成熟的LP(出資人),他們(men) 是風險投資機構的重要出資人。在國內(nei) ,家族辦公室也成為(wei) 創投圈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清科數據顯示,2020年人民幣基金募資中,富有家族及個(ge) 人累計出資超18000筆,投資總額超850億(yi) 元,同比增長約78.6%。
羅孟君向記者介紹,新生代超級富豪更傾(qing) 向通過家族辦公室投資創業(ye) 企業(ye) ,獲得超額回報。由於(yu) New Money(即“新錢”)本身就是在風險投資的催化下成長,所以他們(men) 更熟悉VC(風險投資),因而也更傾(qing) 向於(yu) 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一級市場。
新貴富豪們(men) ,正是通過家辦成為(wei) 創投機構的LP,隱身於(yu) VC/PE(風險/股權投資)圈。
以王興(xing) 為(wei) 例,目前他的家辦,其一級市場投資版圖覆蓋了源碼資本、XVC、鍾鼎資本等多家VC。而海底撈實控人張勇夫婦的家辦Sunrise Capital則投資了不少GP,比如鼎暉投資、雲(yun) 峰基金、紅杉資本、鍾鼎資本等。
還有中國知名天使投資人龔虹嘉,在過去幾年間通過旗下家辦平台成為(wei) 近30家一線機構的LP,包括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資本、晨興(xing) 資本、經緯中國、源碼資本、GGV紀源資本、順為(wei) 資本等。
更不用說老牌的馬雲(yun) 家族、馬化騰家族。馬雲(yun) 與(yu) 蔡崇信等聯合設立的家族財富基金Blue Pool Capital成立於(yu) 2014年,主要打理其阿裏巴巴IPO所帶來的數十億(yi) 美元的財富。而騰訊也已經接連投資了幾十家VC/PE,包括紅杉中國、高瓴創投、高榕資本、啟明創投、鍾鼎資本、摯信資本、順為(wei) 資本、真格基金、青鬆基金、龍珠資本等眾(zhong) 多知名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吳亞(ya) 軍(jun) 成立的家族基金雙湖資本,堪稱中國內(nei) 地第一家真正意義(yi) 上的家族辦公室,同樣投資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瓴資本、藍馳創投、凱雷中國基金、源碼資本、元環資本、弘暉資本等,還發起設立了母基金。
“在一級市場,我們(men) 40%的份額投GP,60%的份額做直投。我們(men) 投VC,更多是在A輪開始觀察他們(men) 投資組合中項目的成長,如果有我們(men) 感興(xing) 趣的公司,我們(men) 會(hui) 請GP介紹創始團隊給我們(men) ,我們(men) 自己再去建立關(guan) 係,而且我們(men) 對GP的要求非常高,會(hui) 考察GP的方方麵麵,比如合夥(huo) 人的信念感來自哪裏,與(yu) 我們(men) 的核心追求是否一致,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一位香港家辦的CIO(首席信息官)蘭(lan) 奇說。
現在,越來越多新經濟掌門人以LP身份進入創投圈,並且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曾經幫助過他們(men) 的VC/PE進行合作。“未來我們(men) 可能會(hui) 看到越來越多家族辦公室或者個(ge) 人財富新貴的身影。”蘭(lan) 奇稱。(證券時報 記者 羅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