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更快更安全,第三代“海上飛船”來了

發布時間:2023-04-26 15:37:00來源: 科技日報

  最大時速240公裏 8級風力下可安全作業(ye)

  更快更安全,第三代“海上飛船”來了

  ◎本報記者 過國忠 實習(xi) 生 柳 鑫

  4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某試驗基地了解到,我國地效翼船再獲重大突破。由該中心采用新型材料研製的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經過30多次海試表明,其多項技術性能處國際領先水平,今後將為(wei) 加快開發利用海洋提供重要海上高速運載與(yu) 作業(ye) 平台。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地效翼船總設計師石亞(ya) 軍(jun) 研究員介紹,地效翼船又稱“海上飛船”,是一種兼具海上航行和騰空掠波飛行功能的新型水上交通工具。它利用地麵效應實現減阻、增升,航速為(wei) 常規船舶的數倍至十餘(yu) 倍,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船型。它能在水麵機動、駐泊,具有獨特的性能優(you) 勢,能快速執行各類海上緊急任務。

  地效翼船經曆三個(ge) 發展階段

  我國的地效翼船研發在國際上起步早,已有近60年的發展曆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迄今,我國地效翼船的研發經曆了三個(ge) 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地效翼船技術探索及初步攻關(guan) 的階段,這階段更多地著力於(yu) “飛”這一技術能力的實現;第二階段在掌握了地效翼船核心設計技術後,逐步向規範化、實用化發展;第三階段旨在針對我國實際海情,研發適用性更強的地效翼船。

  據了解,1965年,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在國內(nei) 率先開展地效翼船研究,1968年,該中心成功試飛了我國第一艘地效翼船“961”。其後,經過多年的持續攻關(guan) ,研發團隊解決(jue) 了地效翼船縱向穩定性難題,形成了實用的地效翼船穩定性設計方法,地效翼船核心技術體(ti) 係逐漸完備。

  2013年,該中心成功研發出我國首型商用地效翼船——“翔州1”型地效翼船,滿足了海上短程需求。這也是國內(nei) 第一艘經過中國船級社完整認證並簽發入級證書(shu) 和安全符合證明的海上地效翼船。該船的研製和應用實踐推動了國際國內(nei) 標準體(ti) 係的構建。

  在石亞(ya) 軍(jun) 看來,我國第一代地效翼船僅(jin) 僅(jin) 強調了“飛”這一基本屬性,第二代地效翼船則強調了經濟性和雙工況需求,而目前第三代地效翼船有效解決(jue) 了第一代、第二代地效翼船不能適應我國惡劣海況的問題。

  “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是我國地效翼船研製的一個(ge) 重大技術突破,是我國自主研發地效翼船能力的具體(ti) 體(ti) 現,更是我國結合實際應用需求走出的一條創新之路。該技術目前處於(yu) 國際領先地位。”該試驗基地地效翼船試飛員王曉東(dong) 說。

  第三代適用性與(yu) 安全性更高

  石亞(ya) 軍(jun) 介紹,在“翔州1”型地效翼船的長期試驗和試用過程中,該中心科研團隊深刻認識到耐波性是製約地效翼船實用性提升的關(guan) 鍵指標。同時,我國所處的西北太平洋地區,常年風浪較大,多數應用場景對耐波性有較高要求,地效翼船耐波性不足必將大大影響實用性。

  一般而言,地效翼船耐波性會(hui) 隨著噸位變大而提升,但這與(yu) 我國工業(ye) 基礎和過於(yu) 惡劣的實際海情並不匹配。研發團隊認為(wei) 提升中小型地效翼船的耐波性水平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但這條路線並沒有現成的技術參照,隻能依靠自主研發。

  十多年來,該中心科研團隊從(cong) 拓展地效翼船的安全使用限界著手,研究製約地效翼船實用性的影響因素和解決(jue) 方案,結合帶增升裝置的高置上單翼和分層滑行麵小剛度船身複合應用,以犧牲部分地效的代價(jia) ,實現了耐波性水平的躍升,最終形成了高耐波性第三代地效翼船概念。應用該技術後的中小型地效翼船可比同噸位地效翼船的耐波性提升一個(ge) 浪級以上。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的研製中,團隊提出了新的降載概念,應用了最新的技術成果,在水動布局、氣動布局設計方麵作了大量創新性的設計。團隊通過機翼高置的方式降低波浪對部件的影響,同時應用高效機翼增升裝置降低起降速度減小波浪載荷,分層滑行麵以及更瘦削船體(ti) 的應用,兼顧了滑行效率和砰擊載荷。

  該中心科研團隊不斷打磨地效翼船實用化設計技術,對地效翼船氣動力技術、耐波性技術、實用化技術進行深度挖掘,並在結構外載荷優(you) 化、先進複合材料應用等方麵,取得一係列突破。

  近期完成海試的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采用全碳纖維結構,可載人員12人,滿載起飛重量達4.5噸,最大時速達240公裏,有效航時達6小時,在4級海況、8級風力下可安全作業(ye) 。與(yu) 前兩(liang) 代相比,其適用性更強、安全性更高、航速更快。此外,其在執行海上救生、補給任務時,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可以發揮速度優(you) 勢及時趕赴海難區域,並可將救起的傷(shang) 員及時、快速地運送到基地或就近的陸上、海上醫院。

  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上裝載的先進裝備,在發現水上疑似目標後,能長時間保持超低空緊貼水麵飛行並進行精確搜索和精準確認;確認目標後,可就近降落,快速排水航行駛近目標實施救援;在不適合降落的情況下,也可采用掠海低飛的方式向水麵目標精確空投浮筏、浮網等救生器材和應急物資,給遇險人員及時的支援;還能短時間飛越島嶼或海岸,完成對島嶼和岸灘上目標的搜索或空投物資。

  “相比於(yu) 現有同噸位水上飛機和地效翼船,第三代高耐波性地效翼船適航性提高了1至2個(ge) 等級,使得波浪中地效翼船的全年出航率和水上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證,解決(jue) 了廣闊海域難以快速精準抵達的難題。”石亞(ya) 軍(jun) 表示。

  未來可滿足更大應用需求

  在相關(guan) 專(zhuan) 家看來,隨著我國海洋戰略的快速推進,地效翼船作為(wei) 有著獨特優(you) 勢的海上交通工具,未來將在開發利用海洋、維護海洋權益、發展海洋經濟等方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石亞(ya) 軍(jun) 介紹,地效翼船除了速度快、造價(jia) 便宜之外,還有著其他船隻、飛機所不具備的優(you) 勢。相對於(yu) 飛機,地效翼船速度較慢,滑翔性能好,易於(yu) 操縱。飛行中如發生突發事故,因其在水麵上的機動性,可隨時降落,由飛行逐漸過渡到水麵狀態。

  但囿於(yu) 技術標準的滯後、高素質駕駛技能人才缺乏等因素,地效翼船的商業(ye) 化應用才剛剛起步。為(wei) 了推動地效翼船的商業(ye) 應用,近年來,行業(ye) 主管部門、以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為(wei) 代表的工業(ye) 部門和江蘇航運職業(ye) 技術學院等培訓機構通力合作,從(cong)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出發,自主創新突破關(guan) 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完備的小型地效翼船研製及應用技術體(ti) 係,同時積極參與(yu) 國際組織的活動,牽頭修訂了國際海事組織《地效翼船指南》。

  在《地效翼船指南》的修訂中,為(wei) 確保我國牽頭開展的此項工作順利完成並取得預期目標,我國參會(hui) 代表團先後與(yu) 俄羅斯、法國、韓國等多個(ge) IMO成員國進行了深入溝通,做了大量工作,解決(jue) 了多項難題,讓《地效翼船指南》的修訂更符合我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

  2021年7月1日,國內(nei) 首部地效翼船強製法規——《地效翼船技術與(yu) 檢驗暫行規則》由交通運輸部批準正式施行。該規則包含了總則、檢驗與(yu) 發證、小型地效翼船、大型地效翼船和10個(ge) 附件。

  《地效翼船技術與(yu) 檢驗暫行規則》在製訂中結合我國多年的地效翼船設計、建造和使用經驗進行了優(you) 化,填補了我國地效翼船技術法規的空白,對保障地效翼船安全性,規範和促進行業(ye) 有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於(yu) 推動地效翼船產(chan) 業(ye) 化起到了十分重要保障作用。

  目前,我國地效翼船在理論和試驗方法、設計和建造技術、結構材料、施工工藝等方麵都較為(wei) 成熟,部分技術和應用處國際領先地位,並正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ye) 應用的模式。

  石亞(ya) 軍(jun) 堅信,這種兼具常規船舶和飛機性能的水上交通工具,未來在海上高速運載、旅遊觀光、海上救生、執法巡邏等方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