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五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74億人次

發布時間:2023-05-04 11:09: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五一”假期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2.74億(yi) 人次

  流動中的生機活力

  本報記者 柴雅欣

  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遊行業(ye) 複蘇勢頭強勁,全國假日市場平穩有序。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2.74億(yi) 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1480.56億(yi) 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一項項數據,映照著各地一幕幕熱鬧場景。山川湖海、人山人海之間,湧動著消費市場的澎湃活力,彰顯著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煥發著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機。

  旅遊市場供需兩(liang) 旺,迎來從(cong) 市場複蘇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轉折點

  上海虹橋站出發的火車票全部售罄;成都前往多地火車票多車次告罄;中老鐵路部分車票售罄……盡管目的地不同,火車票、飛機票“一票難求”幾乎成為(wei) “五一”假期出行者的共同感受。

  據交通運輸部消息,“五一”假期期間(4月29日至5月3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預計發送旅客總量27019萬(wan) 人次,日均發送5403.8萬(wan) 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長162.9%。

  “今年‘五一’假日旅遊市場繼續春節以來‘高開穩走、加速回暖’的態勢,按可比口徑,出遊人次和旅遊收入首次全部超過2019年同期數據,旅遊業(ye) 迎來了從(cong) 市場複蘇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轉折點。”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南依吳山,北接鬧市,東(dong) 連中河,西鄰西湖,遍布數十家博物館、紀念館、文保單位的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河坊曆史文化特色街區是遊客來杭旅行的熱門地。南宋定都杭州,築九裏皇城,開十裏天街,這一帶便“三十裏樓台”,商鋪林立,茶坊酒肆鱗次櫛比。如今,遊人置身千年古街,漫步青磚小巷,夢回南宋風雅。

  “‘五一’假期前3天的客流量分別為(wei) 6.41萬(wan) 人次、7.92萬(wan) 人次、8.79萬(wan) 人次,總計23.12萬(wan) 人次,相較去年同期的6.65萬(wan) 人次,幾乎翻了兩(liang) 番。”上城區清河坊曆史文化特色街區工作人員陳涯芳說。

  附近的多家老字號飯店日接待顧客人數翻倍,酒店、民宿、青年旅社也是一房難求。杭州鼎禦商務酒店店長王祖榮在清河坊經營酒店多年,“早在4月27日,‘五一’期間的房間就全訂滿了,旅遊業(ye) 的全麵複蘇給我們(men) 帶來了機遇和信心!”

  古街小巷熙熙攘攘,節日氣氛如春風般撲麵而來。據杭州文旅部門的大數據預測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杭州全市預計接待外地遊客達到690萬(wan) 人次,日均約138萬(wan) 人次,創曆年“五一”假期新高,是2019年同期的1.2倍。

  各地加大假日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供給力度。據文化和旅遊部消息,“五一”假期,全國共有1.28萬(wan) 家A級旅遊景區正常開放,占A級旅遊景區總數的86%,除北方部分省份因季節性原因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旅遊景區已實現應開盡開。

  這個(ge) 假期,遊客走得更遠了。“五一”假期,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80.82公裏,同比增長81.59%;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15.98公裏,同比增長167.16%。跨省遊客比例達24.50%,較去年同期提高15.5個(ge) 百分點;83.47%的遊客出遊距離在100公裏以上,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9.73個(ge) 百分點。

  這個(ge) 假期,遊客停得更久了。專(zhuan) 項調查顯示,假日期間一日遊遊客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6.0個(ge) 百分點,停留2天以上的遊客占比則提升了9.55個(ge) 百分點。江蘇無錫的鄉(xiang) 村遊訂單超過2019同期的37%,其中停留3天以上的訂單占比較2019年提升了123%。

  今年“五一”假期,隨著多條國際航線恢複,中國民眾(zhong) 的出境遊需求集中釋放。珠海邊檢總站統計,“五一”假期前兩(liang) 天,經其所屬對港、對澳口岸出入境人員近100萬(wan) 人次,出入境客流持續創出年內(nei) 新高。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尚潮流並重,“五一”假期更有“文化味”

  三星堆遺址頻頻掀起全民考古熱,也帶火了位於(yu) 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五一”期間,三星堆博物館再次迎來遊客高峰期,5天假期的門票早早售罄。

  古蜀民圍著神樹祈禱,三足金烏(wu) 在天空飛翔;耳邊,“虛擬講解員”講述著文物的“前世今生”……在三星堆博物館,遊客戴上MR(混合現實)眼鏡,仿佛穿越回3000多年前的古蜀國。“這是我們(men) 的首部混合現實導覽電影——《古蜀幻地》。全新的文物參觀和體(ti) 驗方式可以讓遊客‘一邊看文物、一邊看電影’,真正感受到氣勢恢宏的三星堆千年文化。”三星堆博物館景區和遺址管理部工作人員張淞說。

  科技與(yu) 文化深度融合,保護與(yu) 利用多元探索,“活起來”的博物館越來越受大家青睞,各種展覽人氣爆滿。“旅遊者更加看重文化內(nei) 涵和場景體(ti) 驗。”在戴斌看來,藝術、科技與(yu) 旅遊的融合有力推動了假日旅遊市場的內(nei) 容創造和場景營造,創造了更多有借鑒意義(yi) 和推廣價(jia) 值的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場景。

  燦爛文化與(yu) 佳節出遊交融,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尚潮流並重,“五一”假期更有“文化味”。“文博看展、文化演藝、國風國潮熱成為(wei) 旅遊新風尚,‘旅行+演藝’‘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館’等新業(ye) 態既拉動了旅遊增量需求,也盤活了存量資源。”戴斌告訴記者,博物館、非遺場館、餐飲美食、話劇演出等許多過去“隱藏”的旅遊資源被深度挖掘和激活,博物館裏過節、看展式社交、逛街購書(shu) 買(mai) 唱片,已經成為(wei) 現代生活方式,文化和旅遊融合特征更加明顯。

  小到薄如蟬翼的金箔,大到高鼻深目的青銅立人,即便隔著展廳玻璃,天津遊客張宏城也感受到了神秘古蜀文化帶來的視覺震撼。“數千年來我們(men) 的曆史傳(chuan) 承不斷,每件文物背後都凝聚著古人的匠心智慧。他們(men) 在非常簡陋的環境下頑強生存,創造出符合自己生活特點的器具、文化符號和祭品。遊覽的時候,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豐(feng) 富了旅遊內(nei) 涵,拓展了旅遊空間,賦予了旅遊創新動能,也引領著旅遊市場的發展方向。人們(men) 在旅行中體(ti) 驗文化之美,增強文化自信,進而推動全體(ti) 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通過旅遊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革命文化傳(chuan) 下去、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弘揚開,用旅遊帶動文化傳(chuan) 播、推動文化繁榮。文旅相長,形成兼具文化和旅遊特色的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業(ye) 態。”戴斌說。

  遊客出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相關(guan) 經營主體(ti) 供應持續增長

  今年“五一”旅遊市場為(wei) 何如此火爆?在戴斌看來,這是三方協同發力的結果——遊客出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相關(guan) 經營主體(ti) 供應持續增長。

  “從(cong) 需求看,我國經濟發展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市場需求逐步恢複,大家出遊意願高漲,進而拉動目的地綜合消費和經濟增長。從(cong) 供給看,旅遊景區、主題公園、酒店民宿、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典型旅遊業(ye) 態及其上下遊關(guan) 聯企業(ye) 複蘇,人員加速回流,供應鏈重構基本到位,滿足了旅遊的個(ge) 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戴斌分析,與(yu) 此同時,各地對旅遊經濟發展的積極性變成切實的產(chan) 業(ye) 引導政策和惠民利民舉(ju) 措,千方百計為(wei) 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有力提升了廣大遊客的出遊熱情和信心。

  我國旅遊消費需求正從(cong) 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yu) 休閑度假轉變。從(cong) 目的地看,國內(nei) 傳(chuan) 統熱點旅遊目的地熱度不減,網紅城市、小眾(zhong) 目的地同樣備受關(guan) 注;從(cong) 玩法上看,親(qin) 子玩樂(le) 、非遺、休閑度假、鄉(xiang) 村旅遊等頗受青睞。

  這對於(yu) 各地政府、經營主體(ti) 來說既是新的增長點,也意味著更高的要求。多地采取平衡客流、升級安保、提升服務等一係列措施提升遊客出行體(ti) 驗,相關(guan) 部門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暢通舉(ju) 報投訴渠道,及時處置違法違規線索,保障文化和旅遊市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讓遠道而來的遊客乘興(xing) 而來、盡興(xing) 而返,考驗的是相關(guan) 部門的貼心和用心、商家的誠心和良心。“一些地方出現不合理‘低價(jia) 遊’、強迫消費、價(jia) 格欺詐等問題,極大影響旅行品質和消費信心。”戴斌認為(wei) ,在擴大消費和繁榮市場的同時,還要努力讓流量變“留量”、過客變常客,防止旅遊目的地和經營主體(ti) 以損害旅遊者權益和降低遊客滿意度為(wei) 代價(jia) 追求短期利益。

  “旅遊消費需求和供給動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山人海吃紅利,圈山圈水收門票’的舊思路行不通。”戴斌說,遊客滿意度高不高、市場主體(ti) 競爭(zheng) 力強不強、發展動能新不新,是新時代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衡量指標。這要求旅遊行業(ye) 更新理念和思路,在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品、保障旅遊品質、創新旅遊消費場景等方麵下功夫。

  假期經濟迸發新活力,顯現出我國經濟的彈性、韌性以及超大規模的市場優(you) 勢

  4月29日,“五一”假期首日,湖南省納入假日統計監測的952家單位實現營業(ye) 收入2.22億(yi) 元,同比增長285.6%;北京市“五一”首日景區營業(ye) 收入1.07億(yi) 元,同比增長1.8倍,恢複到2019年同期的100%……翻開各地小長假旅遊“成績單”,一項項數據傳(chuan) 遞出假日消費的融融春意。全國各大城市重點商圈人流量明顯增長,線下消費風生水起,線上消費持續活躍,假日經濟迸發新活力。

  恢複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guan) 鍵所在。旅遊業(ye) 作為(wei) 綜合產(chan) 業(ye) ,自然是提振消費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動力。“五一”假日經濟不僅(jin) 帶火了旅遊消費,拉動目的地景區、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ye) 增長,也帶動景區、酒店、度假區等項目的投資和當地餐飲娛樂(le) 等存量資源的綜合利用,拉動社會(hui) 整體(ti) 消費,讓更多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隨之受益。

  據商務部監測,今年“五一”假期首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ye) 銷售額同比增長21.4%。其中,餐飲休閑類消費大幅攀升,重點餐飲企業(ye) 銷售額同比增長36.9%。美團平台數據顯示,假期前3天,全國生活服務業(ye) 線上日均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133%,其中,全國餐飲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92%,景點門票訂票量實現翻倍增長。

  火熱的“五一”假期,是今年以來多重利好因素疊加、文旅市場逐漸升溫的縮影。今年一季度,我國消費需求得到較快釋放,其中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較去年全年大幅提升,特別是服務消費明顯恢複,接觸型、出行類消費快速回暖。

  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是2020年以來最好的開局季,旅遊市場高開穩走、供需兩(liang) 旺,消費者信心、企業(ye) 家信心、企業(ye) 經營績效等規模和效益指標重新回到景氣區間。其中,對一季度旅遊企業(ye) 經營和行業(ye) 發展持樂(le) 觀態度的分別占受訪企業(ye) 的68.8%、67.5%,對下一季度以及全年企業(ye) 經營和行業(ye) 發展持樂(le) 觀態度的比例增長到77.9%、82.1%。

  節日裏的中國,在流動中彰顯生機活力、釋放發展動力。“火爆的假日消費折射出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活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作用進一步增強,充分顯現出我國經濟的彈性、韌性以及超大規模的市場優(you) 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li) 芬說。(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