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質競爭到抱團發展 湘鄂贛掀起“交換遊”熱潮
“特種兵旅行”大軍(jun) 交換式出遊,湘鄂贛三省旅遊市場從(cong) 競爭(zheng) 走向抱團
【擴內(nei) 需促消費在行動】“交換遊”換出了更大的旅遊圈
本報記者 張翀
閱讀提示
去年12月,湘鄂贛三省推出跨省一卡通,抱團發力旅遊市場。今年以來,在“特種兵式旅行”風潮帶動下,三地年輕人交換式出遊,帶動湘鄂贛三地旅遊快速升溫,火爆出圈。
“在前往武漢的路上,車廂裏四分之三的乘客都是大學生,多數是到武漢進行‘特種兵式旅行’的。而當我們(men) 回程時,身邊則幾乎坐滿了前往南昌遊玩的年輕人。”近日,在南昌讀大三的小凡和3位室友,利用周末“打卡”了武漢一眾(zhong) 熱門景點,順便也見識了湘鄂贛“交換遊”的火熱。
恰逢春暖花開的春遊季,“交換遊”引爆長江中遊湘鄂贛三地,三地旅遊市場“換”出了一個(ge) 更大的旅遊圈。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三地跳出“搶人”“內(nei) 卷”的零和博弈,共享市場、抱團發展,不僅(jin) 帶動了旅遊市場回暖,同時也撬動了三地旅遊資源的循環,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
三地掀起“交換遊”熱潮
今年以來,邵品記武漢熱幹麵老板邵世棕從(cong) 來往的遊客身上發現了市場變化的“端倪”。“一邊吃著臭豆腐、一邊端著熱幹麵的湖南伢,一邊啃著雞脖子、一邊喝著糊米酒的江西老表,出現得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周末成為(wei) 戶部巷遊客的主流。”
在武漢、長沙、南昌,三地遊客正掀起一股周末交換出遊的熱潮,“長沙武漢南昌交換遊”等話題頻頻登上社交媒體(ti) 熱搜。其中,“特種兵式旅行”的年輕人是“交換遊”的主力。
3月31日零時,乘坐K122火車硬座從(cong) 南昌出發。淩晨4時15分,抵達武昌,騎共享單車前往糧道街吃一碗武漢熱幹麵。上午9時,湖北省博物館。上午11時,江漢路步行街……在小凡的行程表上,從(cong) 抵達武漢到離開武漢不足24小時,行程卻遍及武漢熱門景點。
據了解,選擇“特種兵式旅行”的人大多是像小凡一樣的大學生,大家想用最短的時間去更多的地方。“‘特種兵式旅行’強調24小時打卡一座城,這樣可省掉一筆住宿費,年輕人有時間、體(ti) 力好,可以選擇淩晨坐火車硬座,趴車上睡一覺就到了目的地。”小凡說。
這股旅遊熱潮,讓武漢著名的早點美食聚集地糧道街、戶部巷的商戶們(men) ,看到從(cong) 未見過的情景——淩晨時分,哪怕是曙光未現,剛剛開門的店鋪前人頭攢動,遠道而來的年輕人爭(zheng) 相“打卡”,稍顯疲憊卻又十分興(xing) 奮。
4月7日,上完一周課的小凡,又與(yu) 室友結伴前往長沙旅行。小凡說,年輕人追求“在路上”的感覺,希望能趁著年輕有時間有精力,去更多地方,領略更廣闊的世界。
三地為(wei) 何能“交換”旅遊?
近期以來,每逢周末,湘鄂贛三地都會(hui) 以這種“特種兵式旅行”的方式,上演大規模的年輕人“交換遊”熱潮。
然而,從(cong) 旅遊專(zhuan) 業(ye) 角度看,湘鄂贛三地自然與(yu) 人文景觀相似、發展階段相近,旅遊資源稟賦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彼此之間的吸引力著實有限。那麽(me) ,三地為(wei) 何能掀起“交換遊”熱潮呢?
長沙、武漢、南昌是長江中遊湘鄂贛三省的省會(hui) 城市,三城相互之間僅(jin) 相隔約300公裏,作為(wei) 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三城已形成“一個(ge) 半小時同城圈”。隨著“中三角”的融合發展,高鐵網的成型,年輕人在三地間的走動,從(cong) 傳(chuan) 統走向“潮玩”,形成了新的風尚。
年輕人群體(ti) 龐大,這是長沙、武漢和南昌能夠形成“交換遊”的另一個(ge) 基礎條件。數據顯示,2022年,長沙、武漢、南昌在校大學生人數分別為(wei) 76.24萬(wan) 人、113.54萬(wan) 人、76.25萬(wan) 人,研究生分別為(wei) 8.66萬(wan) 人、19.76萬(wan) 人、5.22萬(wan) 人。在新興(xing) 的“特種兵式旅行”風潮帶動下,年輕人群體(ti) 釋放出旺盛出行需求,迅速轉化為(wei) 可觀的旅遊“流量”。
此外,旅遊市場的社交化營銷,進一步挖掘了三地的特色資源潛力,滿足並迎合了年輕人旅遊“打卡”需求。長沙大學生陳凱就曾慕名到南昌旅遊,這位長沙南昌“交換生”,特地跟著視頻博主來“拔草”南昌美食,幾乎沒有“踩雷”,直言“這一趟來得很值”。
從(cong) 同質競爭(zheng) 到抱團發展
在三地“交換遊”火爆背後,是湘鄂贛三地旅遊市場抱團發展的雄心。去年12月14日,長江中遊三省旅遊一卡通上線儀(yi) 式在長沙、武漢、南昌三地同步連線舉(ju) 行。
這是湘鄂贛三省文旅部門聯合推出的國內(nei) 為(wei) 數不多的跨省發行的旅遊一卡通,一卡通覆蓋三省300多家景區,滕王閣、黃鶴樓、武當山、龍虎山、三清山、東(dong) 江湖等20多個(ge) 5A級景點位列其中。總價(jia) 值超過2萬(wan) 元,發行價(jia) 300元。
對於(yu) 三省人來說,持有一張旅遊年卡,即可暢玩湘鄂贛三省300多家景區,90%以上景區全年可使用6次或不限次使用。這無疑是三地“交換遊”火熱背後的一大有力推手。
為(wei) 促進三省旅遊一卡通的發行,湖北省從(cong) “惠遊湖北”消費券專(zhuan) 項資金中列支1000萬(wan) 元用於(yu) 發行補貼,按照100元/張的補貼方式給予購卡遊客,遊客領券後購買(mai) 僅(jin) 需200元。而湖南省、江西省也陸續出台了相關(guan) 補貼政策。
長江中遊三省旅遊一卡通的同步上線,被視作三地在文旅領域“抱團”的開始。過去,三地由於(yu) 文化和旅遊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相近,彼此間的吸引力有限,部分景區、線路還不同程度存在同質化競爭(zheng) 問題。而如今,三地“交換遊”火熱出圈,顯示出三地抱團發展的潛力所在。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過去,一些旅遊資源相近的地區陷入“搶人”“內(nei) 卷”的零和博弈,而此次湘鄂贛選擇共享市場、抱團發展,不僅(jin) 帶動了旅遊市場回暖,同時也撬動了三地旅遊資源的開發循環,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
目前,三地“交換遊”的熱潮帶火了長沙、武漢和南昌旅遊市場,但“交換遊”依舊存在著省內(nei) 景點參與(yu) 度不足,熱度景點未能納入旅遊一卡通範圍等問題。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提出,湘鄂贛三省應抓住當下這股熱潮,進一步協同發展,共建長江中遊旅遊帶。(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