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為全球經濟複蘇提供動力
當地時間5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亞(ya) 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在中國和印度的樂(le) 觀前景推動下,亞(ya) 太地區將成為(wei) 2023年世界最具活力的主要地區。其中,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中國將為(wei) 亞(ya) 太和全球經濟複蘇提供巨大動力。
報告指出,2023年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盡管外部需求減弱、貨幣政策收緊,但亞(ya) 太地區的內(nei) 部需求依然強勁,來自中國的消費激增正在推動整個(ge) 地區的增長。報告預計,今年亞(ya) 太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從(cong) 2022年的3.8%上升至4.6%,比2022年10月份的預測上調了0.3個(ge) 百分點,這意味著該地區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約70%。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正在複蘇,印度的經濟增長也呈現出韌性,二者為(wei) 亞(ya) 洲的經濟活力提供了主要動力。
此外,報告還預測亞(ya) 洲其他經濟體(ti) 將於(yu) 2023年觸底回升,與(yu) 其他地區的情況一致。具體(ti) 來看,報告預測2023年亞(ya) 太地區發達經濟體(ti) 經濟將增長1.6%,其中澳大利亞(ya) 、日本、韓國經濟分別增長1.6%、1.3%和1.5%。而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經濟將增長5.3%,其中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ya) 、馬來西亞(ya) 經濟分別增長5.9%、5.2%、5%、4.5%。
對於(yu) 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曾在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hui) 時稱:“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意味著其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約三分之一,這將為(wei) 世界經濟帶來可喜的拉動作用。”她表示,除了直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外,IMF的分析還顯示,中國GDP增速每提高1個(ge) 百分點,就會(hui) 使其他亞(ya) 洲經濟體(ti) 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個(ge) 百分點。此外,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lan) 沙日前也表示,中國優(you) 化調整防疫政策將助力中國經濟強勁反彈,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重大利好,中國將成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引擎。
盡管亞(ya) 太地區的經濟前景充滿活力,但也麵臨(lin) 巨大挑戰。一方麵,全球需求減弱帶來的壓力將對經濟前景造成不利影響。總體(ti) 通脹雖在下降,但多數國家的數據仍高於(yu) 目標水平。另一方麵,盡管歐美銀行業(ye) 動蕩的溢出效應迄今為(wei) 止較為(wei) 有限,但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和市場波動帶來的脆弱性仍然很高,特別是在企業(ye) 和家庭部門。因此,報告預計亞(ya) 太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在5年後降至3.9%,這是其近期曆史上最低的中期預測值。
與(yu) 此同時,亞(ya) 太經濟前景麵臨(lin) 著下行風險。原因包括全球和地區價(jia) 格壓力可能更具持續性,市場對貨幣政策路徑的預期與(yu) 主要央行的政策溝通出現偏離,全球金融市場發生進一步動蕩等。
對此,報告認為(wei) ,各國應保持從(cong) 緊的貨幣政策立場,直到通脹持久回落至目標範圍內(nei) 。但中國和日本是例外,兩(liang) 個(ge) 國家的產(chan) 出均低於(yu) 潛在水平,通脹預期仍然溫和。除非金融市場壓力加劇、金融穩定受到威脅,否則各國央行應將貨幣政策目標與(yu) 金融穩定目標分離開來,利用現有工具化解金融穩定風險,以便繼續收緊政策以應對通脹壓力。另外,由於(yu) 公共債(zhai) 務高企、利息成本增加,各國需要繼續實施財政整頓,這也將有助於(yu) 抗擊通脹。同時,亞(ya) 太地區應優(you) 先考慮開展結構性改革,通過鼓勵創新、推動數字化、加快綠色能源轉型等方式提高經濟增長潛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