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內蒙古“羊草小鎮”:既護生態 又富口袋
中新網通遼5月5日電 題:探訪內(nei) 蒙古“羊草小鎮”:既護生態 又富口袋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經過4年發展,小街基鎮中科羊草種子擴繁基地種植麵積達到了4.2萬(wan) 畝(mu) 。”5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田誌鵬如是介紹。
小街基鎮地處鬆遼平原西南,當地沙沼地多,草場退化、沙化、鹽堿化嚴(yan) 重,生態修複治理任務較重。
2019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技術團隊根據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探索以鄉(xiang) 土羊草改良擴繁、治沙治堿增綠新模式,先後種植多個(ge) 品種的中科羊草,在品種比較試驗和草種混播示範的基礎上,選出了最適合當地土壤特性的品種。
聽說中國科學院育出了羊草品種,各地公司慕名而來,赤峰的“新農(nong) 人”杜永濱最為(wei) 積極。他從(cong) 繁殖種子入手,在科爾沁沙地率先建立中科羊草繁育基地,之後來到開魯繼續羊草種植,這與(yu) 小街基鎮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彼時,小街基鎮正在通過中科羊草探索生態環境治理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規劃建成全國最大的羊草種子繁育基地,打造全國首個(ge) “羊草小鎮”。
羊草在北方俗稱堿草,中科羊草是禾本科高蛋白優(you) 質牧草,一年播種可受益20年至30年。羊草生長快,根莖穿透力強,能形成強大的根盤,可有效抑製少花蒺藜草、刺萼龍葵等毒害草的生長,具有防風固沙、涵養(yang) 水源等生態作用,是荒漠化草原修複、毒害草治理的“利器”。
剛進5月,小街基鎮中科羊草種子擴繁基地就鋪上了一層“綠毯”。羊草有“禾草之王”的美譽,然而,羊草的結實率低、發芽率低、育種周期長,製約著新品種的開發和利用。
“種一畝(mu) 羊草需要4斤種子,加上土地租賃、水電設施、機械人工等費用,第一年綜合成本每畝(mu) 800元至1200元。”杜永濱說,由於(yu) 羊草種植前期投入較大,回收成本周期較長,一般的農(nong) 牧戶種草積極性不高。
2019年,小街基鎮政府牽頭組織成立鎮辦企業(ye) ,為(wei) 羊草種植戶提供平整土地、農(nong) 資采購、科學播種、田間管理、牧草收割、協調銷售等一條龍技術支持和管理服務,同時與(yu) 企業(ye) 簽訂回收協議,訂單式、保底式收購牧草及草種,確保農(nong) 戶種植有定向、銷售有方向、增收有保障。
“以前一到春天,漫天黃沙,即使頭上圍著紗巾,也擋不住沙子往鼻孔裏、嘴裏鑽,現在即使刮風也看不見沙子了,滿眼都是草浪。”小街基鎮炬明村村民楊福林說,現在不僅(jin) 生態好了,他還以每畝(mu) 200元的價(jia) 格,將自家200畝(mu) 地流轉給企業(ye) ,閑時還能到企業(ye) 打工增加一份收入。
小小羊草逐漸發揮出了優(you) 質牧草的生態、飼用、景觀等綜合價(jia) 值,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多贏。
在田誌鵬看來,規模經營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是壯大羊草產(chan) 業(ye) 的必由之路。他說,“羊草小鎮”探索完善“企業(ye) +”多元合作模式,吸引企業(ye) 和種植戶向“羊草小鎮”集中,加速集群集聚,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升級、全鏈條增值。
“目前,有企業(ye) 與(yu)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合作、企業(ye) 與(yu) 農(nong) 戶合作、漸增式付款等多種合作方式,有近30家企業(ye) 入駐小鎮發展羊草產(chan) 業(ye) ,集育種、繁殖、推廣一體(ti) ,成為(wei) 較為(wei) 穩定的產(chan) 業(ye) 聯合體(ti) ,形成了‘生態+產(chan) 業(ye) ’的循環發展模式。”田誌鵬說。
作為(wei) 全國麵積最大的中科羊草原種繁育基地,2023年,小街基鎮將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項目,增加中科羊草種植麵積3萬(wan) 畝(mu) 左右,擴大草種育繁推廣規模,逐步打造羊草生態產(chan) 業(ye) 基地,實現專(zhuan) 業(ye) 化大規模草籽生產(chan) 和加工,為(wei) 全國各地羊草人工草地建設和草原生態修複提供優(you) 質種子。
“種好一棵草可以改良一片草原,也可以帶活一方經濟,我們(men) 把草業(ye) 開發和草畜一體(ti) 化作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推手,與(yu)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三產(chan) 融合、壯大集體(ti) 經濟統籌起來,實現生態、經濟、社會(hui) 效益共贏的局麵。”田誌鵬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