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發展為引擎,智能家居產業怎麽幹?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全國首批100個(ge) 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定位於(yu) 縣域的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yu) 中小企業(ye) 的高質量發展至關(guan) 重要。青島膠州的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就位列其中。那麽(me) ,這個(ge) 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從(cong) 何而來,現在發展得怎麽(me) 樣,在未來培育壯大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題,破解的思路又是什麽(me) ?《焦點訪談》記者在膠州展開調研。
在膠州市檔案館我們(men) 找到了一本《膠州市誌》,上麵記錄著,1949年膠州的木匠鋪有32家。而到了2011年當地的木器家具產(chan) 業(ye) 成了膠州四大優(you) 勢製造業(ye) 之一,被商務部頒發全國家具行業(ye) 唯一中華老字號稱號的青島一木集團,它的前身也就是青島第一木器廠,也正是在這個(ge) 時期搬到了膠州。
2005年,青島一木集團剛搬到膠州時,是青島當地知名的實木家具品牌,主要以內(nei) 銷為(wei) 主,而膠州此前的家具製造行業(ye) 也集聚了不少企業(ye) ,但大都是以做出口的小型企業(ye) 為(wei) 主。
從(cong) 2006年前後開始,我國實木家具行業(ye) 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膠州的實木家具陸續培養(yang) 出一些內(nei) 銷品牌,一木集團的銷售收入也迅猛增長。
青島一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山東(dong) 省家具行業(ye) 輪值會(hui) 長殷兆坤:“每年幾乎翻番往上增長,最高點是2016年,那時候的營業(ye) 額將近8個(ge) 億(yi) 。後來再沒有超越過這個(ge) 規模,一是風口漸漸過了,再加上電商(的興(xing) 起),對我們(men) 傳(chuan) 統的銷售模式有一定的衝(chong) 擊。”
電商的發展,給實木家具行業(ye) 帶來了新的契機,但一木集團沒能在這次的市場風向變化中找準時機。一木集團嚐試線上銷售時,上海一家實木家具電商企業(ye) 落戶膠州,搭上了電商發展的快車。從(cong) 2014年開始,這家企業(ye) 連續6年以100%的速度成長,占據國內(nei) 線上銷售領先地位,到2022年銷售量已經是一木集團的10倍。
膠州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園,從(cong) 早到晚,大貨車都會(hui) 把實木家具源源不斷發送到全國各地。每天出貨量的貨值在1500萬(wan) 元左右,這家企業(ye) 這兩(liang) 年在線上實木家具的銷售方麵高速發展,去年線上實木家具銷售量超過了60個(ge) 億(yi) ,而在膠州地區,給它做配套生產(chan) 家具的企業(ye) 超過70家。
和一木不同的是,這家企業(ye) 絕大部分家具都是以代加工的方式委托膠州的家具製造企業(ye) 生產(chan) 。不過,隨著銷量增加,很多代工廠都處於(yu) 滿負荷的生產(chan) 狀態,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些代加工的企業(ye) 之間幾乎沒有分工合作,每家的產(chan) 品都多而不精,效率低,而且資源浪費。如何突破這個(ge) 困境?必須讓分工細化、生產(chan) 標準化。
源氏木語(青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豆力平:“讓更多產(chan) 品有標準化的部件,降低生產(chan) 端的複雜度,讓現在的工廠從(cong) 傳(chuan) 統的大而全樣樣通樣樣做不精,逐步發展到整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大家競爭(zheng) 力的整體(ti) 提升。”
當地政府也意識到了家具製造企業(ye) 規模小且分散、同質化嚴(yan) 重的問題,一直在努力推動企業(ye) 聚集、形成產(chan) 業(ye) 規模。在膠州市鋪集鎮,已經開始規劃建設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園,未來將極大促進產(chan) 業(ye) 生態發展和產(chan) 業(ye) 鏈升級。
山東(dong) 省膠州市鋪集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孔浩:“我們(men) 希望通過製造形成一定的基礎生態以後,實現人才鏈、資金鏈、技術鏈的融合,衍生出其他的比如說會(hui) 展、商貿、金融服務,以及大宗交易等多種業(ye) 態,真正形成頭部領航、產(chan) 業(ye) 集聚、生態完整的專(zhuan) 業(ye) 化園區。”
要形成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家具製造業(ye) 隻是其中一部分。要把家具、家電、家裝、家紡等多種和家居場景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集合,才算建起一個(ge) 真正的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那麽(me) ,怎樣實現整個(ge) “家居生態”融合,又怎樣由“傳(chuan) 統”向“智能”過渡呢?2016年,膠州成立了一個(ge) 名叫少海匯的智能家居平台企業(ye) ,我們(men) 也許能從(cong) 這裏找到答案。少海匯並不隻是一家企業(ye) ,它更是一個(ge) 連接了眾(zhong) 多企業(ye) 、匯聚了龐大資源的平台。一家生產(chan) 玻璃鏡櫃的工廠,在沒加入少海匯之前,規模很小,產(chan) 銷量都不大。企業(ye) 加入平台以後,大概用了兩(liang) 年,業(ye) 績就過億(yi) 了,又過了一到兩(liang) 年,就破了兩(liang) 個(ge) 億(yi) 。兩(liang) 年時間,企業(ye) 就實現質的飛躍,這個(ge) 平台有什麽(me) 魔力,是怎樣幫到這些企業(ye) 的呢?
少海匯創始合夥(huo) 人廉景進:“少海匯成員企業(ye) 就是一個(ge) 用股權來聯結的,有緊密的合作關(guan) 係,而不是加盟或者加入之類的。這樣會(hui) 緊密合作,而不是博弈的市場關(guan) 係,是真正的一家人的關(guan) 係。”
而平台也利用自身優(you) 勢,為(wei) 企業(ye) 賦能。
廉景進:“我們(men) 在金融、信息化、製造、管理方麵有獨特的管理經驗,甚至在渠道共享方麵,自有的渠道以及共享的渠道方麵可以給它賦能。針對不同的企業(ye) ,補不同的短板。舉(ju) 一個(ge) 例子,我們(men) 聯合采購,同樣的物料在加入之前和加入之後帶來的降本達到將近10個(ge) 點的空間。”
加入這個(ge) 平台後,這些企業(ye) 都有了快速發展,而新的市場需求又倒逼企業(ye) 進行技術和設備升級。以少海匯為(wei) 核心的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的出現,也促進了傳(chuan) 統家具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之前在電商銷售時錯失先機的一木集團,也找到了自己的優(you) 勢,精準定位,開始專(zhuan) 攻產(chan) 業(ye) 鏈中的關(guan) 鍵一環——木材備料。
殷兆坤:“把自然的材料加工成工業(ye) 材料,給下遊的家具工廠提供規格料,這樣在整個(ge) 產(chan) 業(ye) 上能夠發揮我們(men) 的製造優(you) 勢,能夠把我們(men) 的企業(ye) 做得體(ti) 量更大,給我們(men) 提供了很大的商機。”
在采訪過程當中我們(men) 發現,在膠州的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當中一些大的企業(ye) ,現在有幾家在不約而同做同一件事:做共享備料中心。這被大家認為(wei) 是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化協作的方向,在這一點上大家有統一認識。但是這個(ge) 大家一致認為(wei) 該幹的事究竟該怎麽(me) 幹呢?在膠州開了一個(ge) 會(hui) ,會(hui) 議主要是解決(jue) 和討論這個(ge) 共享備料中心究竟該怎麽(me) 幹。
究竟如何把共享備料中心建成,目前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堅持互利共贏、共同促進產(chan) 業(ye) 鏈轉型升級,已經是各方的共識。
另外,當地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目前也還麵臨(lin) 諸多問題,比如,產(chan) 業(ye) 鏈如何進一步拓展,生態如何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部的專(zhuan) 業(ye) 化程度和協作效率怎樣能更高?對外部優(you) 質資源的吸引力如何更強?麵對這些問題,無論政府還是企業(ye) ,都在探索著解題的思路。
山東(dong) 省膠州市科技和工業(ye) 信息化局局長周兆和:“有了集群的推動,集群倒逼政府進行改革,所有政府在政策上、資金上、資源上向集群注入,把人才資源、政策資源、產(chan) 業(ye) 資源、創新資源更好整合到一起。我們(men) 理想的狀態是把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變成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2011年,膠州當地的木器家具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值是50億(yi) 元左右,而目前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集群的產(chan) 值已經近300億(yi) 元。雖然現在這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還沒有能夠誕生出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或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但我們(men) 已經看到了它的專(zhuan) 業(ye) 化和競爭(zheng) 力,看到了它對於(yu) 中小企業(ye) 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也看到了它對於(yu)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的能力。期待出現更多的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融合發展出黏性更強的產(chan) 業(ye) 生態,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丨皮望星 王偉(wei)
策劃丨崔辛雨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