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新聞1+1丨城市:安全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2023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五周年,也是我國第十五個(ge) 全國防災減災日。近年來,除了自然災害防治之外,我們(men) 也越來越重視城市當中的防災減災。那麽(me) ,城市高層建築、城市基礎設施,到底該如何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共同關(guan) 注——城市:安全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防災減災下,如何保障城市建築安全?
燃氣、橋梁、供水、排水、供熱、綜合管廊等這些重要的基礎設施,被稱為(wei) “城市生命線”。5月11日,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表示,將全麵啟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工作,來提升各個(ge) 城市對安全風險的防範能力。那麽(me) ,城市安全的生命線,到底該怎麽(me) 守住?此外,近期高層住宅承重梁被私拆的事件頻發,城市高層建築的安全又該如何保障?一起看↓
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主要麵臨(lin) 兩(liang) 大風險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袁宏永:城市基礎設施的風險隱患,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個(ge) 是內(nei) 在的,一個(ge) 是外在的。內(nei) 在的風險:我國30多年的城市化高速發展,很多地下的管網設施、建築已經處於(yu) 老化階段,出現了很多風險。比如燃氣管網會(hui) 泄漏燃氣,引起燃氣爆炸;供水管網漏水引發路麵塌陷;不少建築也成為(wei) 危房等。外在的風險:氣候條件影響,比如台風、暴雨,以及生活過程中更多的用電、用氣所引發的一些外在風險。
城市基礎設施,“裏子”的欠賬需要“摸家底”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袁宏永:說實在話,我國城市建設,麵子問題做得比較多,裏子問題還是有一定欠賬的。我們(men) 對燃氣管網、供水管網和排水管網的安全風險摸底,是一個(ge) 比較困難的問題。在去年,全國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對城市裏麵的基礎設施,也開展了風險普查。這個(ge) 風險普查,通過很多新的技術,比如掃描地下管網走向,查閱管網材質,同時收集以往的資料等。總之,就要把城市地下的所有管網信息搞清楚。要細致到什麽(me) 程度?就是這些所有的參數,能引發的災害都要搞清楚。比如它的材質、建設的年代、壓力,和其他管線有沒有交叉,這樣的一些信息我們(men) 都要摸清楚,並且建立起檔案。
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需要“體(ti) 檢”防患未然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袁宏永:我們(men) 首先要對城市進行“體(ti) 檢”,進行風險分析,找出這些城市經常發生的大的災害,尤其是可能會(hui) 使城市運行癱瘓的一些災害。然後找出控製這些災害發生發展的一些節點,通過控製這些節點來防止災害的發生。比如燃氣泄漏,我們(men) 就在可能會(hui) 引起急劇爆炸的點布置傳(chuan) 感器。比如說橋梁,我們(men) 就測量它的振動牢度和它的位移。比如路麵塌陷,路麵塌陷大部分是由供水排水泄漏引起的,治塌陷主要是要治水,因此我們(men) 要對排水、供水和主要幹道重疊的地方,通過傳(chuan) 感器監測它的泄漏,防止它衝(chong) 刷地麵引起大的空洞。通過這些物聯網傳(chuan) 感器的方式,建立起立體(ti) 的監測網,就可以提前預防城市災害的發生。也就是說像人體(ti) 檢一樣,在還沒有發生病變的時候,有征兆之前就把它監測出來,防患於(yu) 未然。
合肥試點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成果如何?
一個(ge) 城市,能否對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提前感知,防患於(yu) 未然?一個(ge) 人口密集的城市,又該如何構建城市生命線?常住人口達960多萬(wan) 的安徽合肥,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累計布設了前端感知設備8.5萬(wan) 套,覆蓋137座橋梁,7316公裏管線。構建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綜合管廊、消防、水環境八大領域的立體(ti) 化監測網絡,成立了國內(nei) 首個(ge) 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24小時不間斷監測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
合肥試點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其他城市可複製嗎?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袁宏永:對於(yu) 各個(ge) 城市都有的共性的災害,普及合肥的模式難度不大。比如路麵塌陷、燃氣爆炸、橋梁垮塌等,對於(yu) 這些災害的規律我們(men) 是了解的,對它的監測是可以複製的。難點在於(yu) 不同的城市麵臨(lin) 的災害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我們(men) 經常碰到未知風險和超越我們(men) 認知的風險,它監測起來就比較困難。(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