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親子關係新課題——讓孩子善用短視頻
網絡時代親(qin) 子關(guan) 係新課題——
讓孩子善用短視頻
◎本報記者 張蓋倫(lun)
連成年人都控製不了經常要“刷刷刷”的短視頻,已經進入青少年的生活。《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指出,未成年網民中,經常在互聯網上看短視頻的比例為(wei) 47.6%。
短視頻平台各種各樣,內(nei) 容五花八門,隨便一刷,便是“時間都去哪了”。家長要禁,孩子要看,一些家庭因為(wei) 短視頻也鬧得“雞飛狗跳”。
從(cong) “防遊戲”到“防短視頻”,似乎每出現一種網絡流行應用,都會(hui) 讓家長如臨(lin) 大敵。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全國家庭教育宣傳(chuan) 周也隨之啟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豔一直有個(ge) 觀點:家庭是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她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指出,家長對孩子短視頻使用行為(wei) 的焦慮與(yu) 幹預,可能成為(wei) 網絡時代親(qin) 子關(guan) 係的新課題。“其實,家長要尊重數字一代的學習(xi) 方式和休閑需求,對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加以引導。”
孫宏豔表示,對待短視頻,首先就是不要過於(yu) 緊張。對新事物的焦慮和對教育子女的焦慮混合疊加,使得家長把新興(xing) 媒介視作洪水猛獸(shou) ,一味排斥,隻想完全禁止以絕後患,卻往往事倍功半。有家長告訴孫宏豔,她已經卸載了孩子手機上的短視頻應用,但後來又發現,孩子會(hui) 偷偷裝回去。這樣的“貓鼠遊戲”讓人疲於(yu) 應對。
“得到放鬆是一種心理需求,而且,我們(men) 研究也發現,很多未成年人認為(wei) 視頻化的學習(xi) 方式很有趣。”孫宏豔說,孩子使用短視頻,是因為(wei) 他們(men) 有心理需求。與(yu) 其將短視頻一棒子打死,讓孩子偷偷摸摸刷,不如正視這種需求,允許孩子在規定時間大大方方地看——這就是接納。
接納之後,還要陪伴和引導。不是讓孩子自己一個(ge) 人看,有時間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討論。短視頻平台上不僅(jin) 有娛樂(le) 內(nei) 容,也有科普類、文化類內(nei) 容,如果加以正確引導,孩子還可能在短視頻的幫助下形成積極的學習(xi) 意識。
不過,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確實會(hui) 麵臨(lin) 更多安全風險,因此,立好規矩很重要。孫宏豔提醒,關(guan) 於(yu) 個(ge) 人信息安全保護、青少年模式使用、直播打賞、點讚互動等,要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絕對不可以做。涉及網絡安全原則,應劃定紅線。
在具體(ti) 的短視頻使用時間、頻次、場所上,則可以和孩子商量後確立規矩。雙方都接受了,規矩就要貫徹執行,家長也要督促和幫助孩子去執行。執行規矩的過程,也是教會(hui) 孩子時間管理方法、增強自我控製能力的良好實踐機會(hui) 。
更高層麵的,則是引導孩子科學參與(yu) 。孫宏豔接觸過一位母親(qin) ,她發現孩子經常刷短視頻後,就和孩子一起在網上搜索怎麽(me) 做甜點,帶著孩子做;搜索怎麽(me) 在室內(nei) 運動,帶著孩子在家玩;後來,她還幹脆和孩子一起學習(xi) 如何製作短視頻。
孫宏豔和團隊曾對全國8個(ge) 省16個(ge) 市1萬(wan) 多名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二年級的在校學生使用短視頻情況進行了調查。他們(men) 發現,經常有孤獨感的孩子每天使用網絡4小時以上的比例比沒有孤獨感的孩子高約5個(ge) 百分點,經常感到心理上有壓力的孩子每天使用4小時以上的比例比沒有感到心理上有壓力的孩子高2.9個(ge) 百分點。
“引起網絡沉迷的因素往往在網絡之外。”孫宏豔感歎。已經正式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xi) 、休息、娛樂(le) 和體(ti) 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xi) 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家長要履行責任,最好的辦法就是關(guan) 注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進行關(guan) 注和疏導,主動規避網絡沉迷因素。”孫宏豔說。
(科技日報北京5月14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