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睢寧上演育秧“擂台賽” 以“技”興農競風流
中新網徐州5月16日電(朱誌庚 顧士剛) 立夏時節,水稻育秧正當時。在江蘇省睢寧縣淩城鎮優(you) 質水稻集中育秧基地,一路之隔的兩(liang) 塊育秧地裏,種糧大戶陳宏尚和睢寧縣新力農(nong) 機合作社負責人潘躍各自帶領一群人展開育秧“擂台賽”。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的淩城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辦公室農(nong) 技負責人仝剛躍做了臨(lin) 時“裁判”。
陳宏尚有17畝(mu) 育秧地,現場有25名工人在育秧流水線上忙碌,續盤、上土、接盤、運盤、擺盤5個(ge) 環節各司其職。潘躍有30畝(mu) 育秧地,現場隻有12名工人,工人們(men) 熟練地操作著3D印刷水稻播種機,稻種、秧盤、基質土輕鬆進入育秧機內(nei) ,一個(ge) 個(ge) 均勻整齊的育秧盤從(cong) 自動播種機上傳(chuan) 送到指定苗床上。
“老陳,我使用的印刷水稻播種機,首先人力成本上比你節省一半多;我每盤用的稻種量是1.2兩(liang) ,你的是1.5兩(liang) ;我用的是育秧棉,比你用的育秧土保水性好,沒有土傳(chuan) 染病菌,機器插秧時不存在斷壟缺穴現象……”潘躍一筆筆和陳宏尚“算賬”比較。此次“擂台賽”,潘躍在人力成本、播種速度、育秧質量多方麵勝出。
從(cong) 前,潘躍一直把陳宏尚作為(wei) 追趕目標。陳宏尚的稻茬小麥在2022年畝(mu) 產(chan) 達到755.3公斤,是江蘇省淮北地區稻茬小麥高產(chan) 新紀錄。這個(ge) 紀錄讓人振奮,也讓潘躍品出了什麽(me) 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種地選良種,還要用良法。我們(men) 已從(cong) ‘會(hui) 種地’轉變到‘慧種地’了,從(cong) 種子下地、田間管理到收獲歸倉(cang) ,全程機械化、智能化操作,讓種地省心又省力。”潘躍說。
淩城鎮有7.2萬(wan) 畝(mu) 耕地,境內(nei) 徐洪河、新龍河、中渭河等穿境而過,水資源優(you) 勢突出。在“一季稻、一季麥”傳(chuan) 統種植模式下,淩城鎮創新實施“小田變大田”,進行規模化種植。截至2022年,淩城鎮25個(ge) 村集體(ti) 合作社、75個(g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62家種植大戶流轉土地麵積近4.2萬(wan) 畝(mu) 。目前,該鎮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58台,聯合收割機330台,乘坐式插秧機146台,無人植保機263台……基本上滿足該鎮農(nong) 業(ye) 機械化作業(ye) 的需求。
百姓的“糧袋子”變成“錢袋子”,需要產(chan) 業(ye) 的帶動。淩城鎮依托江蘇省“味稻小鎮”“江蘇省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圍繞小麥和水稻種植作物做產(chan) 品深加工,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打造品牌農(nong) 業(ye) 。淩城鎮分管農(nong) 業(ye) 副鎮長許雪峰介紹,在原有多家糧食傳(chuan) 統加工企業(ye) 的基礎上,淩城鎮黨(dang) 委、政府以鎮域為(wei) 中心,新招引一家麵粉加工企業(ye) 和一家稻米加工企業(ye) 進行技改升級,爭(zheng) 取打造糧食加工產(chan) 業(ye) 集群。
據了解,2022年,睢寧縣糧食播種麵積220.2萬(wan) 畝(mu) ,糧食總產(chan) 實現9.4億(yi) 公斤。下一步,睢寧縣委縣政府立足當地現代農(nong) 業(ye) 優(you) 勢,打通農(nong) 業(ye) 種養(y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各環節,深入做好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文章,奮力開創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農(nong) 業(ye) 強縣新局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