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兒女”等於“啃老”?不必急於下結論
據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5月16日報道,最近,“全職兒(er) 女”的話題引發了諸多關(guan) 注與(yu) 熱議。與(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啃老”不同,網絡上對“全職兒(er) 女”的解釋是,一種新型的脫產(chan) 生活方式:年輕人脫產(chan) 寄居父母生活。他們(men) 一般有著較高的學曆和清晰的職業(ye) 規劃,但受限於(yu) 近幾年漸趨激烈的競爭(zheng) 環境選擇暫時在家作為(wei) 過渡,付出一定的勞動換取經濟支持,同時保持學習(xi) ,嚐試找到職業(ye) 目標,考公考研上岸。
不少人認為(wei) “全職兒(er) 女”就是“啃老”,但“全職兒(er) 女”更認同將自己定義(yi) 為(wei) 在打工——自己付出勞動獲得報酬是一種等價(jia) 交換。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但養(yang) 老院等基礎設施和資源配套遠未跟上,不少老人無法享受自己想要的養(yang) 老服務。同時,還有一些老人其實更願意在家養(yang) 老,一來可以消除陌生環境、陌生人所產(chan) 生的壓抑和不適,二來熟悉的家居環境和鄰居可以慰藉老人孤獨的心靈,居家養(yang) 老也大幅降低了公共養(yang) 老的壓力——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提出“鼓勵家庭成員與(yu) 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這說明居家養(yang) 老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符合我國國情的養(yang) 老方式。
一直以來,養(yang) 老服務人員相對不足是老年服務工作的瓶頸之一,很多人不願意從(cong) 事這種瑣碎、辛苦的工作。薪水太高,一般老人承受不起,薪水太低,又留不住人,陌生人之間的隔閡也容易引發一些糾紛。對比之下,“全職兒(er) 女”就有了顯而易見的優(you) 點:照顧自己的父母,既避免了雇保姆等開支,也可以強化陪伴和親(qin) 情,還可以減少子女工作壓力、經濟壓力。
“全職兒(er) 女”的出現,一方麵是父母與(yu) 子女的“一拍即可”,職場競爭(zheng) 激烈、就業(ye) 壓力大,一些人在權衡之下選擇回家作為(wei) 過渡,付出一定的勞動換取父母的經濟支持,而父母也願意以這種“享受服務”的方式給予子女一些報酬和支持。另一方麵則說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men) 的價(jia) 值理念日趨多元,社會(hui) 的包容程度越來越高,人們(men) 對一些新事物、新現象,對異於(yu) 從(cong) 前的家庭相處模式及生活方式可以保持開明、尊重的態度,如此,“全職兒(er) 女”才得以出現且逐漸增長。
至於(yu) “全職兒(er) 女”是否等同於(yu) “啃老”,其實不必急於(yu) 下結論。有些人確實有能力,隻是想短暫休憩,“全職兒(er) 女”在照顧父母同時,搞副業(ye) 、遊學、考察就業(ye) 市場、學習(xi) 新技能等都不耽誤,重新工作積蓄能量,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嬌生慣養(yang) 、怕累怕苦、眼高手低,把“全職兒(er) 女”當成了逃避現實、寄居父母甚至啃老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全職兒(er) 女”是當代年輕人工作與(yu) 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種體(ti) 現,隨著老齡化社會(hui) 的到來,今後可能會(hui) 有更多年輕人在權衡自己的工作、生活與(yu) 家庭的需要之後,選擇做“全職兒(er) 女”。對此,人們(men) 應該理性、辯證地去看待,當然,也要注意防範老年人群體(ti) 的合法權益被不靠譜的“全職兒(er) 女”侵占。
“全職兒(er) 女”們(men) 也要明白,孝順、尊重、自立自強應該成為(wei) 其關(guan) 鍵詞。不要用“父母的錢給子女是天經地義(yi) ”等觀念綁架親(qin) 情,更不能不勞而獲。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家庭觀,用溫馨的陪伴、辛勤的勞動創造屬於(yu) 自己的美好生活。
斯涵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