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專家:製度化合作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新能源等產業是引擎

發布時間:2023-05-19 10:3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專(zhuan) 家:製度化合作推進兩(liang) 岸融合發展 新能源等產(chan) 業(ye) 是引擎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李雪峰

  大江論壇·第三屆智庫論壇18日在北京舉(ju) 行,邀請兩(liang) 岸專(zhuan) 家、企業(ye) 家就“推動兩(liang) 岸製度化合作、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分享觀點。

  製度化合作是推進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

  推進兩(liang) 岸經濟合作製度化建設,動因是什麽(me) ?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說,兩(liang) 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但在相當長時間裏,兩(liang) 岸經濟是脫離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重新連接。推進經濟合作製度化,打造兩(liang) 岸共同市場,是今後推進融合發展的一條實踐路徑。

  “兩(liang) 岸經濟合作製度化是個(ge) 老話題。”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恰是兩(liang) 岸經濟合作經過的溝溝坎坎證明,製度化建設的必要性和正確性。目前,在民進黨(dang) 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狀況下,兩(liang) 岸經濟合作製度化不能順利往前推進。

  他認為(wei) ,兩(liang) 岸經濟融合進程從(cong) 2001年加快,高峰出現在2010年前後,下降則是在2013年以後。這一進程受到了其間島內(nei) 多個(ge) 政治性事件的影響。“兩(liang) 岸經濟融合為(wei) 什麽(me) 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就是缺乏製度化保障。”

  麵對全球經濟波動,盛九元說,兩(liang) 岸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完全可以合作應對。建構經濟合作製度化體(ti) 係,是兩(liang) 岸都能看得清楚的發展方向。他並提出三點建議:利用現有機製推動合作,探討兩(liang) 岸企業(ye) 進行標準的共通、平台的建設、檢驗檢疫流程的簡化;調整相關(guan) 法規,更好保障台企在大陸的利益;幫助兩(liang) 岸企業(ye) 共同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在此過程中讓兩(liang) 岸企業(ye) 形成彼此的信賴,從(cong) 而發揮合作優(you) 勢。

  兩(liang) 岸經濟融合水平不高?

  兩(liang) 岸經濟融合到了什麽(me) 程度?曹小衡引述其量化研究成果表示,如果參照係是歐盟,兩(liang) 岸經濟融合的總體(ti) 水平還不高,尤其是人員流動的指標較低。但以另一角度觀察,兩(liang) 岸陸續加入世貿組織後,在貿易政策方麵的融合度指標逐步達到60%至70%,這是8個(ge) 融合指標裏最高的。

  同台發言的台灣企業(ye) 家代表徐濤說:“我一直覺得兩(liang) 岸同文同種,習(xi) 慣相近,融合度應該非常高。但實際情況顯然不是這樣。”他談道,經過數十年發展,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程度高,但兩(liang) 岸經濟的融合程度還不夠。

  徐濤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e) 威盛集團的副總裁。從(cong) 科技產(chan) 業(ye) 方麵觀察兩(liang) 岸融合發展,他認為(wei) ,新能源、Web3.0、人工智能的大陸市場前景不可限量,將是兩(liang) 岸經濟融合的引擎產(chan) 業(ye) 。至於(yu) 台灣最具優(you) 勢的半導體(ti) ,台灣在代工、封裝環節已占據全球產(chan) 業(ye) 鏈支配地位,但IC設計仍有不小提升空間,這一領域的兩(liang) 岸布局也非常重要。

  據介紹,智庫論壇係第十屆大江論壇的分項活動。今次智庫論壇以“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密切兩(liang) 岸交流合作”為(wei) 主題,兩(liang) 岸學者及台胞代表共100餘(yu) 人與(yu) 會(hui)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