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辭職返鄉創業 將小眾水果賣成電商“爆款”
位於(yu) 關(guan) 中平原的陝西渭南市大荔縣,黃河、渭河、洛河三條河流在此處交匯,當地土壤肥沃、陽光充沛,盛產(chan) 各種水果,大黃杏便是其中之一。
立夏之後,大荔縣的大黃杏如約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feng) 收季,果香四溢。
大荔大黃杏皮薄肉厚、果肉鮮嫩、口感酸甜,但因為(wei) 果期隻有20天左右,一直以來都是水果市場上相對“小眾(zhong) ”的存在。
90後小夥(huo) 子王國棟偏不信邪,他專(zhuan) 挑大黃杏這種“難啃”的果子,借力電商“新農(nong) 具”,將大荔大黃杏賣向了全國各地,帶動當地很多鄉(xiang) 親(qin) 走向了富裕。
90後青年辭職創業(ye) 賣農(nong) 貨,瞄準小眾(zhong) 水果品類
杏兒(er) 黃,夏天嚐,熟透了的杏子,色澤亮。
立夏之後,在大荔縣段家鎮三合村,金黃色的大黃杏掛滿了枝頭,果農(nong) 們(men) 拎著竹籃,忙著采摘,一派豐(feng) 收景象。
“每年五月,總要忙碌一陣子。”果農(nong) 們(men) 說他們(men) 習(xi) 慣了這樣的生活,年複一年,周而複始。
王國棟熟練地穿梭在各個(ge) 果園裏,一邊熱情地和果農(nong) 們(men) 打招呼,一邊挑選大黃杏,張羅著運輸發貨,身上的電話一直響個(ge) 不停。
“今年,因為(wei) 氣候原因,陝西大黃杏比往年晚熟了一個(ge) 星期左右。”王國棟說,最近,大黃杏才開始陸續成熟,他向當地果園預定了幾十萬(wan) 斤貨,早早就在拚多多平台上開啟了預售模式,銷量很好,近期將陸續向消費者發貨。
王國棟老家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距大荔縣大約一個(ge) 半小時車程。看到家鄉(xiang) 的梨子等優(you) 質農(nong) 貨很難賣出去,2015年,王國棟辭掉了金融銷售行業(ye) 的穩定工作,回到家鄉(xiang) ,學習(xi) 並嚐試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家鄉(xiang) 的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
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王國棟接觸到鄰省的大荔大黃杏。這種被黃河岸邊肥沃土壤滋養(yang) 的水果,無論是品質還是口感都沒得挑,但因為(wei) 果期短、種植規模相對較小,一直難以“出圈”。
當時,在大荔當地,做水果生意的人很多,大多都聚焦蘋果、獼猴桃、冬棗等熱門品類,隻有在黃杏上市時,才順帶銷售黃杏。電商平台上,陝西大黃杏更是少見。
對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國棟,決(jue) 定開設網店,利用電商平台“農(nong) 地雲(yun) 拚”模式快速出貨的優(you) 勢,專(zhuan) 門銷售大黃杏。
從(cong) 電商“菜鳥”到“達人”,長期占據電商暢銷榜
創業(ye) 之路從(cong) 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對王國棟來說也一樣。
王國棟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賣大黃杏的經曆。當時,他從(cong) 果農(nong) 手上收購了很多大黃杏,準備在電商平台上一展身手。因為(wei) 缺乏經驗,收購的杏子已經基本全熟,再經過采摘、分裝、打包、發貨、運輸等流程,等到消費者收貨時,已經過去了三四天時間。
“很多消費者反饋收到的杏子品相不佳,甚至已經出現腐爛。”王國棟說,那一次,他發出了2000多單大黃杏,總計近兩(liang) 萬(wan) 斤,其中80%的訂單因為(wei) 壞果原因,遭遇消費者退單,不僅(jin) 口碑、品牌沒做起來,向親(qin) 朋好友借的幾萬(wan) 元本錢也打了水漂。
失敗麵前,王國棟沒有放棄,他向當地果農(nong) 、專(zhuan) 家虛心請教,係統學習(xi) 大黃杏的成熟期、倉(cang) 儲(chu) 條件、運輸難點等細節,還專(zhuan) 門建了冷庫,終於(yu) 攻克了保鮮、包裝、運輸等環節中的難題。
第二年,王國棟選擇在大黃杏七八分熟時采摘,再通過冷庫保鮮、儲(chu) 藏、發貨,等杏子到消費者手中時,剛好完全熟透,色澤、品相和味道都在最佳狀態。
“做農(nong) 村電商的苦與(yu) 樂(le) ,隻有經曆了才知道。”回顧多年的農(nong) 村電商創業(ye) 曆程,王國棟感慨頗多。他說,相對於(yu) 其他農(nong) 產(chan) 品,水果成熟期短、易損壞,有太多需要把控的細節。“最糾結就是爆單的時候,既高興(xing) 又擔憂。高興(xing) 的是單子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擔憂采摘、運輸過程中出岔子。”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如今,王國棟對關(guan) 中平原的各類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已經如數家珍,特別是他銷售的大黃杏已經在電商平台上成功出圈,成為(wei) 爆款,一天最多能發出15000單,他的店鋪也長期占據拚多多平台杏類暢銷榜、好評榜前列。
。
憑借小小的杏子,王國棟也從(cong) 曾經的“電商菜鳥”,成為(wei) 當地遠近聞名的“電商達人”。
除了大黃杏,王國棟近年來還拓展了家鄉(xiang) 周邊地區的水蜜桃、黃桃、梨子、蘋果等特色水果,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線上年銷售額已經超過了5000萬(wan) 元。
新電商助力好農(nong) 貨“破圈”,“新農(nong) 人”成“興(xing) 農(nong) 人”
在大荔縣段家鎮三合村,每年大黃杏豐(feng) 收後,幾乎所有果農(nong) 種植的大黃杏都被王國棟收購了。
“以前隻能坐等客商收貨,價(jia) 格比較低,如果賣不掉,就爛在果園裏,很可惜。如今,通過電商平台銷售,再也不擔心銷路了,利潤更可觀。”三合村村民陶愛米介紹,她家種植了10畝(mu) 大黃杏,每畝(mu) 產(chan) 量五六千斤,能帶來五六萬(wan) 元的收入。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村民解決(jue) 銷售難題,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致富。”王國棟說,這是自己當初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初衷,電商平台也給了自己繼續帶領鄉(xiang) 親(qin) 發家致富的信心。
據悉,為(wei) 了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與(yu) 議價(jia) 能力、推動產(chan) 業(ye) 良性發展、促進農(nong) 民穩定增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中國最大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平台,拚多多發起“尋鮮中國-多多好農(nong) 貨”項目,以節令為(wei) 軸,在全國優(you) 選最新鮮的當季蔬果食材和品質農(nong) 貨,通過專(zhuan) 區推介、地標宣傳(chuan) 、嚐鮮直播等方式,以“農(nong) 地雲(yun) 拚”實現“產(chan) 消直連”,向平台數億(yi) 消費者進行推介,提升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價(jia) 值與(yu) 效益,如今正值上市的大荔大黃杏便是“尋鮮中國”項目力推的好農(nong) 貨。
“我們(men) 長期致力於(yu) 通過與(yu) 產(chan) 地對接,從(cong) 源頭把控品質,並通過流量資源傾(qing) 斜、百億(yi) 補貼等舉(ju) 措,助力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提升市場競爭(zheng) 力、拓展新的消費群體(ti) 。”拚多多農(nong) 業(ye) 項目負責人表示,今年,包括閻良甜瓜、大荔大黃杏在內(nei) 的諸多陝西農(nong) 特產(chan) 品成功出圈,受到消費者熱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