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剛剛,發射成功!

發布時間:2023-05-22 15:39:00來源: 央視軍事

  5月21日16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內(nei) 地與(yu) 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

  該衛星作為(wei) 國際首顆低緯度地磁場與(yu) 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國內(nei) 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將顯著提高我國空間磁測技術水平。該項目由國家航天局與(yu)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開展,探測數據由雙方共享,開辟了內(nei) 地同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新路徑,拓展了以內(nei) 地為(wei) 基礎、澳門為(wei) 窗口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廣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間,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和航天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采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A星搭載高精度矢量磁強計、標量磁強計等載荷,主要用於(yu) 地球磁場探測;B星搭載高能粒子探測計、太陽X射線儀(yi) 等載荷,主要用於(yu) 獲取太陽輻射、高能粒子等服務於(yu) 地磁探測的空間環境數據。衛星發射入軌後,可與(yu) 歐洲Swarm衛星、“張衡一號”衛星形成良好的互補觀測,實現測量與(yu) 研究地球低緯度的磁場與(yu) 空間環境變化,監測南大西洋地磁異常區磁場時空變化等一係列重要科學目標,為(wei) 人類長期研究地磁場的演變提供寶貴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推進我國在岩石圈磁場、地磁場起源、空間天氣預報、地磁導航、航天器空間運行安全等領域的研究進程,實現我國在衛星高精度測場探測與(yu) 多參量聯合觀測技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鼓勵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應用,將通過相關(guan) 數據政策,促進與(yu) 國內(nei) 外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產(chan) 出更多科學研究成果,加強人才聯合培養(yang) 和交流;未來還會(hui) 持續推動航天科學研究與(yu) 澳門青少年航天科普知識教育工作。

  本次發射還搭載了武漢大學珞珈二號01衛星。

  此次任務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第474次發射。(來源:央視軍(jun) 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